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哲学是缺乏审美意识的哲学
西方哲学史自柏拉图起,特别是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近代哲学史,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把主客二分——主体性当作哲学的最高原则,并从而发展出一套旧形而上学(尽管其中有各式各样的形式,甚至相互反对)。在这种形而上学家看来,个人的意识发展也好,整个人类思想的发展也好,都只不过是从原始的主客不分到主客关系的过程而已,他们似乎不知道有超主客关系的高一级的主客不分。旧形而上学哲学家所谓主客统一只是认识论上的统一,只是通过认识把两个彼此外在的东西(主体与客体)统一在一起,完全不同于超主客关系的有审美意识的“诗意的”境界。这也就是为什么黑格尔把“惊异”和“诗和艺术的立场”只限于从原始的主客不分到主客二分的“中间状态”的原因。惊异终止了,新奇也结束了,世界只是“散文式”的,人们最终能达到的只是一些表达客体之本质的抽象概念,就像黑格尔的由一系列逻辑概念构成的“阴影王国”。哲学成了(除了在开端之外)远离惊异、新奇和诗意的枯燥乏味、苍白无力、脱离现实的代名词。黑格尔虽然承认他的哲学体系的三部分中,以“精神哲学”——关于人的哲学——为最高、最具体的学问,而讲逻辑概念的“逻辑学”是片面的,这是他的哲学中颇有生气的方面,值得今人大书特书,但他的“精神哲学”中关于“绝对知识”的三种形式(艺术、宗教、哲学)的论述,恰恰是以远离惊异、远离艺术与审美的抽象概念为依归。
2.诗意哲学的建立
黑格尔死后,以主客二分——主体性为最高原则的西方近代哲学基本上终结了,作为概念王国之王的“绝对理念”垮台了,惊异不再只是哲学的开端,而应该成为贯穿哲学之始终的目标和任务。这里的关键在于打破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以主客关系为最高原则的旧传统,建立超主客关系的有审美意识的诗的哲学。尼采,特别是海德格尔,在这方面做了不朽的工作,对破坏旧形而上学、建立诗意哲学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尼采大力批判了主体、主体性、主客二分和超感性的所谓“真正的世界”。他明白宣布应该“摒弃主体的概念”,“摒弃”“主体—客体”的公式。他斥责柏拉图抬高理念世界、贬低感性世界,是因为“柏拉图在现实面前是懦夫”。他明确主张艺术家比那些旧的传统形而上学哲学家“更正确”,艺术家“热爱尘世”、“热爱感官”,而旧形而上学者“把感官斥为异端”,他们像基督徒一样“使人变得枯竭、贫乏、苍白”。[1]尼采提倡人应该“学习善于忘却,善于无知,就像艺术家那样”[2],这也就是提倡超主客关系、超知识,以达到他的最高境界“酒神状态——一种超越个体、与万物为一的、在更高基础上融主客为一的境界,但这种境界又不是超感觉、超时空的,而是现实的”。尼采所贬斥的哲学和哲学家,实指旧传统形而上学和旧形而上学家,他有他自己的哲学,他的哲学所追求的是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这样,在尼采这里,审美意识不再先行于哲学,而是哲学的目的。从此,哲学从“理念世界”、“自在世界”、“绝对理念”之类的“天国”回到了尘世,哲学变得有生气了。不过尼采由于矫枉过正,过分地贬低了主客二分和知识的地位,这是我们不能同意的。尼采是西方哲学史上后主体性——后主客二分哲学中的过激派。
[1] 尼采:《悲剧的诞生》,331、364~365、361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2] 同上书,2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