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以其独特的设计体系,在世界建筑设计史上独树一帜。这一体系不仅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广泛流传应用,历史上还影响到曰本、朝鲜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是世界古代建筑中延续时间最久的体系,也是传布范围广泛的体系之一。
一、秦汉时期:
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第一个**。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兴起了规模空前的建筑活动,例如筑,长城、修驰道、开灵渠、建阿房宫等。汉代的统治者进一步营建大规模的宫殿和陵墓。在长安和洛阳修建的末央宫、长乐宫、建章宫等。中国建筑设计到了汉代,由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发展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当,时的木结构技术已渐趋成熟,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并且能够建造多层木建筑,主要建筑材料砖、瓦已能大量生产。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佛教的传入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大批佛寺、佛塔、石窟等佛教建筑被兴建起来,南北朝时期达到了极盛。北魏建都平城(山西大同)时,开凿了云冈石窟,迁都洛阳后又开凿了龙门石窟。此外,还有规模巨大的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当时木构架的佛塔也曾盛行一时。此外还有石塔和砖塔,,现存北魏时期建造的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留存至今我国最早的佛塔。和其他佛教美术形式一样,佛教建筑也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这些外来建筑类型一经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结合,便产生了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形式。佛塔是用来保存佛牙佛骨的,通过与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结合,形成了阁楼式的多层木塔,原来围绕佛塔的佛寺也向中国式的宫殿与宅院形式转化。
三、隋唐时期:
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成熟时期,隋唐代已经采用图纸和模型相结合的建筑设计方法。工匠李春设计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迄今1400多年还基本完好,反映了当时桥梁建筑设计的高度水平。
四、五代两宋时期:
五代两宋的建筑设计规模不及唐代,风格趋于秀丽和多样化,在布局和造型设计上出现了若干新手法。北宋建都开封,称东京。北宋放弃了汉以来历代都城采用的封闭式里坊制度,改为沿街设店的方式,有利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北宋李诫编著、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全面总:结了隋唐以来的建筑经验,对建筑的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系统的论述,是我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
五、元明清时期:
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64年定都北平(大都),开始着手进行宫殿建设。到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北京城。经过明、清两代五百年的经营,现今保存完整的故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颐和园等,已成为中国宫殿庙堂建筑的完整标本。
明清建筑是继秦汉建筑和唐宋建筑之后,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后一个高峰。在宫殿、坛庙、宗教建筑和园林设计等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不少建筑完好地保存到现在。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不断营造的结果,是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明清故宮的设计思想,和历代皇宫一样,主要着眼点是体现帝王的权力和威严,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礼制宗法。为此,整个布局严格对称,有清楚的中轴线和中心点。每一组建筑又保持严格对称,如午门呈工字形,左右对称;每一个建筑个体也保持严格的对称,如太和殿,不论从正面和侧面看去,都严格对称。其余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祭天地日月的坛社,其布局也都是严格对称的。
图2-2-4
图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