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兰心蕙质,提升品位(1 / 1)

林徽因是一个会欣赏、有品位的女人。她懂得“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水不可以无藻,木不可以无藤。”她意会“楼上看山,城头看雪,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她了解“松下听琴,月下**,涧边观瀑布,一切别有不同。”她懂得兰心蕙质,内外兼修,也懂得生活。她在不经意间自成风景,令旁观者刮目相看,倾慕者感叹。

秀外慧中,让美貌与智慧齐飞

林徽因秀外慧中、多才多艺、才貌双全,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化身。

林徽因的容貌,既秉有大家闺秀之风度、江南女子之秀气,又有着中国传统女性所稀有的独立精神和现代气质,而智慧就更不用说了。林徽因的容貌绝对不是天下无双的,她的智慧也绝对不是古今中外历史上女人世界的旷世奇葩,但唯有她,让大诗人徐志摩想念一生,让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宠爱一生,让大哲学家金岳霖记挂一生,也不知让多少后来的男子仰慕着。

有人说,比林徽因漂亮的女子没有她有才,比她有才的女子没有她漂亮,而既漂亮又有才的女子大多是交际花。在文学创作史上,漂亮的女作家的确不多,有一种说法是,漂亮的女子多陶醉于自身姿色,光凭漂亮的容貌就会有无数名士达人围绕左右,衣食无忧,白白让自己的容貌成为掘取人生财富的资本,而没有像林徽因那样驾上智慧的翅膀,从而让人生大放异彩。

林徽因的智慧处处可见。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人民英雄纪念碑图案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且为抢救民族工艺品景泰蓝做出了不懈努力。

身为一个大国的顶级建筑师之一,任何一项成就都足以让她名垂青史,更不用说她在诗作方面的成就了。

林徽因20岁就以卓越的才华闻名于北京上层文化圈,她业余创作出的文学作品甚至都超过了专业水准,其题材更是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多个领域,在当时的作家圈中声名大作。显然,她是个既有容貌也有智慧的女子,在她的一生中,没有人能够轻视她的存在。如果林徽因没有较好的容貌,缘何会让风流诗人徐志摩那么狂热地迷恋她呢?即便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一个十几岁的女子除去青春的活力,恐怕就是容貌不凡使然吧。而林徽因的容貌也绝对不是仅有姿色而已,更多的还是有一种内在气质的流露。

王贵祥在《林徽因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中讲到一个美国女孩心目中的林徽因是“一位高雅的、可爱的姑娘,像一件精美的瓷器”。当时在美国留学的林徽因,正值青春年华,如此形容,虽简练,却也形象传神。不仅青涩时代如此,结婚生子后的林也依旧是容光不变。有文为证。

郭心晖女士形容说:“1932年或1933年,林徽因到贝满女中为我们讲演‘中国建筑的美’。他穿的衣服不太多,也不少。该是春天或秋天,当时这类活动一般都排在上午,在大礼堂。我们是教会学校,穿着朴素,像修女似的。见到林徽因服饰时髦漂亮,相貌又极美,真像是从天而降的仙女。林徽因身材不高,娇小玲珑,是我平生见的最美的女子。她讲话虽不幽默,却吸引人。当时我们似乎都忘了听讲,只顾看她了。”在《人们记忆中的林徽因》中也有记录。女教授全震寰先前曾听过林徽因讲课,她在书中说:“林徽因每周来校上课两次……谈笑风生,毫无架子,同学们极喜欢她。每次她一到校,学校立即轰动起来。她身着西服,脚穿咖啡色高跟鞋,摩登,漂亮,而又朴素高雅。女校竟如此轰动,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是男校,就听不成课了。”

