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婚姻生活,演好角色(1 / 1)

作为初为人妻的女人,应该是幸福的。但伴着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一切都刚刚开始。随着时光慢慢地滑过,生活也日趋平淡。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添彩,是每一个魅力女人都要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女人要想幸福快乐相伴一生,那就要在婚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尽快适应角色转换

像林徽因这样的女子,身兼多种职责,她不单单是一个作家,不单单是一个建筑学家,也不单单是一个妻子,她是一个焦点,是两大显赫家族的“中枢神经”。对她来说,有时做好自己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林徽因需要扮演好自己的各种角色。但有一段时间,她陷入了苦恼。费慰梅在回忆录《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的伴侣》中说:“当时,徽因正在经历着她可能是生平第一次操持家务的苦难。并不是她没有仆人,而是她的家人包括小女儿、新生的儿子,以及可能是最麻烦的,一个感情上完全依附于她的、头脑同她的双脚一样被裹得紧紧的妈妈。中国的传统要求她照顾她的妈妈、丈夫和孩子们,监管六七个仆人,还得看清楚外边来承办伙食的人和器物,总之,她是被要求担任法律上家庭经理的角色。这些责任要消耗掉她在家里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显然,各种家庭事务消耗了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她是被要求担任法律上家庭经理的角色”,因为身份角色的转变,她不得不面对诸多的家庭事务。“她在书桌或画板前没有一刻安宁,可以不受孩子、仆人或母亲的干扰。她实际上是这十个人的囚犯,他们每件事都要找她做决定。当然这部分是她自己的错。在她关心的各种事情当中,对人和他们的问题的关心是压倒一切的。她讨厌在画建筑草图或者写一首诗的当中被打扰,但是她不仅不抗争,反而把注意力转向解决紧迫的人间问题。”费慰梅写道。

当一切问题如潮水般向她袭来时,她没有逃避,也没有被折腾得焦头烂额,她理得清哪是重点,哪是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无疑,她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女人,她把喜好和工作暂时放在一边,专心去处理家里的事情。当然,除了家庭角色,林徽因处理感情问题也是一样的精彩与恰到好处。

在徐志摩逝世4周年的时候,林徽因写了一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的散文。文中写道:“但是我却要告诉你,虽然四年了你脱离去我们这共同活动的世界,本身停掉参加牵引事体变迁的主力,可是谁也不能否认,你仍立在我们烟涛渺茫的背景里,间接地是一种力量,尤其是在文艺创造的努力和信仰方面……你并不离我们太远。你的身影永远挂在这里那里,同你生前一样的飘忽,爱在人家不经意时莅至,带来勇气的笑声也总是那么嘹亮,还有,经过你热情或焦心苦吟的那些诗,一首一首仍串着许多人的心旋转。”

她对昔日的恋人还是充满了热情,并没有一丝冷漠。“说到你的诗,朋友,我正要正经地同你再说一些话。你不要不耐烦。这话迟早我们总要说清的。人说盖棺定论,前者早已成了事实,这后者在这四年中,说来叫人难受,我还未曾读到一篇中肯或诚实的评论,虽然对你的赞美和攻讦由你去世后一两周间,就纷纷开始了。但是他们每人手里拿的都不像纯文艺的天秤;有的喜欢你的为人,有的疑问你私人的道德……或断言你是轻薄,或引证你是浮奢豪侈!朋友,我知道你从不介意这些,许多人的浅陋老实或刻薄处你早就领略过一堆,你不止未曾生过气,并且常常表现怜悯同原谅;你的心情永远是那么洁净;头老抬得那么高;胸中老是那么完整的诚挚;臂上老有那么许多不折不挠的勇气……”

林徽因用真挚的语言道出了对徐志摩的纪念之情。但看得出来,林徽因将徐志摩的角色牢牢定位在“朋友”上,她也很好地扮演了“朋友”这一角色。她站在朋友的立场替徐志摩说话,甚至为他辩论是非,用的都是非常中肯的语言。

林徽因是一个“仍要保存那真”的人。

在丈夫梁思成那里,她获得了“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这样至高的认可。梁思成曾这样对林徽因说:“拉斯金的演讲词中说:‘真正的妻子,她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家便围绕着她出现在什么地方……’对于我来说,你就是我的中心,你在哪里,我就要跟随着你去哪里,你在哪儿,我们的家就在哪儿。你就像是我的心灯,让我再也不是孤单一个人面对黑夜了。”看来,林徽因十分称职地扮演好了妻子一职,否则梁思成不会对她如此“俯首听命”。

在朋友那里,沈从文说她是“绝顶聪明的小姐”,萧乾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费慰梅则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甚至,连冰心也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她认为林徽因“俏”。在孩子眼里,“她是一位用对成年人的平等友谊来代替对孩子的抚爱的母亲”。

梁从诫在回忆中写道:“她的诗本来讲求韵律,由她自己读出,那声音真是如歌。她也常常读古诗词,并讲给我们听,印象最深的,是她在教我读到杜甫和陆游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家祭毋忘告乃翁’,以及‘可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等名句时那种悲愤、忧愁的神情。”当然,在父亲林长民和公公梁启超那里,林徽因更是无可挑剔。

米兰·昆德拉说:“女人的一生,就是从上一个家到下一个家。”

在女人的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不同的角色对女人就有不同的定位和要求。面对不同的角色,女人就会负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若想扮演好各种角色,需要有大智慧。

