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格与身心发展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程度、效果,进一步说,人格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因此,重视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心身医学的研究已表明,许多生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种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生成、促进、催化的作用。例如,哮喘患者多有过分依赖、幼稚、暗示性很高的人格特征;偏头痛患者多有刻板、好胜、嫉妒心强、刻意追求完善的人格特征;而具有矛盾、强迫性、吝啬、听话、抑郁特征的人容易得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病。
大学生优化人格整合、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避免身心疾病,更重要的是发挥人格最佳作用,达到自我实现。所谓最佳作用,即人是可变的,人能够实现任何一种个体潜能,能够塑造自己的生活,促进周围环境的发展。发挥最佳作用是实现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的必由之路。
另外,人格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不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而且相互包容。一些良好的人格特征同样也是良好的思想品质,比如对现实的态度(对他人、集体和对工作的态度)既是大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具体体现。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也是培养思想品质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更具有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素质,而这些往往与自信、外向、乐观、进取、顽强、灵活、守信等人格特征联系在一起。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格健康教育,重视培养大学生在人格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因此,大学阶段仍然是大学生人格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对人格素质结构的研究,结合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大学生的实际表现,当代大学生在人格发展中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能正确认知自我
大学生首先是能自我认可,基本上能接受一切属于自我的东西,从而形成对自已积极的看法;其次是自我客体化,对自己的所有与所缺都比较清楚和明确,理解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别。大多数大学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愿望,并为之而努力。
(二)智能结构健全而合理
具有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和想象力,没有认知障碍,各种认知能力能有机结合并发挥其应有作用。
(三)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不断地进行社会化活动
当代大学生对外部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广泛的活动范围和许多爱好,人际交往范围扩大,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同时,能容忍别人与自己在价值观与信念上存在的差别,能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看待事物,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来看待事物。
(四)富有事业心,具有一定创造性和竞争意识
能把事业看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事业上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具有竞争意识,具有开放性的思想观念,少有保守思想;喜欢创造,勇于创新,甘愿冒险,独立性强,富有幽默感,态度务实。
(五)情感饱满适度
情绪上稳定性与波动性、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情感丰富多彩,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占主导。
【阅读】
消极心态
拿破仑·希尔曾列举过一些消极心态。
(1)愤世嫉俗,认为人性丑恶,时常与人为忤,因此缺乏人和。
(2)没有目标,缺乏动力,生活浑浑噩噩,有如大海漂舟。
(3)缺乏恒心,不晓自律,懒散不振,时时替自己制造借口去逃避责任。
(4)心存侥幸,空想发财,不愿付出,只求不劳而获。
(5)固执己见,不能容人,没有信誉,社会关系不佳。
(6)自卑懦弱,自我压缩,不敢信任本身潜能,不肯相信自己的智慧。
(7)或挥霍无度,或吝啬贪婪,对金钱没有中肯的看法。
(8)自大虚荣,清高傲慢,喜欢操纵别人,嗜好权力游戏,不能与人分享。
(9)虚伪奸诈,不守信用,以欺骗他人为能事,以蒙蔽别人为雅好。
(10)过分谨慎,时常拖延,不能自我确定,未敢当机立断。
(11)恐惧失败,害怕丢脸,不敢面对挑战,稍有挫折即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