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代性的灵敏性与民族性的惰性
一个民族的精神、思想或民族性,是由无穷多的周边因素如经济、政治、社会等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中心。时代的变迁,特别是该民族与其他民族的接触和冲突,首先和直接地改变着该民族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周边因素,而该民族的精神、思想或民族性虽亦不无适当调整,但往往不会做等速的改变,于是我们便认为该民族在时代变迁中仍然保持住了民族性。而当时代发生剧烈震**,构成一个民族的诸周边因素相应地发生巨大的变化之时,人们就往往担心该民族的精神、思想或民族性会随之而丧失,于是发出维护民族性的呼声。时代性和民族性经常处于斗争之中,这一斗争实质上是周边与中心的斗争,其原因在于居周边地位的时代性变化较快、较敏感,而居于中心地位的民族性则总是有一定的惰性。但从长远来看,民族性会由于巨大的时代性变迁而与别的民族性逐渐融合。融合不是两个中心原封不动地相加在一起,不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性的简单混合。融合的双方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并不是说,原有的民族性在新的融合体中完全丧失了,它可以作为一种民族特色而保存在新的融合体中,但它不再作为原来的中心而被保存,它只是新的融合体中的一个构成因素,甚至也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或居优势的因素。
2.民族性的生命力需经时代性的冲击和检验
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一种民族性越具有生命力,便越能保持其相对长期的稳定性,甚至可以在新的融合体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反之,生命力较弱者,则往往在新的融合体中无足轻重,甚至从根本上丧失了自己的位置。
对于某些看来似乎要垮台的民族文化传统,我们可以由于预见到它们尚有一定的生命力或优点,而努力排除其暂时的不合理的不利于发展的因素,而加以扶持,这是完全应该的。但某种民族文化传统能否维持和发展,最终依据于它们是否有生命力,——是否经得起时代性的冲击和检验。违反时代潮流,硬性地维护某种民族文化传统,是不切实际的。而且,即使是对于某些值得维护和扶持的东西,其本身也必须做相应的、适当的调整。周边变了,中心还自岿然不动,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