想扮演好女儿的角色,要学会撒娇,“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因为我们的娇嗔,父亲见到我们时,能够让他忘却所有的疲惫与辛劳,也会让母亲感到更多的欣慰与踏实。

想扮演好学生的角色,要才学出众,让老师引以为傲,除了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外,如果再有演讲、主持、竞赛、表演节目、组织社团活动等能力,那是再好不过了。

想扮演好恋人的角色,永远不要做费心的管家和愚蠢的怨妇,永远不要给对方压力和负担,学会给对方多一些时间和空间,温柔地等待,并在等待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表现出最好的精神状态,给他留下最美的记忆。

还要扮演好妻子的角色。婚姻对于女人来说,是一世的投资。如果婚姻是一辆马车,女人不能用鞭子和高声吆喝去驾驭它。想扮演好妻子的角色,要好好经营、用心维护,使男女双方形成一种内在的平衡关系,互相依靠,但又各自独立。“好女人是一所学校”,好丈夫是靠自己精心培养出来的,扮演好妻子的角色,就能提升我们在家庭中所占的分量。

我们应该学会用生命去经营爱情,用爱情管理男人,用真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我们要体贴持家,不沉浸在昔日所谓的浪漫和惊喜里,用心地维持好现实生活里的各种秩序和关系,全心全意地爱丈夫、爱儿女,做好家里的“管家”,整理出一个干净、整洁的“港湾”。想扮演好母亲的角色,自己就要坚持学习,因为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父母的观念是孩子的起跑线,只有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好的磁场,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给他们更好的教育。

做出最好的榜样给孩子,才能让孩子向我们学习,效仿我们。有一种说法,娶一个好女人会福及三代人,未来竞争是“娘与娘”之间的竞争,的确是有一番道理的。女人扮演好母亲的角色是一种历史的任命,母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不可估量。当然,身为一个母亲,要懂得去忍,懂得去爱,因为无知的爱等于伤害。“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自己永远做孩子心中最好的榜样,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将来才能出类拔萃。当然,我们也要扮演好朋友的角色,朋友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我们要与朋友和谐相处,永远做别人的“资产”,永远给朋友以正能量,坦诚相待,永远珍惜与朋友之间难得的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更多的是一些柴米油盐的事情,我们在眷顾家庭的同时也不要忽视自己的事业,还要扮演好事业中的各种职场角色。

虽然不必把心思全放在事业上,但也要给自己留出一些空间,以免成为一个家庭“保姆”。我们还要真正地做到经济独立、能力独立、思想独立,只有在精神上、人格上独立了,我们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扮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

【魅力驿站】

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境况里,我们都要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我们要永远掌握着生活的主动权,而不是任凭生活琐事把自己的热情消磨掉,也不要在不如意时埋怨丈夫不理解自己、抱怨上天的不公,这些都不是我们用冷淡态度对待生活的借口。

做生活高手,给家人未来

林徽因在流亡岁月中,虽然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却始终坚强乐观。当敌机天天在头顶盘旋的时候,她却始终没让理想和事业中断。虽然日子很苦很艰难,虽然始终病着,但她的眼睛里永远有光。虽然经历了那么多,虽然认识到了生活的真相,从一个才貌双全的小才女到雍容华贵的少妇,又到圆融丰厚的中老年,历尽繁华与平淡的侵袭,但她依然热爱生活。她是个爱生活的高手。

因为战争的原因离开北平时,林徽因的肺部已经产生了空洞,病痛开始向她“叫板”,甚至一个小小的感冒,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此时的梁思成,脊椎软组织开始硬化,他只能每天在衬衣里穿着一副量身定做的铁架子,以支撑脊椎。1937年的逃亡,林徽因一家好像在漫无目的的流浪,对于这段历史,林徽因写道:“我们在令人绝望的情况下又重新上路。每天凌晨1点,摸黑抢着把我们少得可怜的行李和我们自己塞进长途车,到早上10点这辆车终于出发时,已经挤上27名旅客。这是个没有窗子、没有点火器、样样都没有的玩意儿,喘着粗气、摇摇晃晃、连一段平路都爬不动,更不用说又陡又险的山路了。”一路上林徽因上下舟车十余次,进出旅店二十多次,这种高密度的“折腾”,搁在常人身上也很难受得了,更何况拖着病体又劳累至极点的林徽因,但那时的她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在生死关头,人们面对的可能是随时的生离死别,内心世界里更多的是郁闷,可在林徽因的家中,却时常环绕着嘹亮的歌声。林徽因已经不再是她自己,她默默地承担着一个精神支柱的角色,她用自己的精神力量为家人们树立起了希望。

从上流社会瞬间走向底层的林徽因,没有因此放弃努力,她杜绝了所有可能产生的矫情。林徽因翻过四个山坡,穿梭在稀薄的空气中,去给云南大学的学生补习英语,每周上六节课,她为了每月挣四十块课时费,这意味着她每周必须六次面对生死考验。

她所挣得的每一分钱,似乎都是用生命换来的。林徽因在给费慰梅的信中写道:“我喜欢听老金和奚若笑,这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忍受这场战争。这说明我们毕竟是同一类人。”一个女人,承担了一般人不可承受的所有的轻与重,她在朋友那里获得了些许的慰藉,她努力从生活中找寻心灵的寄托。“思成笑着,驼着背(现在他的背比以前更驼了),老金正要打开我们的小食橱找点东西吃,而孩子们,现在是五个——我们家两个,两个姓黄的,还有一个是思永(思成的弟弟)的。宝宝常常带着一副女孩子娴静的笑,长得越来越漂亮,而小弟是结实而又调皮,长着一对睁得大大的眼睛,他正好是我期望的男孩子,他真是一个艺术家,能精心地画出一些飞机、高射炮、战车和其他许许多多军事发明。”林徽因关注着所有的那些能够给她带来安慰的细节,她需要通过家庭的温暖来驱散心中的阴霾。

