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程序包括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大学生求职择业程序和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
一、就业管理部门及其主要职能
教育部是全国大学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中央有关部委和各省(市、区)分管本地区、本部门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各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负责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事宜和招聘接收事宜。
1.教育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情况,确定年度就业工作意见,制定相应的就业政策。中央有关部委和各省(市、区)根据文件精神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意见。
2.教育部及各省(市、区)在每年第四季度,向社会提供下一年度毕业生生源情况,包括毕业生所在学校、所学专业、生源地及毕业生人数等。
3.各地区、各部门和各高校采取多种形式,召开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会或开放毕业生就业常设市场和网络市场,开展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求职择业提供相应服务。各高校根据招聘录用情况及就业协议书,制定本校毕业生就业方案,并上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4.高等学校在完成全部教学计划后,按照国家规定和统一要求,根据本校毕业生就业方案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
二、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程序
对大学毕业生来说,一个完整的择业过程至少包括收集信息、自我分析、确立目标、材料准备、参加招聘会、笔试、面试、签订协议等环节。
(一)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是求职择业的第一步。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大致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就业市场供需信息。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社会各行业、各类企事业单位经营状况和对毕业生的需求等。尤其要重点了解本校、本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等。
2.政策和法规信息。政策和法规主要包括国家及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及规定。例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务员法》及各级政府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举措等。
3.用人单位信息。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用人单位招聘的程序和要求、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状况、文化背景、发展前景、工作条件、福利待遇、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毕业生的具体安排、使用意图等。
4.就业活动安排信息。召开宣讲会、招聘会或供需洽谈会的时间、地点,以及举办网上招聘的基本情况及要求等。
5.成功择业的经验、教训的信息。“择业过来人”的择业经验、教训,就业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二)自我分析
主要包括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性格、气质以及自己的专业、特长与所招聘岗位的符合度、胜任度、优劣势等。
(三)确立目标
毕业生确立择业目标,应充分考虑地域选择、行业范围、单位选择等因素。
1.地域选择。在沿海城市就业,还是在内地就业;是留在本地,还是去外地就业;是留在城市,还是下基层就业。既要考虑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同时还要考虑生活习惯及今后的发展潜力等因素。
2.行业范围。毕业生在选择行业时,应结合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及兴趣、特长,谨慎对待是在本专业范围内就业,还是脱离本专业到其他行业就业;是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技术工作、管理工作、社会工作,还是从事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
3.单位选择。在单位选择时,毕业生应该充分考虑自身条件符合哪些单位的用人标准,自己最希望到什么类型的单位工作,是去事业单位,还是报考公务员;是选择国有企业,还是选择三资企业、民营企业抑或是选择自主创业等。
(四)准备自荐材料
自荐材料是反映毕业生个人总体情况和综合素质的主要材料,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信息交流的载体,也是用人单位决定是否面试的重要依据,是大学生求职择业、赢得面试的“敲门砖”。自荐材料包括推荐表、个人简历、自荐信以及相关的证明材料等。
(五)参加招聘会
招聘会或就业市场是用人单位与大学生见面、沟通的桥梁。招聘会等双向选择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毕业生本人去用人单位面谈、应试;二是毕业生所在学校和各级地方就业服务部门举办的毕业就业招聘会。无论哪种方式,毕业生都要精心准备,从容应对,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展现出来。
(六)笔试
笔试是一种与面试对应的测试,是考核应聘者学识水平的重要手段,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采用笔试来考核应聘者的知识、素质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试不仅在卷面上考核应聘者的知识能力,同时也在考核其他方面的素养。
(七)面试
面试是用人单位和应聘者进行交流的有效途径,双方都可更加准确地作出聘用与否、受聘与否的决定。大学生在面试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适当进行形象设计。面试中要充满自信,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主考官的提问,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并运用合理的体态语言,积极主动地“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取得面试的成功。
(八)签订协议
用人单位通过自荐材料和供需见面、笔试、面试等招聘活动,选拔出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后,便签订就业协议。就业协议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与共识的重要凭据,是学校编制就业方案、派遣毕业生以及办理毕业生相关手续的依据。
三、用人单位招聘程序
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并把自己的择业活动调整到与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较为一致的步调,有利于择业活动的有效推进。
(一)制订招聘计划
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状况,确定本年度需要招聘毕业生的岗位、人数和条件等,同时制订详尽的招聘计划。
(二)发布招聘信息
用人单位通常通过网站、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以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发布招聘信息。
(三)召开校园宣讲会
用人单位(主要是企业)到学校举办宣讲会,介绍单位发展建设情况、人才需求情况、经营理念、发展机遇、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本年度招聘计划等,并解答求职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四)收集求职信息
用人单位收集毕业生求职信息,主要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参加各类供需洽谈会(招聘会或就业市场)、网站、学生的自荐和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取毕业生求职信息。
(五)分析求职信息
对收集的毕业生求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初选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再进行下一轮筛选。一般而言,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分析的内容包括学历、性别、专业、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及素质。
(六)组织考核
用人单位通常采用笔试、面试等形式,对求职者进行考核并择优录取。一般情况下,依据笔试成绩确定面试名单,按照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所占比例形成总成绩,并按照总成绩的高低依次录用。
(七)签订协议
用人单位确定人选后会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部分用人单位还要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八)上岗培训
用人单位都会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因用人单位而异,但其目的都是相同的,即通过培训,让参训者了解单位的经营理念、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岗位职责、工艺流程等,尽快掌握所从事工作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