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计 是金子总会发光(1 / 1)

【应用场合】

职位空缺

【应用范围】

底层员工

【计谋详解】

在职场生涯中,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平时大家已经常说这句话了,所以也不必再啰唆太多。如果有朋友怀才不遇,那就多反思一下为什么,因为如果总是没有成就或不被重用,问题就一定是出在了自己身上:自己是否积极主动,目标是否准确,资源是否整合合理?最好是多作一下职业规划,多修正一下创业目标,多整合一下个人资源再去做事。

【案例1】

苏蓉蓉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成功上海学子,在上海市重点高中读书,并且考入上海一流学府的热门专业。读书年代,苏蓉蓉可谓一帆风顺,也得到了同龄人和他们家长的羡慕。但这些本该有的优势,却没有在择业时派上应有的用处。苏蓉蓉进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初创不久的IT企业,作为一名在研发上独具天赋的名校学子,在这样的企业势必可以得到更好的职业熏陶和技能栽培。当苏蓉蓉发觉公司的很多做法都不符科学,人员水平普遍低下的时候,她便对这家公司再无好感,因为她认为学不到自己希望学到的东西。

有了这样一年工作经验后,苏蓉蓉跳槽去了另一家IT企业,但是经过三个月的亲身经历,她发现这家公司在实质上跟上一家一模一样,而且似乎比那家更糟。屡受打击的苏蓉蓉到这时才发现,自己真的掉入了一个怪圈之中。看着以往的同学在大企业中做得有模有样,拿着自己几倍的薪水不说,还有一个异常光明的前途,她真觉得当初“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专家点评】

职业气质测评结果显示,苏蓉蓉的职业气质属于研发类型,她是那种对事物有独立见解,并且敢于发表言论的个性。同时职业顾问认为,苏蓉蓉并不适合长时间、频繁地与人打交道,她对他人的说话时常过于敏感,会导致情绪上的波动,影响到与他人的沟通质量。她适合的职业类型倾向属IT工程类、软件开发类、金融研究类或者学术机构类,纯粹的商业类工作并不适合苏蓉蓉的个性情况。

基于以上测评结果和职业顾问的实际观察,并结合苏蓉蓉的教育背景,苏蓉蓉的IT方向并没有选错,只是毕业后一直没有进入一家规范的公司,也没有获得一份长久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以至于在毕业后的一年中,职业含金量一直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在如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和工作经验至上的企业选人原则中,苏蓉蓉的确面临着人生的一大抉择,要么平庸地在普通小企业等待奇迹发生,要么主动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跳出现在的职业泥淖。

根据苏蓉蓉从高中一直到现在的经历分析,苏蓉蓉最大的失误之处在于没有充分利用她的资历去赢得好的职业机会。因此职业顾问认为,苏蓉蓉首先要树立的职业理念是:事在人为。出于对苏蓉蓉职业气质类型考虑,职业顾问断定进入一家高层面的公司是苏蓉蓉人生职业规划的起点,必须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才能获得成功的职业生涯。

既然是研发类型的人,就必须在理论和技术上去获得自己的职业含金量。什么地方能提供这样的机会?无疑是大型的项目,一支优秀的团队,在一群高水平老师的帮助下。由此看来,可供苏蓉蓉选择的路有二条:一是进入一家有相当技术底蕴的公司;二是进入一家一流的国际学府进行深造。

考试是苏蓉蓉的强项,苏蓉蓉如今才大学毕业一年,选择再深造是条不错的出路。考虑到当代IT行业技术类的高层人物或领军者,无一例外都是硕士博士之流。如果苏蓉蓉把他们定为一个长期(10年以上)的职业目标,去获得这样一个学术资本是非常必要的。纵观苏蓉蓉的经历,她在IT行业的经历明显不能满足她未来的发展目标。而苏蓉蓉有很好的学术天分,职业顾问相信她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GRE之类的考试,她的名校背景又可以提供一个相当好的支撑,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些已有资源,为自己谋求更高的知识背景呢。

在与苏蓉蓉的互动咨询过程中,职业顾问能充分感受到她对前途的彷徨和对命运不公的感慨。信心缺失已着实成为她求职路上的一个障碍。这无论对她现在的求职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生活,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很多人都有暂时性的抑郁或不得志,职业生涯在缺乏规划的时候尤其如此。苏蓉蓉毕业才一年,尽管这一年中她的工作很坎坷,不像她的同学们那样顺风顺水,但苏蓉蓉毕业有十多年的成功求学经历,在这期间积累了一般人没有的知识含量和技能,只是没有在职业上得到开发而已。有没有必要为了这一年不成功而抹杀十多年的成功?当然是没有必要也是不应该的。所以职业顾问说,苏蓉蓉并不是不成功的人,更不是没希望取得成功的人。他应该有充足的信心来面对未来几十年的人生职业旅程。

总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新年伊始,职场万象更新,当你在职途感到迷惑,当你怀疑自己的潜力时,不妨向专业的职业顾问请教职业规划的问题吧,相信经人指点迷津,你定会拨云见日,天高任鸟飞。