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从不放弃希望,她会从别人那里“借取”温暖来维持自己的希望,为困难中的坚持增加一些能量和养料,从而不至于使希望泯灭。友人的探望也总能给她带来些许的阳光,林徽因和他们能在下午四五点钟聊天喝茶,虽然只是纯粹精神上的交流,但却为灰色的生活里注入了难得的色彩。

对于一个爱生活的女子来说,这种战火洗礼下的朴素的友谊是弥足珍贵的。尽管境况已经坏到几乎不能再坏,但仍不影响林徽因给孩子们读罗曼·罗兰的《米开朗琪罗传》和《贝多芬传》,她没有停止对孩子们的教育。虽然时刻面临生死考验,历经艰辛,但林徽因依旧没有减退对生活的热情,甚至有了“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对人间的苦与乐,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要成为一个爱生活的高手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常常乐于享受顺境时的生活,而到了逆境中或者不如意的时候,我们往往就会不再热爱生活,甚至会去抱怨种种不顺。林徽因是中国近代社会中一个伟大的女性,她一直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在教堂婚礼上,牧师通常会说,某某,你是否愿意嫁给谁谁作为他的妻子,你是否愿意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你都将毫无保留地爱他,对他忠诚,直到永远?也就是说,真正的爱,是无关乎“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的。如果在顺境时爱,逆境时不爱,在富贵时爱,在贫穷时就不爱了,在健康时爱,疾病时就离开人家了,这些绝对不是真爱。

有的女人整天乐滋滋地进进出出,脸上几乎看不到任何烦恼的痕迹,这样的女人一旦离开,家里顿时就失去了生机。而有的女人则天天冷着个脸,看谁都像欠她多少钱似的,总是把家里搞得死气沉沉,虽然一天到晚也是忙个不停,但家里没有她反而更清净。这就是热爱生活与不热爱生活的两种女人,她们对家庭生活的影响有着天壤之别。

做一个爱生活的高手,我们就不应该把家里搞得一团糟,也不能纵容自己以一副蓬头垢面的形象面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让自己充满活力与魅力,尤其是在竞争激烈、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我们随时都可能会面对枯燥无味的家庭琐事,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工作压力的增加,但无论如何都要杜绝病态心理的出现。

做一个热爱生活的女人,我们要懂得用平和的心态看待生活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曾经有人这样说,美丽女人的一生就像一卷看不厌的风景画。二十岁,聪慧乖巧,清纯甜美。三十岁,妩媚动人,风情渐起。四十岁,庄重温婉,知性豁然。五十岁,香醇如酒,甘甜清明。可以说,女人在不同年龄时有不同的魅力,那么,什么样的女人最容易让男人爱上她呢?

其实,无论处在哪个年龄段,只有热爱生活的女人才会永远有人疼、有人爱。我们懂得生活的五彩缤纷,也要懂得生活的酸甜苦辣。爱生活的我们要更加珍视每一天,充实每一天,要唱着歌来,唱着歌走,让自己的心与春天同行。

【魅力驿站】

热爱生活,是一种姿态,是女人对男人的承诺,是女儿对父母的承诺,是母亲对孩子的承诺,是朋友对朋友的承诺。

平平淡淡也显魅力

做个“经得起繁华,归得起平淡”的女人,始终有颗平淡而细腻的心,才能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享受一分宁静的美丽。我们需明白,平淡永远是生活的真味,所以我们当知足,返璞归真,享受平淡的生活。

林徽因是一个出身于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的大家闺秀。梁从诫说:“我的外祖父林长民(宗孟)出身仕宦之家,几个姊妹也都能诗文,善书法。外祖父曾留学日本,英文也很好,在当时也是一位新派人物。”她有着不凡的家庭背景,嫁的丈夫也是名流之子,所以说她是一个从繁华中走出来的女子。

在1924年4月23日泰戈尔访华之际,当时的上流社会惊叹她是“人艳如花”。她20岁就以才貌双全闻名于当时的北京上层文化圈,仅仅用业余时间便创作出了极具专业水准的文学作品,在京派作家圈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她把自己置身于男性主流社会中,并获得了至高的殊荣与赞叹。她24岁被聘为东北大学建筑学教授,45岁时被清华大学聘为一级教授,在自己的专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这是一个集万千繁华于一身的奇女子。她在“太太的客厅”里也是出尽了风头的,她似乎是为繁华而生,又为繁华而存在的,总是一个群体的中心人物。

像林徽因这样的“万人迷”,大概不能承受过于平淡的生活,但她确实能够过平淡的日子。在避难期间,她和梁思成住在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所租住的农舍很简陋,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是老鼠和蛇经常光顾的地方,甚至连吃水用水都要到村外的水塘去挑。据说林徽因第一样买回的物品是一口近一米高的陶制大水缸,用来储存挑进屋里的日常用水。