当时的林徽因正值而立之年,风姿绰约,如果单靠外貌恐怕难以给人留下此印象。作家赵清阁描述中年的林徽因:“林女士已经四十五岁了,却依然风韵秀丽。她身材窈窕,穿一件豆绿色的绸晨衣,衬托着苍白清癯的面色,更显出恹恹病容。她有一双充满智慧而妩媚的眼睛,她的气质才情外溢。我看着她心里暗暗赞叹,怪不得从前有过不少诗人名流为她倾倒!”还不仅如此,重病在身的林仍是:“那俊秀端丽的面容,姣好苗条的身材,尤其是那双深邃明亮的大眼睛,依然充满了美感。至今我还是认为,林徽因是我生平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文洁若《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显然,林徽因的容貌随着她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是她智慧的流露,因智慧而生出无限的亮丽与光彩,她的智慧之美是一种大度的美。

林洙在《困惑的大匠梁思成》中说:“我承认一个人瘦到她那样很难说是美人,但是即使到现在我仍旧认为,她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美感……她的眼睛里又怎么能同时蕴藏着智慧……感受到的则是她带给你的美,和强大的生命力。”林的智慧与美貌,使她成为人人心中的“女神”,连梁思成第二任妻子林洙也不例外。

她有美貌,也有智慧,这两点,为她赢得了丰盈人生。女子凭着一张俊俏的脸可能会赢得他人的赞叹,但如果缺少了智慧的“扶持”,就很难让自己的形象达到一定的高度。智慧是一张王牌,它能让你永远美丽,永远焕发着魅力的光彩。

【魅力驿站】

女子,不可无智慧。时光会飞,容颜会老,美丽的保质期没有想象中那么长久。拥慧心入怀,伴书香入眠,心怀宽广,便可如林徽因,收获人间四月天。

品位是抓住男人心的秘密武器

作为女人,你可能很漂亮,但你不敢保证你永远是最漂亮的;你可能很年轻,但早晚有比你更年轻的。女人要想永远抓住男人的心,有一件比美貌更管用的武器,就是“品位”,这里所说的“品位”绝不是故意卖萌装清纯,也不是降低自己处处讨好他人。而是发自女人内在的一种气质。

在林徽因的事业生涯中,她或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经典文籍,她还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必读的重要工具书《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

在她并不算长的一生中,还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并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与冰心、庐隐并称为“福州三大才女”。

如果说美貌有更多先天的成分,而智慧则需要更多实力的展示。有句话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是对缺乏品位的女人的一种说法。女人如果片面追求容貌,至多也只是个花瓶,年轻的时候或许会倾倒一大片,但却无法抵挡岁月的刀痕,毕竟岁月像把刀,刀刀催人老。女人无论怎么保养、怎样整容,时间的冲刷都会让红颜老去。当这一刻来临的时候,当初那些因你美貌而来的男人也会因你美貌不再而离去,无论当初他承诺如何爱你,因为他的道德底线只是建立在你的美貌上。

长篇小说《围城》中唯一一位被作者大加赞美的女性,就是唐晓芙。沉静,温雅,天生丽质,不施脂粉。因为喜欢这个人物,作者特意给她起了一个极其诗意而美丽的名字。晓芙,清晨的芙蓉,带几点露珠,迎朝阳绽放,令人生出无限遐想。

书中这样描写唐晓芙:“她是一位20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有一张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制,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书中继而写道:“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她们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柔软操。”

如果唐晓芙只有美丽清纯的外表,那么,相信方鸿渐是不会真正爱上她的,充其量不过是对她有好感而已。而实际上,方鸿渐之所以深深地爱上了她,这之后无论走到哪里,都对她念念不忘,是因为她是他这一生中唯一的爱人,知己,懂他的心,了解他的人。

爱情就这样悄悄地来了,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方鸿渐认为这是他的初恋,所以非常珍惜,常常写信给她,也曾请她吃饭,聊天。他曾在信中这样对她说:“你下半年计划怎样?假如你进上海的学校,上海就变成我唯一依恋的地方……”

这是真正的爱,可惜是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方鸿渐的爱情最终无疾而终,徒留一腔心痛。苏小姐从中捣乱是主要原因,而次要原因则是唐晓芙毕竟年轻,对爱情的认知不够成熟。她认为爱情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应该有极其曲折的过程。如果这么轻易就能获得,那她简直无法说服自己去接受了。所以最终阴差阳错,两个人没有了下文,各奔东西。

读这本书,唐小姐是最大的悬念。在这个世界上,谁有资格拥有她的爱呢?她兰心蕙质,内外兼修,堪称完美,谁有这样的好福气,能把她娶到手呢?

