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场合】
转型
【适用范围】
所有人
【计谋详解】
工作两三年,谁都希望通过变化来改变现状,这时,如何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是跳槽还是不跳?是转行还是坚守?是争当老板还是甘为职员……很多人由此陷入了迷茫。在此,我们攫取几个典型个案,希望能给正处在迷茫中的职场人士一点启迪……
【案例1】
转行或者坚守
张欣毕业于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工科专业,学的是测控技术与仪器。毕业时为了留沪,选择了一家销售LCD(平板显示器)的公司做技术支持。三年下来,她发觉自己有些不能胜任这个工作(不了解相关的电路设计、程序设计等),而且公司没有给予足够的培训和帮助。于是,张欣有了跳槽转行的想法。
【专家点评】
一般而言,对于处在职业探索期的人,我们不建议他在跳槽时选择转行。因为他们尚处在“熟练工”的阶段,对自己所处的行业仅有粗浅的了解,马上转行不利于在职业生涯中积累足够的经验。从职业发展理论来看,人的职业生涯可划分为成长、探索、创新、维持和衰退五个发展阶段。我们把职业生涯稳步发展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为职业探索期。职业探索期持续的时间大约为1到5年,这段时间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频繁跳槽,不断转行。在对行业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贸然转行,无疑会拉长职业探索期,其实是耗费了更多的成本。
当然,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跳槽时可以考虑转行:一是对本行业确实不喜欢,而且在尝试了一段时间后仍然无兴趣;二是知识背景与所从事的行业相差甚大,用非所学;三是行业本身正在萎缩,或者发生区域性转移,比如传统纺织行业。张欣碰到的是第一和第二种情况,所以我们建议她转行。根据所学专业,她可以转入生产制造领域,从事生产管理工作。当然,最好是与LCD有关的生产企业,比如高级玻璃制造等。
【案例2】
寻求高升还是看重发展
刘思思从某名牌大学的管理专业毕业后,在一家证券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3年的工作实践让他她积累了薪资福利、绩效考核、招聘裁员等多方面的人力资源知识,她也很有信心在这方面继续发展。可是公司融资部门突然发生变故,领导层希望刘思思能够进入融资部门工作,并许诺了高于现在的薪水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刘思思陷入了矛盾:是继续坚守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是进入薪水更高的融资部门?
【专家点评】
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职业生涯的提升分为内职业生涯提升与外职业生涯提升两类:内职业生涯提升主要指技术能力、待人接物的经验等自身的提升,而外职业生涯提升指的是薪水、福利、职位等外在认可度的提升。在跳槽的时候,两者可能会发生一定的矛盾。但对于25岁的人而言,谋求内职业生涯的提升至关重要。
至于刘思思,我们认为她确实比较适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不具备金融知识,缺乏在金融领域快速发展的基础。我们的结论是,尽管公司为他提供的机会不错,但她一旦进入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建议她换一家公司,继续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案例3】
当老板还是做职员
徐影在大学学的是商科,毕业后在长沙选择了一家IT公司。善于交际的她把采购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迅速成为公司的“明星员工”。但徐影不满足现状,想找一家更大、更规范的公司继续磨练。就在这时,徐影的大学同学游说她把家乡湖南的小吃推广到上海来,并为她描绘了灿烂的前景(连锁加盟等等),而且制订了一份极为详尽的策划书。对创业一向颇为向往的徐影心动了,她开始考虑自己要不要去上海创业。
【专家点评】
“很多人都说创业要趁早,但对普通人而言,我们一般不会建议他在25岁就去创业。”洪向阳说,“一个进入行业刚刚两三年,没有多少人脉,又缺乏资源的人去创业,很难取得成功。”成熟的创业者需要有充足的产品(技术)资源、高超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对行业本身有透彻的了解,有明确的市场目标。
“有志于创业的人在这个年龄能做些什么呢?”记者问。洪向阳说,如果确实想创业,25岁时应该作些准备:首先,接一些小项目。比如IT人可以帮某家公司做个网站,了解市场需求,建立人脉关系,锻炼技术能力;其次,对于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行业,在摸清市场和理顺关系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尝试,比如开家小饭店。
具体到徐影,虽然她准备进入的行业是低技术含量的,但因为缺乏对目标市场的认知,及对合伙人能力的了解,建议她不要急于创业。
【案例4】
回到学校还是继续打拼
高艺毕业于理工科学校的高分子化工行业,随后顺利地进入一家生产环保电池的企业从事研究工作。但她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也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高艺所在研发队伍中有不少人都在考研,而且公司鼓励这种行为。高艺既想通过考研来逃避工作,又觉得继续待在这个行业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专家点评】
首先要明确,读研不是赶时髦,工作一段时间后读研应该是对自己职业发展路线的一次调整或改变,是为职业转型作准备。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下面两种情况宜考虑考研:第一,对本职业缺乏兴趣,而且职业性向测试也显示自己应该改行,但马上改行又缺乏合适的机会与足够的能力储备;第二,想在专业方面有更多的建树,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大幅加深和拓宽自己的知识深度与广度。