到了晚上,只能靠菜油灯照明。他们在一只三条腿的火盆上支一口锅,在锅里做饭。用煤灰和泥做成的煤球就是他们做饭的燃料。他们必须天天外出去买食物,因为那里没有任何冷藏设备,走的是土路,天气干燥的时候,路上尘土飞扬,下雨天则满是泥泞。那个地方,没有电话,没有交通工具。

这位名门闺秀,从繁华生活里走出来的留洋才女,在那一段时间里,似乎变成了一个男人。甚至她自己要爬上房顶修葺他们的住所,她俨然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人。

李健吾曾在《林徽因》一文中说:“我最初听到他们的信息,是有人看见林徽因在昆明的街头提了瓶子打油买醋。”然而那个时候比起在昆明时,则是差了不知多少倍。由于梁思成车祸受伤的后遗症不时发作,是不能干体力活儿的,于是操持家务的重担就落到了林徽因身上。

而林徽因并不是擅长所有的活儿,她在给费慰梅的信中说:“每当我做些家务活儿时,我总觉得太可惜了,觉得我是在冷落了一些素昧平生但更有意思、更为重要的人们。于是,我赶快干完了手边的活儿,以便去同他们‘谈心’。倘若家务活儿老干不完,并且一桩桩地不断添新的,我就会烦躁起来。”这样的生活何止是平淡,简直是困苦交加,时刻都在考验着她的忍耐极限。

林徽因在诗《微光》中记录下了那段平凡:

街上没有光,没有灯,

店廊上一角挂着有一盏;

他和她把他们一家的运命含糊地,

全数交给这黯淡。

街上没有光,没有灯,

店窗上,斜角,照着有半盏。

合家大小朴实的脑袋,

并排儿,熟睡在土炕上。

外边有雪夜;

有泥泞;

砂锅里有不够明日的米粮;

小屋,静守住这微光,

缺乏着生活上需要的各样。

缺的是把干柴,是杯水;

麦面……为这吃的喝的,本说不到信仰,

——生活已然,固定的,单靠气力,

在肩臂上边,来支持那生的胆量。

明天,又明天,又明天……

一切都限定了,谁还说有希望,

即使是做梦,

在梦里,闪着,

仍旧是这一粒孤勇的光亮?

街角里有盏灯,

有点光,挂在店廊;

照在窗槛;

他和她,把她们一家的运命

明白的,全数交给这凄惨。

她形容自己说:“我是女人,理所当然变成一个纯净的‘糟糠’典型,一起床就洒扫、擦地、烹调、洗衣、铺床,每日如在走马灯中过去。然后就跟见了鬼似的,在困难的三餐中间根本没有时间感知任何事物,最后我浑身疼痛着呻吟着上床,我奇怪自己干嘛还活着。这就是一切。”

梁思成回忆说:“在菜油灯下,做着孩子的布鞋,购买和烹调便宜的粗粮,我们过着我们父辈在他们十几岁时过的生活但又做着现代的工作。有时候对着外国杂志和看着现代化设施的彩色缤纷广告真像面对奇迹一样。”

金岳霖曾这样概括那段时期的林徽因:“她仍旧很忙,只是在这种闹哄哄的日子里更忙了。实际上她真是没有什么时间可以浪费,以致她有浪费掉生命的危险。”很难想象,这是曾经的林徽因,她习惯了“天堂”式的生活,在“地狱”式的日子中也并没有倒下,而是坚持着走下来,一坚持就是整整6年。而且,并不仅仅是平淡,还有危险。

林徽因在给费慰梅夫妇的信中写道:“日本鬼子的轰炸或歼击机的扫射都像是一阵暴雨。你只能咬紧牙关挺过去,在头顶还是在远处都一样,有一种让人呕吐的感觉,尤其是当一个人还没有吃过东西,而且今天很久都不会再吃任何东西,就是那种感觉。”她已经承受住了这样的极限,能“咬紧牙关挺过去”。但她并不是全然将自己埋没于这些平淡中,她还要振作起来,不能让平淡吞噬了一切。她总是把两间简陋的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她也经常会在窗台上的玻璃瓶里插上从田野里采来的鲜花,她与当地的百姓相处得极为和谐,他们总是愿意靠近她,并向她讲述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快乐,甚至时不时把他们所拥有的“稀缺物品”赠送给她。这样一来,看上去平淡得几乎让人窒息的生活又恢复了生机,为她那段人生增色不少。

是的,人生聚散无常,起落不定,或许今天繁华万千,明天平淡就会降临,如果只经得起繁华,却归不起平淡,那恐怕意味着将会有无尽的痛苦与挣扎来到你身边。

有位长老说:“我们今生这几十年时间,各种人我是非,贡高我慢,无明烦恼,家庭纠纷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钻到我们的脑子里,挤得满满的。既然装得满满的,要再装什么,就装不进去了。”倘若我们的心附着在金钱、名位、幸福等繁华意象上,我们还怎能容得下平淡?如果林徽因放不下繁华里,放不下身段,恐怕她早就被那段痛苦的日子打倒了,又怎会拥有后来的辉煌?