【案例2】

1997年,黎莉大学毕业进入了一家汽车公司。当时公司准备拓展汽车租赁业务,“汽车租赁”这个词那时还是一个新名词,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们都满怀热情准备在这个新领域里大干一场,黎莉也不例外。

很快,两年过去,黎莉也已经由原来的秘书做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而公司大力开拓的汽车租赁业务由于种种原因被迫搁浅。黎莉是这项业务的负责人,她雄心勃勃地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项目的夭折让她很是失落。“公司的决定那是公司的事情,你一个小中层也奈何不得,”许多人都这么认为。太阳照常升起,黎莉也依旧做她的部门经理。看起来没有丝毫不妥和不同。只是,一件事情如果上升到意气风发时期的“理想”时,就算再怎么按下不表,心中却总还是放不下。“像是青春期一场求而不得的暗恋,想忘记总是难了。”

到了第三年,眼看公司依然把那项业务搁置着,黎莉便有点心灰意冷。虽然职位又提高了,但是忙碌的工作让黎莉感到压力的同时也感到了无新意,她想给自己放个长假好好歇歇。于是黎莉递交了辞职报告。老总很意外,找黎莉谈话,盛情挽留她。“但当时去意已决,就想着换口气呼吸呼吸。”黎莉走了,从北到南,狠狠地旅游了一圈,非常痛快地花着以前拼命工作攒下的钱。但很快,危机感就来了。于是重新“杀”回职场,在一家房地产公司谋了个文员的职位——“就是想干点简单的不用太操心的工作”。

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两年后,黎莉又被提拔到了事业发展部做了部门经理。四平八稳地做着业务的时候,“老东家”派人捎信来了。信息非常明确,就是诚心希望黎莉能回到原来的公司。黎莉看了一下日期,白驹过隙居然已经离开原公司四年了。黎莉得知回去还是让她做总经理助理,负责的还是以前那摊事的时候,委婉地拒绝了。“我不是不想回头,只是要知道当初离开是为什么,如今回头又是为什么。这样回去,就算薪水涨了,也毫无意义。”

过了一段时间,“老东家”又郑重造访,告诉黎莉现在集团下有另一个公司做汽车租赁业务,问黎莉是否有意加盟。这一次,黎莉有点动心了。“回去,就是为了当初的那份不甘心。”何况,待遇也都不错,加上以前同同事之间建立的工作默契,黎莉回头了。

现在,黎莉正为业务忙得不可开交,感觉很充实。她风风火火地总结,“吃不吃回头草关键要根据发展来看,公司要考虑要你这个回头的人是否对它的发展有益;而个人也要看吃回头草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益。吃回头草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做事顺手,可以缩短试用期,节约公司培训成本。我们公司不排斥员工吃回头草,但是回头次数也有个限度,不能像泰戈尔说的那样,我们一次次飞走,是为了一次次回来。那是诗,不是现实,起码不是职场现实。”

这一次,不会再轻易离开。

【专家点评】

如果想吃回头草,你就应该回头想想当初离职的理由,然后再针对离职的理由,提出合理性的解释。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价值展现出来,让原公司知道你的才能在公司里能有什么发挥。如果公司无法再相信你的忠诚度时,也不要再隐瞒心里的真实想法,要敞开心扉跟主管沟通。因为往往疑虑就是在不沟通中产生的。记住:在职业道路上作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应该对职业生涯有大致的规划并及时修正。离职和复职时,工资待遇都不应是考虑的唯一因素,要拿既定的长远目标仔细衡量是否有利于长远发展。

并不是每个离开公司的原因都会伤害到将来的再次合作。不少公司还是愿意聘请原职员的。因为吃回头草的员工往往会表现出对公司更大的忠诚,磨合的时间也更少,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案例3】

林玲以前在企业工作时,曾经参加过一个客户答谢会。当时有一位顾客谈到直接从他们公司一员工手中购买产品一事,引起了各位高层领导的关注,因为公司制度规定员工不能从事直销工作,一定要通过经销商和终端销售。但听完后才发现错怪了当地的销售人员。原来,这个顾客住在非常偏僻的农村,附近没有药店,镇里的药店也不愿意为她一个人送货,结果她一个电话打到公司在当地的工作站求助。那个接电话的员工二话没说,到附近的药店里买了一个疗程的产品,换乘三次车,一次船,又步行两公里送到她家,还耐心指导她服用。后来经过她的宣传,整个村子都知道了这件事,又有五家人买过公司的产品。答谢会后公司领导立刻指派专人去调查此事,结果发现当地的经销商和终端营业员对那个一线员工的评价都很高。接下来发生的事我们可以猜出:她被立即安排参加公司的储备经理培训,不久被任命为一个区域的市场经理。