高艺面临的困惑表面看起来好像是第二种,其实是第一种。因为她根本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和职业,不愿意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在职业性向测试中,我们也发现她的确不适合研发工作,反而有从事管理工作的潜质。因此,随大流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是不可取的。我们建议她考研,但可考虑其他专业,比如MBA。
【案例5】
林薇薇,28岁,2004年在家乡的一所高中任语文教师,2006年来到北京从事行政工作,2007年转型为瑜伽教练。
大学刚毕业时,林薇薇当起了高中语文教师,这是一个令她极具成就感的职业。但两年后,新鲜感慢慢退去,林薇薇开始觉得所在学校的闭塞落后,有了跳槽去公司闯闯的念头。凭借文字功底,林薇薇在北京一家小公司找到了行政工作,但一段时间枯燥乏味的工作之后,她感觉自己就是个高级打杂人员,再次想到转型。
通过与职业顾问的沟通,林薇薇有了新的方向:做瑜伽老师。她在大学期间学过四年舞蹈,并从2000年开始坚持做瑜伽健身,很多高难度动作对她而言游刃有余。此外,两年教师的资历、行政工作中的组织能力对瑜伽教练的工作也很有帮助。
于是,林薇薇在一周内,通过互联网及各种渠道对北京各瑜伽健身所作了调查,从中挑选出3-5家最不想去的会所面试,“这是一个快速学习的途径,可以充分了解到自己还缺什么,优势在什么地方。”林薇薇说。第二周到第三周内,已经基本掌握了一名瑜伽教练所需的素质。她开始每周面试两到三家想去的会所。三周后,她在一家颇有名气的大型瑜伽会所当起了实习教练。
现在的林薇薇已经成为这家会所的专职教练,宽松的上班时间让她在家庭与工作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专家点评】
林薇薇的成功之处在于,对自己有清晰的了解,比如自己的人格特点、优势和劣势、目前的工作经验等因素。通过外力,如行业专家、朋友等,多渠道分析,进行综合判断,打开思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将要转入的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让自己对新的工作更有把握。
【案例6】
胡小姐是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2003年毕业后,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又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就业压力又大,所以找了一家比较小的杂志社做文字类的工作,但是由于该工作长期和文字打交道,比较枯燥,觉得不适合自己的个性,工作三年之后就离职了。离职后又在一家比较大型的企业担任文职工作,兼带负责企业内刊这一块,但是由于这份工作事情非常多,工作内容又比较杂,加上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也涉及了一点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发现自己很喜欢这方面的工作,想往这块去发展,所以在工作一年多后又选择了离开。但是找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胡小姐发现,自己投出去的简历很少有反馈的,就算有也在面试后杳无音讯了,这时候的胡小姐更迷茫了,是自己不适合往人力资源方向发展吗?那么适合自己的职业到底是什么?自己今后到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职场道路呢?
【专家点评】
由于我国高校的扩招,胡小姐毕业时正好处于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时期,再加上余小姐在大学期间缺少很好的规划,没有为将来的就业作好准备,虽然学校比较不错,但是没有明确的职场方向,不得已选择了一条过渡性的职业路线,但这无疑走了一定的弯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要想在职场上获得长期有利的发展,必须在选择初期就设定好适合自己发展的轨道。像胡小姐这样由于初期迫于职业压力和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就选错了职业发展的轨道,面临下一步职业选择的时候就更应该谨慎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能盲目地去尝试。要在提炼自己过去竞争力的同时亡羊补牢,找出自己真正适合且能切入的平台再去有目标性地求职,这样,虽然走了一定的弯路,但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中如果能坚决执行所确定的发展规划,照样可以在职场上取得不错的成果。
职业发展应该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而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权衡的标准也不一样,职场转型切忌盲目,尤其是处于而立之年准备跳槽的职场人士,跳槽前更要好好地加以权衡。跳槽之前,你必须要有个心理上的准备,如果是跳到与之前工作相类似的工作,那挑战性可能相对会比较小一点,如果是放弃已有成就的领域而转投其他行业确实不易,你不但要从头学起,还要承担经济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压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更要给自己好好地规划下,每一次对自己的职业和发展目标重新设定的时候,都要看是不是你感兴趣的?是不是“跳”有所值,它能不能让你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你是否可以通过这次跳跃来力挽狂澜.在想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就要对自己的发展线路有个非常明确的认识,而不至于时间精力都白白浪费,到最后得不偿失。
【编者小评】
“隔行如隔山”的古训使人们在面临职场转型时往往望而却步,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前途”和“钱途”的**下,现代人不得不去忍受转型的阵痛。“男到三十不学艺,更何况是女人”,在一个行业中从头再来又谈何容易。这需要你花大量心思在上面,不容疏忽任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