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我们很容易陷入迷茫中,甚至在亦步亦趋的模仿中迷失了自己,而事实上,越是在繁华的环境里,我们越要保持自己的本色,保持独立的自我。其实所有的繁华到头来也终究是过往烟云,总有一些繁华舞池里的人,注定只是过客,无论舍得或是舍不得,那些曾经给我们掌声或者鲜花的身影都会渐行渐远。我们经得起繁华,待烟花散去,就不要再执着于“镁光灯”下的精彩,否则我们是断然过不了平淡的日子的。

毕竟繁华的生活在我们的一生中还是不多的,更多的是平静安宁的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当繁华来了,我们不拒绝,好好享受,但要做到宠辱不惊。不迷恋繁华,当繁华落尽时,我们才能全身而退。把对繁华的渴求隐藏在心底,让一切慢慢沉淀在记忆里,因为我们永远清楚,平淡的生活才是常态,也只有在平淡中我们才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美丽,也才能领略到繁华的精彩。

做个“经得起繁华,归得起平淡”的女人,始终有颗平淡而细腻的心,才能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享受一份宁静的美丽。我们需明白,平淡永远是生活的真味,所以我们当知足,返璞归真,享受平淡的生活,因为快乐也正是来自心灵的宁静与充实,来源于繁华过后的平淡。

【魅力驿站】

我们一定要重视生活的质量,我们绝对不要以洗衣、做饭、养育孩子为由,理直气壮地扔给自己的男人一张“苦瓜脸”,因为我们角色范围内的付出不是我们提高身价的资本,更不是我们索要功劳的“成品”。

是慈母更是导师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爱孩子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有正确的观念,否则就有可能会变成一种伤害。因为,慈母是孩子的人生导师。

林徽因的一生活得很精彩,她在教育儿女方面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937年,林徽因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现在我要告诉你,这一次日本人同我们闹什么。你知道他们老要我们的‘华北’地方,这一次又是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出兵来打我们。我们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候,你就跟着大姑姑去她们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胜了仗再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她首先是教育孩子要有骨气,然后要勇敢,这几句话很简单,却有着“岳母刺字”一般的意义,她在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她说:“你做一个小孩,现在顶要紧的是身体要好,读书要好,别的不用管。现在既然在海边,就痛痛快快地玩。你知道你妈妈同爹爹都顶平安的,在北平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一个优秀的妈妈当然懂得孩子处在他那个年龄段该做什么,什么才是他此时生命中的重点,她懂得鼓励孩子,给了他更多的安全感。

林徽因在外出考察时,在写给孩子的信中会画上考察地图,甚至为了不让孩子担心她,还画很精细的地图给再冰看,特别用心。梁再冰回忆说:“(昆明时)妈妈和爹爹为此拿出了全部积蓄,连外婆的一些首饰也搭上了,妈妈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的装修,铺了粗木地板,在靠窗的墙上做了一个简单的小书架,下面的木凳上铺上一些饰布,妈妈常在家里陶质土罐中插大把的野花。”那是他们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林徽因没有放弃希望,她给到孩子的是乐观和一些必要的生活情调。

在梁再冰心中,那段困苦的经历却有了甜美的回忆:“当时我就感觉那个房子非常温馨,舒服极了,那个时候我是不太注意这些事,什么建筑、装修,但是觉得我妈真神,怎么一下子就把这么一个破房子搞得这么舒服,这么可爱。”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榜样,林徽因做了儿女心中最好的榜样。有一个这样的母亲,孩子怎么会有逆反心理呢?

儿子梁从诫回忆道:“在这间可爱的小小起居室里,妈妈在煤油灯下为我们讲解庄子《解牛篇》和《唐雎不辱使命》,教我们读了很多李白、杜甫的诗,特别是杜甫在四川写的诗,感觉很接近……妈妈经常带我们去邻近的瓦窑村,看老师傅在转盘上用窑泥制各种陶盆瓦罐,她对师傅手下瞬间出现的美妙造型总是赞不绝口,大呼小叫的要师傅‘快停,快停’,但老师傅根本不睬这个疯疯癫癫的外省女人,不动声色地照样捋他的——痰盂。妈妈后来每次讲起,总是乐不可支。”

老祖宗的东西是绝对不可以丢掉的,林徽因在那样的情况下居然还能教孩子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那也的确是孩子们的福气。

林徽因拥有一颗打不败的童心,使她的心能够与儿子牢牢地系在一处,加上她的乐观,使她成了儿女心中不灭的太阳。

1940年,女儿梁再冰在日记中说:“下午妈躺在外面晒太阳,样子很快活,她问我功课完了没有,我说,完了。其实我只做了日记,什么也没做。她平常很少问我功课,因为她信任我,我却利用她(的信任)来骗她,唉,我真不该!我想去做功课但《七侠五义》迷住了我,我想收心,但收不回……当时我妈大概希望我能够主动给她当个小帮手,帮她一点忙,我就老爱看书,爱看小说。”

我们在忙碌的时候,可能都希望孩子能帮上一点小忙,但孩子总是调皮的,遇到这样的情况,母亲或许会变得很生气,甚至指责孩子。但林徽因的做法却很独到,她给整日埋头看小说的女儿画了一幅漫画,题写——“喜欢读书的你必须记着,同这个漫画隔着相当的距离,否则,最低限度,我一定不会有一个女婿的!”真的是好可爱,令我们想到她的思维总是和孩子处在同一个频率上,而不是用大人的口吻去要求孩子。这就很容易让孩子接受,她自己就会反省,而且我们都知道,指责往往于事无补,还会招致孩子的反感。

梁再冰说:“她这位母亲,几乎从未给我们讲过小白兔、大灰狼之类的故事,除了给我们买大量的书要我们自己去读外,就是以她的作品和对文学的理解来代替稚气的童话,像对成人一样来陶冶我们幼小的心灵。”