【专家点评】

出色的市场工作不仅表现在销售量上,还体现在对顾客、经销商、终端、政府部门甚至竞争对手细致入微的服务和协调过程中。一线营销人员通过自己的行动在这些市场朋友中建立的良好口碑,迟早有一天会传到公司高层的耳朵里。通过这些人嘴里说出来的话,公司领导一般都是比较重视的。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案例4】

有一位市场一线的女员工,当时她所在的市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县城里一片混乱,分公司所在仓库里还堆着价值五万多元的货物,一怕水淹,二怕人抢。这位女员工当时组织剩下的几位女促销员(经理被洪水困在别的县城),站在齐膝深的水中,把货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洪水一退,就立刻清点在经销商处存放的货物,帮助他们克服天灾的影响,最终完成了当月的销售任务。省公司该季度例会破例让她参加,当时她含泪的发言给在场的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后没有多长时间,她就被提拔为另外一个地级市场的经理。

【专家点评】

对于一线营销人员来说,公司的一些重要会议是展现自己的最佳舞台。这些会议包括员工的培训总结会、月度或季度市场例会、公司领导的现场办公会、市场观摩会、年终的表彰会等等。会议上公司高层或专业部门的负责人一般都会在场。公司高层更愿意听取来自市场一线的声音,所以营销人员一旦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会议,千万不要放过每一个发言的机会。你在会上的发言实际上反映了你的思维能力、对市场工作的认识程度。通过会前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资料准备,尤其是数据的整理挖掘,你就可以在会上从一线的角度从容不迫侃侃而谈了。这时,老总一面在听你的汇报,一面就会在脑海里盘算你下一步的发展空间了!。

【案例5】

安小姐四年前刚刚入行的时候,天天待在一线市场,与经销商和终端摸爬滚打。业余时间,她埋头苦读,然后结合实际市场操作,向公司内的报纸投稿,偶尔有文章还见诸报端。一次,公司组织有关售后服务大讨论的征文比赛,她就把平常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然后运用有关营销理论进行了分析,写出文章投过去。当时来自公司总部和各地市场的参选稿件有500多份,评出获奖者10名,她的名字排在了第三位。其文章恰好被当时分管市场工作的一位副总裁看到,认为文彩不错,有市场头脑,就调到身边从事市场调研工作,亲自进行传帮带,半年之后,又把她派到市场担任县级经理,然后是地级经理、省级经理,最近听说她已经有新的发展计划了。

【专家点评】

通常来讲,并不是每个一线员工都有接触高层经理的机会,所以寄希望于一次偶然相遇的想法无异于“守株待兔”。积极的做法应该是拓宽让高层领导发现自己的渠道。而在公司领导关注的媒体上展现你的才华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所谓公司领导关注的媒体一般有两类:一是内部媒体,如公司自己的报纸、杂志、网站论坛等;二是外部媒体,如公开发行的营销管理类期刊、报纸、网站,甚至电视等等。如果你确实对市场有深刻的认识,对公司一线的实际操作有心得,就可以分类投到这两类媒体上,一方面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

【案例6】

笔者的一位朋友,进入了一家刚起步的民营企业,起初在一个区域经理手下做普通业务员。但是这个经理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人很热情,手把手地教她做业务。一年后,公司规模扩大,区域经理升迁为省级经理,就提拔了跟随自己的她。然后,每隔一年,老领导升一级,笔者的朋友就跟着上个台阶。最后,老领导自己出来又开个公司,这个朋友就直接成为新公司的营销副总了。她的成功就在于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和好上司。

【专家点评】

著名教授罗纳德在对美国500多名MBA进行调查后,总结了获得高薪(高职位)的十大法则。其中一条就是拥有自己职业发展的“良师董事会”,董事会的成员必须对你有兴趣,具有相关知识、智慧、专业和人际关系,而且在你寻求建议时,愿意以诚相待。一般来说有七类人,包括你职权上的上司、另一位高层经理(别找你的上司的上司,或是上司的“敌人”,这样会让你的上司感到紧张或你的不忠)、其他部门的同事、对你坦诚相见的部属、专业知识上的导师、产业专家、老同学等,他们或者能给你提供发展的空间,或者能提供公司的、专业的、行业的、职业的信息等。当然,挑选和培养一群良师需要判断力和敏锐度。对于一线市场的员工来说,要想脱颖而出,“良师董事会”这样一群人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

【编者小评】

书中有一句话“一个人的工作,是他亲手制成的雕像,是美丽还是丑恶,可爱还是可憎,都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无论我们现在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普通员工或是领导阶层,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工作态度的结果。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每一件工作,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投机取巧,我们的每一步工作都被领导看在眼里,在适当的时候总会给你一个惊喜的回报。相信把: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总会露角。端正我们的态度,为自己而工作。不再抱怨,不再怠慢。当我们无法改变不良的现状时,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兴趣去用心经营,让自己生活的更快乐!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为什么我的能力老板总是看不到?升职,加薪怎么永远轮不到我?现在有如此抱怨的职场人比比皆是。因为总是带着如此的心情工作,怨天尤人,打不起精神,老板就更加忽略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