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机构和完善的问责机制
政府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机构,负责信息的采集与发布,这样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就不至于手忙脚乱、互相推诿,而且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管理机构后,可以负责各级政府的信息沟通与协调,这样就不会出现“信息孤岛”现象。[13]在信息收集完成并提取出有效信息然后进行适时的发布,这样就会提高政府的信息公开能力。同时,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问责机制,当出现问题时,责任到人进行相应的处罚,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强公务人员的责任心。
(二)转变公务人员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观念,加强公务人员的责任意识
以往政府公务人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往往会采取隐瞒掩饰的态度,害怕公众知道、害怕媒体曝光,要逐步转变公务人员的这种意识,让其树立信息公开的观念,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要以负责任的态度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相关信息的发布,而不是相互推诿延误发布时机。这同时要求政府要明确各部门职责,让其各司其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办事效率,而且能够让信息公开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公务人员的媒体意识,提高其媒介素养
在媒体时代,如何利用媒体进行信息发布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但是,由于之前面对突发事件的思维惯性,使得政府对媒体的态度还是回避与抵制。但是,在当今时代如果政府还采取这样的态度对待媒体的话只能使自身的形象遭到更大的破坏。政府应该学会利用媒体进行信息发布,同时对网络上面的一些谣言进行澄清。而且,新闻发言人的应变素质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培养,要善于回答记者对于突发事件的提问,面对尖锐的问题要学会化解不是激化。媒体应该成为政府的朋友而不是躲避的对象。
(四)勇于承担责任,信息公开要善始善终
对于一些类似“躲猫猫”类涉及政府自身违法的突发事件,政府在进行信息公开的过程中要勇于承担责任,公布事实真相,而不是一味地粉饰造成公众的反感,同时也损害政府自身的形象。而且对于这类事件的信息公布一定要善始善终,而不是虎头蛇尾,甚至不了了之。虽然,这类事件在公布的过程中,政府会存在着巨大的压力,但是一味的隐瞒与回避只能让事实真相越来越模糊,让公众越来越猜疑,最后即使公布出事实真相,也无法取得公众的信任。但如果政府从一开始就以负责任的态度进行信息公开,同时善始善终,这样不仅会赢得公众的理解和原谅,同时更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处理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