无疑,这位母亲给了孩子正确的位置,她只是负责给孩子指引一些方向,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像我们很多母亲那样,总是替代孩子做一些事情,以至于孩子认为那是妈妈该做的,而不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梁再冰在《我的妈妈林徽因》中说:“我的妈妈是一个不大寻常的母亲。像所有的妈妈一样,她爱自己的女儿,但她给我的爱可能比一个普通的妈妈更多、更深;她是我的第一个老师,领着我从少不更事走到长大成人,但她以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学识留给我的精神财富,远比其他任何老师留给我的要丰富、持久;她也是我的朋友,是我最早和最特殊的朋友,同其他朋友相比,她是一个更能给我以支持、启发和鼓励的朋友。”

俗语讲:“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缺乏良好的教养,也往往是母亲的责任。给孩子饭吃,他会长大,传授给孩子正确的观念,他会长得伟大。

林徽因就是一个给了孩子正确观念的母亲。我们也常听人说,一个手巧的母亲可能会有一个手笨的女儿,而一个母亲如果不是那么手巧,她的女儿可能会是一个手很巧的孩子。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母亲总是喜欢替代孩子的一些行为,比如孩子摔倒了,本来应该是他自己学着站起来,但母亲迫不及待地就跑去扶他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母亲扶他起来是应该的,而自己站起来是不应该的,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之后不易承担责任。这就是母亲的过错。

梁再冰说:“我……变成了妈妈的朋友,妈妈在同朋友相处时,无论对方为何人,都是平等相待的。于是,我在不知不觉中追随着阅读范围和思索路线,同她一起进入了一个比我的日常生活广阔得多的世界。”可见孩子不是听我们说什么,重要的是他会看我们做什么,所以我们不可以说一套做一套,一定要言行一致,给孩子做最好的榜样。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人都是环境的产物,我们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获得一些自觉的意识和行为,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命好不如习惯好,能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是父母一生最大的福气。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无知的爱有时候是一种伤害,爱孩子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有正确的观念,否则就有可能变成一种伤害。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母亲更容易“过分地爱”孩子,从而剥夺了他们很多的体验权和自由空间。

有孩子说:“我不是不爱我的父母,我知道他们很爱我,但那种爱里没有自由、没有尊重、没有犯错的空间。”诚如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没有明智的家庭教育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的爱只能使孩子畸形地发展。这种变态的爱有许多种,其中主要有骄纵的爱、专横的爱、赎买式的爱。”爱孩子需要知识。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在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母亲更应该努力学习并提升自己,这样才能有更好的观念去引导孩子走出一条光明的人生道路。

【魅力驿站】

一个母亲,能取得孩子的如此认可,的确不容易。孩子能认为她是个出色的母亲,林徽因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而孩子却认为她不光是个好母亲,还是自己的人生的导师、朋友,这就塑造了她伟大母亲的光辉形象。

洒脱是一种姿态

如果你以为林徽因的生活无非是一些高朋满座的沙龙,估计是误解了。作为一个有品位有格调的文化人,她总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一个可以看尽青春年少的繁华,又能甘心归于生活的平淡的女子,可以带给你无尽的遐想。

林徽因在洒脱的一生中,“放下”的事情很多,她能承受一般女人所不能承受之轻,也能承受他人所不能承受之重。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寂寞和生活的艰辛,也享受得了繁华中的尊贵。在处于绝境的时候,她仍然选择留在祖国,即便处于百般周折中也拒绝平庸。诚如费正清所说:“他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还有崇高的品德修养,而正是后者使他们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我牺牲,坚定地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抗战期间,林徽因在李庄的6年恐怕是她一生中情绪最抑郁的时期,在战争与疾病中艰难度日的她,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对于这段生活,她在给费慰梅的信里写道:“我们遍体鳞伤,经过惨痛的煎熬,使我们身上出现了或好或坏或别的什么新品质。我们不仅体验了生活,也受到了艰辛生活的考验。我们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但我们的信念如故。现在我们深信,生活中的苦与乐其实是一回事。”

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依然“信念如故”,磨难锻炼了她的意志,使她领悟到“生活中的苦与乐其实是一回事”,她能够坦然面对现实世界里更多的挫折,苦也好,乐也罢,都会成为过去式。林徽因在给胡适的信中曾写道:“实说我不会也以诗人的美谀为荣,也不会以被人恋爱为辱。我永远是‘我’,被诗人恭维了也不会增美增能。”她总是以洒脱的姿态面对生活中所有的挑战甚至流言蜚语,并不避讳追要徐志摩的生前日记:“有过一段不幸的曲折的旧历史没有什么可羞惭。”只是成家以后,她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对她来讲本无可厚非,只是处事更加谨慎一些罢了。她洒脱到能把“移情别恋”的困苦向丈夫讲出来,这种把真实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做法着实令人赞叹。

早在林徽因刚过门的时候,她就获得了梁启超的高度赞赏:“新娘子非常大方,又非常亲热,不解作从前旧家庭虚伪的神容,又没有新时髦的讨厌习气,和我们家的孩子像同一个模型铸出来。”梁启超形容她“非常大方”,是对她洒脱的极好评价。

