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塑造健全自我意识的意义
健全的自我意识具有良好的自主功能,这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素质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能否强化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否真实,个体意识与社会是否统一,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能否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人,能否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接纳并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一)健全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大学生的成熟
健全的自我意识能使大学生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明确目标的价值和可行性,并根据目标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有意识地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在自我发展中增加情感的动力效能,保证自己按照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还能促使大学生顺应时代的发展,主动快速地搜集、利用各种信息,努力调整学习方法,完善知识结构,发挥聪明才智,发展特殊才能,保证旺盛的精力,适应社会的变化。
(二)健全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开发
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快速发育期,所思所做都是为正式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内在潜力。这就需要健全的自我意识去推动、去挖掘、去支持,促进自我潜力的最大发展,使个体努力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社会接纳并受欢迎的人。
(三)健全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独立性
大学时期是个体心理断乳、走向独立的重要时期。虽然仍有成人的关心与爱护,但要真正学会自己走,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很大程度取决于其自我意识的状况。个体的提高、完善的力量不是来自外在的压力,主要是来自自身的愿望与内驱力。只有当大学生开始追求事物的内在意义,具备正确决策与选择的能力,能够客观公正评价自我时,才说明自己已真正独立。
(四)健全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行为的形成
心理、行为的不健康,很大程度上来自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与他人,不能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自我。健全的自我意识能使大学生增强心理承受力,增强自我主宰和驾驭的能力,善于调整应激水平,平衡心理过程,进行自我重建,顺利克服各种心理危机。
二、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
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人格的形成发展,在人格的优化中发挥着强大的动力功能。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是人类自身内在的一种成功机制,在人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全的自我意识有如下标准。
(一)正确认识自我
自我定位准确就是能够准确地认识自我,不夸大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现状与未来有明确的认识,能够符合实际的规划;既不好高鹜远,也不妄自菲薄。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积极而客观是健康自我意识的重要表现。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和评价人与事,客观理性地分析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体验到愉悦的情绪,产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观念。
(二)自尊
自尊表现为一个人尊重自己,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它是一种要求尊重自己的言行和人格,维护一定的荣誉与社会地位的心理状态。
(三)独立并善于合作
独立并善于合作的人能够独立地分析、思考问题,有明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有独立的见解,不受他人暗示,善于独立处理自己或周围的问题,能独立地支配自已的行为,但同时不拒绝与他人合作。
(四)自我同一性良好
埃里克森将自我认同称为自我同一性,认为这是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个重点。自我同一性是指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的整合统一。但由于比例不同,协调程度不同,所以就构成了个体自我意识之间的差异。如果三者统一协调发展,自我同一性就处于良好的状态;相反,三者矛盾冲突,则自我同一性发展不良,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五)有效的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我心理结构中最重要的调节机制,也是心理成熟的最高标志。将理智行动转变为一种习惯,标志着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成功的人基本都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真正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科学地认识自我。如果一个人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他就能够量力而行,进而确立恰当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不懈的努力。因此,大学生要确立多种参考体系,从价值观、愿望、动机、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自我,做到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最终获得客观而准确的自我评价,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克服自己的不足和劣势,增长聪明才智,有效调控自我,提高自己参与社会的能力,协调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积极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在他人评价中认识自我
他人的评价犹如镜子,能帮助我们自我认识。正确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自我认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生一般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有影响力的评价者,他们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存在两方面的反应,一方面积极地接受别人的看法,另一方面也许认为别人的评价不符合自己的实际。因此评价者的特点、评价的性质都将会影响到他们对评价的接受程度。开展同学之间的互评,教师给予具体而有个性的评价,都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但应注意评价的准确性、全面性、公正性,不切合实际、片面的、不公正的评价也可能导致自我认识的误区。因此,在参考别人的评价时,要看多数人的反映。大学生应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进一步认识自我,不应因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而耿耿于怀,也不因别人对自己的夸奖而沾沾自喜。
2.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
当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品质、能力和性格特征等的认识与他人评价相一致时,他就会巩固和发展这一方面的特征。当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相矛盾时,就应该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进而进行自我矫正,这样才能得出一个肯定的自我认识。当然,在比较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选定恰当的参照系,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异同点,不能单一地“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也不能单一地“以己之短比人之长”,两种方法都不能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只有通过正确的比较来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能达到取长补短,缩小差距的目的。
3.在自省中认识自我
他人对自我的评价不等同于自己对自我的评价,两者之间往往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大学生要学会自省,严于解剖自我,敢于批评自我。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可以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和动机正确与否,行为过程中有什么不足,有哪些收获和缺憾,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调整。平静、沉着的状态对客观地自我观察非常有利,过分紧张、激动或对某事物有极强的好恶,对自我观察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4.在活动成果中认识自我
社会实践是人的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对实践活动结果的分析,来了解自身的价值,也是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的途径之一。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成果认定的,比如,个体可以通过记忆外语单词的速度、准确性、持久性来评价自己的记忆品质;通过经常性地克服实际困难的情况,来认识自己的意志品质;通过在班级、学校的活动或工作中的表现以及完成任务的情况,来确定自己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在培养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可以正确分析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才能、兴趣爱好,进一步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二)积极地悦纳自我
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也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生活实践充分证明了个人的自我认知是最重要的,其中就包含了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积极接受自我和悦纳自我,这是发展健全自我的核心和关键。
1.全面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要悦纳自己的优点也要接受自己的缺点。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既有长处又有短处。人既不会事事行,也不会事事不行;一事行不能说明事事行,一事不行也不说明事事不行,要肯定自己的价值,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充分地发挥自身潜力。
2.保持乐观、性情开朗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经常面临各种生活、学习压力,经常遇到挫折和冲突。有的同学碰到挫折时,会把挫折当笑话讲给其他人听,使自己总是保持一种愉快、充实的心境。其实,生活中谁没有烦恼呢?只要能换一个角度,乐观地去看待,那么他们一定会更快乐。
3.有效的控制自我
自我控制是人主动地改变自己的心理品质、特征及行为的心理过程,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
4.培养自信心
有自信的人并不是天生就自信,其自信来源于其自觉的维护和积极的培养。缺乏自信的人也并不天生就不自信,其不自信往往是长期缺乏自我肯定、自我激励以及被动接受外界消极评价的结果。真正自信的人首先有自爱,他知道自己有哪些长处,确信不疑而且十分珍爱,引以为荣。不自信的人缺乏自爱,他并不特别了解自己的长处,而总是盯住自己的缺点或者有意挑剔自己的不足,并且耿耿于怀;即使有优点和长处,他也十分轻视它们的价值,甚至会怀疑它们的真实性。
5.不断地超越自我
健全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超越自我更是终生努力的目标。在行动上,无论对人对事,均全力以赴,使自己的能力品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它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也是一个“新我”形成的过程,是从小我走向大我,从昨天的我向今日的我、明日的我迈进。珍惜已有的自我,追求更好、更高的自我,做到一个独特、最好的自我。既注重自我又不固守自我,根据社会要求不断改造自我;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局限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为他人和社会的服务中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