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1 / 1)

(一)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优化人格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往往是形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保持人格健康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兴趣、性格,更要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并且正视它们。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坦然接受自己,既不高估自己,也不自欺欺人,这样才会减少心理的冲突,保持健康的人格。

要健全人格,就要确保自我认识现实而客观:第一,要能全面、丰富地认识自我;

第二,要做到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第三,要能明确意识到自己在做什

么,感觉如何;第四,不管认识到自己有何优点或缺点,都要接纳自己,即使对自已的缺陷也要予以正视和接受,并努力发展自己的内在潜能,不能因此而回避。

(二)进行有效学习,提升成就感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优化人格整合的过程。然而,大学生人格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源于他们在学业上没有成就感。因此,提升学业成就感是完善人格的一个途径。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的人格缺陷源于知识贫乏,如无知容易粗鲁、自卑。而丰富的知识则容易使人自信、坚强、理智、热情、谦恭等。可见知识的积累与人格的完善是同步的。

(三)合理规划时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高鹜远、知行不协调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从小事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格完善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往往是其人格的外化;反过来,一个人日常言行的积淀成为习惯就会形成人格。

2.合理规划

制定合理的计划,并持之以恒,磨炼自己的意志,可以为良好的人格发展构建深厚的基础。许多人所具有的坚韧、正直、开朗、热情等优良的人格其实就是长期锻炼的结果,是一点一滴形成的。培养健康人格,是一项系统的自我改造、自我实现的工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是每一个大学生努力的起点。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社会环境

人格是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健全的人格也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体现出来。塑造健全人格,必须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社会习俗、关心他人的需要,真诚地赞美,多与他人沟通,保持自尊和独立等。

集体是人格塑造的土壤,也是人格表现的舞台。人格发展、塑造的过程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集体、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在集体中,通过与他人交流,个体可以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足,从他人那里获得理解、肯定,及时调整人格发展的方向。在与人交往时,个体积极的正面态度应多于消极的负面态度。

(五)坚持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体质

人格发展是生理、心理因素与智力因素协同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健康的体质是人格健全发展的生理基础。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是很难发展健全人格的,拖拉、急躁、怯懦等人格发展缺陷与不坚持体育锻炼明显相关。

(六)学会自控,防止过犹不及

人格发展和表现中“度”十分重要,人格塑造过程中应把握辩证法,掌握好“度”,否则就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

人格“度”的把握还表现在不同的人格特质要协调发展,刚柔相济。

要因人因时因地表现人格特征。凡事过犹不及,缺点往往是优点的不适当的延伸,良好个性若走向极端就会成为人格缺陷。例如,谨慎和认真本属于良好的性格特征,但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走向反面,表现为死板、固执、拘泥、钻牛角尖、苛求完美,把很多无所谓的事情化作自己的心理负担,严重者会导致心理疾病。

自我控制是人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心理品质、特征以及行为的心理过程,是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

人的人格一旦形成,想改变是比较困难的,但这并不是说,人的人格形成后就无法改变了,只要有信心、有恒心,再加上方法得当,人格是可以调整的。“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是一句印度谚语,它告诉我们,人格是可以播种的,也就是说人格是可以塑造的。

人人都向往和追求健康人格。但不同的人由于客观条件、具体环境不同,个性层次也不同。培养塑造良好的人格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要求,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人格就可以更加健康、完善。

【阅读】

人格魅力四特征

1.真性情

真性情是人格魅力的基础,具有真性情的人往往单纯、可爱,他们对人没有多大的坏心眼,在他人面前也不虚伪做作,非常自然,让人觉得相处非常舒服。

2.高智商

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往往都有很高的智商。高智商的人往往意味着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力、逻辑力与对事物有深刻的见解。他们往往比他人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质。

3.仪容得体

所谓仪容其实就是穿衣打扮得体,“你的仪容藏着你所读过的书与走过的路”。通常仪容佳的人会显得气质非凡,在人群中往往鹤立鸡群,其实他们得体的仪容与气质,来源于他们对自己的认真负责,对生活的不将就,对工作的热爱。

4.有雅量

雅量就是能容人之量,具有雅量的人往往都是心胸宽阔的人。具有雅量的人通常来说,是不会对他人的过失放在心上的,所以才会宽容待人,赢得很多人发自内心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