洒脱是林徽因的一贯作风,早在宾大学习时就已经流露出来。她的一位同学在《蒙塔纳报》写了一篇访问记,中间描述林徽因的部分有这样的内容:“她坐在靠近窗户能够俯视校园中一条小径的椅子上,俯身向一张绘图桌,她那瘦削的身影匍匐在那巨大的建筑习题上,当它同其他30到40张习题一起挂在巨大的判分室的墙上时,将会获得很高的奖赏。这样说并非捕风捉影,因为她的作业总是得到最高的分数或是偶尔得第二。她不苟言笑,幽默而谦逊,从不把自己的成就挂在嘴边。”虽然成绩很好,但她从不张扬,只是让事实说话,十分谦逊。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在加拿大渥太华举办的婚礼,他们选择的日子是为了纪念宋代杰出建筑师李诫。而林徽因不愿在教堂举行西式婚礼,于是结婚仪式是在中国驻加拿大总领事馆举行的。林徽因也不愿意穿西式的白纱礼服,但又没有中式的可以穿,于是她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亲自为自己设计了一套“东方式”的结婚服装。这种洒脱中还带有一些可爱的成分,但最令人敬佩的还是她的民族情结,虽然接受了西式的教育,但骨子里还是民族主义占主体。

李健吾在《林徽因》中也说:“她是林长民的女公子,梁启超的儿媳。其后,美国聘请他们夫妇去讲学,他们拒绝了,理由是应该留在祖国吃苦。”这无疑是她活得洒脱的最好的见证,真正的洒脱是脱离了纯粹的个人情趣的。内心世界充满热情的林徽因,从不遮掩对感情的渴求,她说“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她和金岳霖的情谊被后人赞为“人与人关系臻于最美最崇高的境界”。能够在感情的“漩涡”里做得如此克制而周全,也确实够洒脱了。内在洒脱的女子,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生活景况中,洒脱都是不变的旋律。

在昆明避难期间,林徽因一样的洒脱。陈公蕙说:“林徽因性格极为好强,什么都要争第一。她用煤油箱做成书架,用废物制成窗帘,破屋也要摆设得比别人好。其实我早就佩服她了。”显然,林徽因已经把洒脱打造成了一种生活情趣,那是悲惨生活里的乐观主义。当听到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时,林徽因欣喜若狂,她坐轿子到茶馆去,甚至不惜破了不喝酒的戒,那是她历时4年第一次离开居所。而当时她已经是贫病交加,身体状况极差,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她的洒脱姿态。

林徽因说:“生命早描摹了它的式样,是我们的想象太美。在表面的幸福下,这其中有多少割舍不下的缠绵和心痛。”世事多变化,有些东西是注定不属于我们的,我们能够拥有自己想拥有的,珍惜应该珍惜的,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林徽因始终是克制的女子,虽追求浪漫与繁华,生活里却更多的是平淡和琐碎,可她从没有让幸福缺席。生活,的确需要活出一个洒脱的姿态。

如果在恋爱中,当男人已经决定和我们分手,即使爱得有多么深、多么刻骨铭心,也不要去挽留。缘尽了,爱散了,一切就让它结束吧。我们挽留的可能是更多的伤心,洒脱一点,不要让自己活得那么委屈,更不要给别人的错误埋单,你不需要过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委曲求全的生活。做一个洒脱点的女人,让自己的头脑处于冷静的状态,尽管会有一些不甘心,有太多的留恋,也或许会想起他的千百种好,但都不允许自己头脑发热。否则的话,等待一切尘埃落定后,留下的可能是更多的后悔。

让自己活得更加坚强一些吧,学会洒脱地面对所有的局面,我们即便非常渴望与需要爱情,但也都不要忘记了家人朋友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他们一直在守候着我们。女人在受伤过后,就不要停留在过去的伤痛中。

给自己一点点时间,或者换个环境,学会自我疗伤,学着尽快地走出那片阴霾,删除不良记忆,一切从头再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活出一个洒脱的状态,随时给镜中的自己一个微笑,我们本可以活得更加漂亮,更加自信,更加率性!

当然,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管爱憎别离,还是风花雪月,都只不过是人生过程中的一道风景,学会欣赏它们,我们就能永远掌舵生命的方向。当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成为历史,我们且不妨把自己藏起来,回归自我的世界,待到风平浪静,获得自我的解脱后,一切还是那么美好。

学着记住该记住的,忘掉该忘掉的,给自己更多洒脱地活着的机会。或许会多一些平淡,或许会少一些浪漫,或许会多一些孤独,或许会少一些繁华,但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活出的是真实的自我。有什么放不下的呢?很多事情看透了、悟明白了,都只是我们取得幸福的过程而已,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想法与活法。

爱不是目的,坚守自我也不是目的,洒脱才是目的,活出一个洒脱的自我、活出一个有气节的自我、活出一个骄傲的自我,也是一种幸福真谛。

洒脱是一种姿态、一种坚强、一种魅力。当坦然面对生活中所有的缺憾时,我们可以在生命的每一个节点优雅地转身,也可以高调地离去,活出一种洒脱的姿态!

【魅力驿站】

很多不必要的伤痛都只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是我们原本不必承担、不必扛在身上的,对于那些挫折或者“逆势力”,我们权当作是一种考验吧。它们降临到我们头上只是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一些罢了,又何必想不开呢?何必与那些虚虚实实的匆忙过客一般见识呢?