有人妄下断言,说杨绛即是《围城》中的孙柔嘉。杨绛闻知此事后,觉得保持沉默即是默认,那不太好。所以,一向低调的她开口说道:“我是《围城》里的唐晓芙。”

此言一出,流言即止。原来如此,书中的“唐小姐”其实早就嫁给了作者。才女嫁才子,佳偶天成,这是红尘中的爱情佳话。

杨绛,饱读诗书,秀外慧中,世人皆称其为“杨绛先生”。不仅文笔颇佳,才华过人,而且沉静温婉,诗意可爱。嫁给钱钟书后,全力支持丈夫的写作事业。为了让钱钟书能够安心写作《围城》,她以自己柔弱的肩膀承担起了家中的所有家务。洗衣,做饭,买菜,烹汤,教育孩子……上得厅堂,入得厨房,无怨无悔,笑意盈人。

钱钟书曾与人谈起过夫人杨绛,这样说道:“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总之,她是我一生的妻子、情人和朋友。”

冰心生前对他们的评价是:“他们是现在中国作家中最美满幸福的一对,学者才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他们有风骨、风度,又很风趣,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可敬可爱的一对朋友。”这应当是对他们一生牵手、不离不弃的最恰当、最崇高的评价。

有一种说法认为,不美丽是女人绝对不可以容忍的事情,但没品位绝对是男人不可以容忍的事情。只有有品位的女人才能真正赢得男人的心,并能够长期在男人心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所以对女人来讲,千万不要纯粹以美貌去赢得男人心,要美貌,也要品位,用品位去赢得男人对自己的真爱。品位让一个女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龄段甚至不同的地方都焕发出不同的风姿,从而让富有气质的容貌“青春永驻”,使得女人“头发长,见识也长”。

一个要容貌也要品位的女人,也能使她身边的男人变得卓越。像林徽因那样,她影响了丈夫的志向,并与她一起在相同的方向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同时也收获了幸福美满的人生。和貌美的女人生活在一起,男人能够满足面子的需求,而和兼有美貌与智慧的女人在一起,男人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无论成败得失,他都会感到幸福。

做一个女人,不仅要关注美貌,时时记得认真打扮自己,更要注重丰富精神世界,要在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端庄典雅的品位光芒。

【魅力驿站】

有品位的女人,是能让男人怦然心动的女人。她也许不是美色逼人,但肯定风情万种;她也许不是名门贵族,但她肯定是仪态优雅;她也许不是才华纵横,但肯定是通情达理的。她就那么样地——以她独有的无处不在的温柔与天真、魅力与默契抚摸男人的灵魂,叫男人情难自禁魂牵梦绕,愿意接近她呵护乃至保护她。

林徽因是内外兼修的“中国丽人”

有一种女人,走在花团锦簇浓妆艳抹的女人中间,她的素面朝天反而格外引人注目,那是气质,修养,浑身溢出的书香味。“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来形容这一类女人的。

林徽因一生中遇到的男人个个都不是凡夫俗子,而且都和这位大才女有着某种程度的志同道合。她和徐志摩分享的是诗意,和金岳霖交流的是学术,只有当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什么是我”时,林徽因俏皮地回答:“我会用一生来回答,你准备好了吗?”

