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以少建构、多解构的价值取向受到设计界的关心,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历史主义、装饰主义、折中主义立场及其娱乐性。
后现代主义在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得到广泛地体现,是反抗现代主义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后现代主义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是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文丘里的建筑理论“少就是乏味”的口号是与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信条针锋相对的。
后现代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查尔斯·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想的典型体现。文丘里之后,英国建筑师和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为确立建筑设计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最早在建筑和设计上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人物,他出版了一系列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著作,如《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今日建筑》(Architecture Today)、《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The Language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詹克斯在书中详尽地列举和分析了一些建筑新潮,并把它们归于后现代主义范畴,使后现代主义一词开始广为流传。
图2-6-6
后现代主义建筑中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1978-1983年在纽约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纽约总部大厦(如图2-6-7)。此建筑由20世纪享有盛名的建筑大师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设计,是使用了混合的建筑语言的折中主义作品。这个大楼借用了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教堂的形式,整个摩天大楼造型类似一个高脚柜,古典主义的建筑语言被巧妙地运用于其中。约翰逊把古典风格搬进了现代高层建筑,把巴罗克时代的堂皇与现代商业化的POP风格融为一体,这一系列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矗立使后现代主义理论得到了极好的阐释与传播。建筑领域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的后现代设计运动,在经历了一些激进的设计团体的探索和实践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酝酿着后现代设计高峰的到来。
图2-6-7
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是意大利成立1980年12月的“孟菲斯”(Memphis)设计师集团。1981年9月,“孟菲斯”组织在米兰举行了首次展览会,使国际设计界大为震惊。他们的设计主要是打破功能主义设计观念的束缚,强调物品的装饰性,大胆甚至有些粗暴地使用鲜艳的颜色,展现出与国际主义、功能主义完全不同的设计新观念与设计魄力。
“孟菲斯”设计运动通过在各地各国所举行的展览把他们的设计新观念传播到世界,使之成为80年代设计界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他们的设计不仅为理论家提供了反思现代主义设计的话题,也激发了设计师创造的灵感。随着这些设计作品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后现代主义的设计观念和美学原则慢慢深入到设计者和消费者的头脑之中。后现代主义设计以其亮丽夺目的色彩和轰动的展示效果成为传播媒介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