优雅地面对所有的不如意

虽然林徽因一生中的很多时光是在病痛中度过的,但她很少让人意识到她身体的不适。“我和建筑系的老师们往往在梁家听了满肚子的趣闻和各种精辟的见解与议论之后,在回家的归途上,对梁、林两位先生的博学与乐观精神万分感慨。我从没有听到过他们为病痛或生活上的烦恼而诉苦。”作为留下文字记忆的不多的见证者之一,林洙对林徽因的坚强品质给予了充分肯定。

林徽因只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或者最能给大家带来收获与快乐的方面展示给了大家。当然,一个女人,其优雅的谈吐欲获得某个人的认可或许并不难,但要得到更多人,尤其是水平很高的人的认可,的确是不容易的。林徽因的老朋友费慰梅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之妻,她是研究东方古代艺术的专家,毕业于哈佛大学美术系,曾任美驻华使馆文化专员。她曾这样形容林徽因:“她的谈话同她的著作一样充满了创造性。话题从诙谐的轶事到敏锐的分析,从明智的忠告到突发的愤怒,从发狂的热情到深刻的蔑视,几乎无所不包。”优雅谈吐所散发出来的芳香,也不仅仅是知识与幽默的结合体,更多的是其个性与真情的流露,还包含着一些创造性与率性在里面。

林洙在书中讲道:“其实,他们的现实生活十分艰辛。解放前清华的教工宿舍还没有暖气,新林院的房子又高又大,冬天需要生三四个约有半人多高的大炉子才暖和。这些炉子很难伺候,煤质不好时更是易灭……室内温度的高低冷暖,直接关系到林徽因的健康。我回转身来,见到林先生略带咳嗽、微笑着走进来,她边和我握手边说:‘对不起,早上总是要咳这么一大阵子,等到喘息稍定才能见人,否则是见不得人的。’她后面一句话说得那么自然诙谐,使我紧张的心弦顿时松弛了下来。后来我才知道,她这句话包含着她这一辈子所受的病痛的折磨与苦难。”

可见,林徽因的优雅已经超越了现实生活对她的束缚,虽然生活境况并不如人意,身体状况也是那么不理想,但她依然乐观地面对生活。林洙很吃惊地看着她,觉得再也没有见过比林徽因更瘦的人了,但“她那双深深陷入眼窝中的眼睛,放射着奇异的光彩,一下子就能把对方抓住”,仍旧是那样的气质不凡,优雅已然融入了她的骨子里,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

一个人有了好的心态,才能享受人生。不奢望太多的东西,只要这一生中有自己的居所,有自己的小家,甜蜜而温馨,每天过着快乐的生活就够了。随缘的爱是最幸福的爱,无须计划,无须设计,一切都顺理成章,轻松,自然,流淌着最本真的爱,相爱的人儿自是充满着感动,心喜,激动。

再者,每个人的一生都很少一帆风顺,或平淡,或惊奇,或险恶,或复杂,乃至几起几落,大喜大悲, 不要抱怨自己是多么的不幸,多么的可怜,静下心来想想:让满是皱纹的心灵舒展,锁定新的人生坐标。别让心太累,不要追想太多已不属于自己的人和事,把过去那些不开心的事情全部舍弃掉,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别人都笑自己傻,自己也完全可以全身心地去做,只要自己喜欢,只要做这件事会让自己开心快乐!只有自己的快乐才是自己该在乎的;别怕别人说什么,除了帮自己快乐的话,自己都可以不听。这样自己的心就简单了,事就简单了,自己的快乐就多了,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极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自己的心灵、扰乱自己的生活。

既有生命,就要为生存而活下来。期间会经历很多坡坡坎坎,笑逐颜开,畅饮成功与喜悦,悠然接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对自己好的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自己慢慢地才知道,真心对一个人好不一定有回报,而自己忽略的人往往有可能是最重视自己的;慢慢地才知道,未必做每件事情都有意义,可还是得尽量的美丽,给自己留一份美好的记忆……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但我们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在孤独的时候,给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时候,给自己温暖。学会独立,告别依赖,对软弱的自己说再见。生活不是只有温暖,人生的路不会永远平坦,但只要对自己有信心,知道自己的价值,懂的珍惜自己,世界的一切不完美,自己都可以坦然面对。美丽的歌曲,依然优雅动听,美丽的人生,却不堪回首。相识是那么的陌生,而又熟悉;相交是那么的融洽,而又丰富。美丽的人生却总会有些残缺,有些无奈,明明自己很在乎却不敢去在乎;明明心里是想着的、念着的,却不敢去承认;明明心里似乎有那么一个人、却只能忍痛地隐藏在心中。或许,是遗失的美。

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想谈一场长久的恋爱,最好很长很长,最好可以把对方当成像家人一样,天生必不可少的人。彼此吵架怎么吵都不会提分手两个字,刚开始可能很热恋,后来可能很平淡也没关系,因为彼此习惯彼此。把对方当成每天生活必然的人,平淡可又不能缺,每天早安晚安,每天醒来都会有彼此的温暖的信息。

综上,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其实,活着就是一种心态,当你心若旁骛,淡看人生苦痛,淡泊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用刻意掩饰自己,不用势利逢迎他人,不用做伪君子,做一个真真正正的自我。如此这般,人生就算失意,也会无所谓得与失,坦坦****,真真切切,平平静静,快快乐乐。

这些都是林徽因,这位生活高手给我们的生活启示。

【魅力驿站】

心态是人生成败的关键,如果把心态比做人生的主线,而沉学、付宽、平乐、自感就是生活中散乱的一地的珍珠,我们只要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找回穿上,就是一串价值连城的美丽珍珠项链了!自己的世界,好好绽放自己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