一直以来,林徽因凭借智慧,以优雅的姿态游走于男权社会,在静好的岁月里独自发散着幽香,与世无争。她在文学上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以至于很多人忘记她本身是个建筑学家。有人说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她的敌人,要知道,林徽因的敌人也赫赫有名。冰心妒她,公然发表了《少奶奶的客厅》讽刺她,她看后笑了,淡然的托人送给冰心一坛醋。

2007年7月,在由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组委会、北京电视台等19家主流媒体联合评选的“2007中国最美50女人”中,杨澜位居榜首,是杨澜的美貌力压群芳获得了这一殊荣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单论外表,杨澜不是最美丽的,但她的智慧、知性和典雅大方让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美丽的女性。

我们来听听杨澜自己的说法:“我想‘漂亮’一般不光是指外貌,我觉得女人的美丽更主要是在思想方面。我曾经问过许多大导演:‘你们整天生活在美女堆里,是不是老要动感情?’他们就说:‘没有,许多女人只有漂亮的脸蛋,根本没法触动我们。’所以一个女人的思想很重要,如果跟不上时代,总以为搽脂抹粉就可以留住男人的心,我觉得那是一种妄想。只有在思想上不断挑战他,才会给男人一种新鲜感和刺激感,这非常重要。”

的确,就像杨澜说的,她曾经也是个丑小鸭。杨澜出生后,爸爸正在阿尔巴尼亚做外援专家,妈妈也要到“干校”学习,于是杨澜就被外婆带到了上海去抚养。在外婆的唠叨和疼爱中杨澜度过了她的童年时光,后来一家人在北京团聚,但父母从来不过多过问她的学业情况,也从不刻意培养她,并未对她寄予很高的期望。杨澜像普通的女孩子一样,没有特别出众的外表,也没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但杨澜有着天生不服输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坚忍,这让她在今后的成长中获得了智慧和才华,正是丰富的思想内涵让她蜕变了白天鹅,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美”的代名词。可见,美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视觉,还在于精神上的享受,所以,人们在乎的,并不是你有没有漂亮的脸蛋和迷人的身材,而是你是否拥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如,是否对幸福有追逐的信仰,是否能够热情地对待他人,诚实地对待自己,是否有勇气去战胜生活的挫折,在经历痛苦的时候不放弃……

问世间能有几个西子、玉环?如果我们每一个女人都以相貌来评价自己,那么,我们都会成为美的奴隶,都会为了追求那块可望而不可即的精神圣地而迷失自己。

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一书中说到女人化妆有三层。其中第二层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她的皮肤才会改善,从而精神充足。第三层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乐观地对待生活,心地善良。可见,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才是女人永远美丽的根本所在。

西方有句谚语:“你就是你所穿的。”不可否认,我们每天都在“以貌取人”。我们戴着印有自己标准的眼镜打量着五光十色的人们,然后我们会根据自己的观察,从对方的外貌上得出有关他的一切遐想:学历、职业、社会地位、家庭背景……

杨澜就外貌的问题曾经对二十几岁的女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女孩到了二十几岁后,就要开始让你的美貌发挥作用了,在适当的时候让你的美貌掌握足够的发言权。漂亮的外貌并不是每个女孩都拥有的,让漂亮的外貌成为你的资本,在需要的时候使用一下,它可以打破你人生中的很多困境,虽然有时候有人说漂亮的女孩都是花瓶,但是花瓶如果摆在了合适的位置,它就是艺术品。女孩的青春美貌也只是短短的数年,所以要善于利用你的美貌。但是女孩不能因为有了美貌就可以陷入自满中,有着美丽的外表又有着思想的内在才是优秀的女人,请女孩们合理利用自己的美貌,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短暂的美貌而让自己沉沦。

当然,就像杨澜所说的,漂亮的外貌并不是每个女孩都有的。天生的容貌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后天的修饰,让自己看起来优雅得体。别再认为毫不修饰就是最自然、最美的,学会使自己看起来更漂亮才是每个女人都应该修满的学分。美丽就是生产力,好的形象就是你成功路上的东风。

女人都是美的,俗话说:“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要做个美丽的女人,首要条件便是勤快,勤化妆,勤保养。女人美容,不为取悦男人,不是虚荣,而是女人热爱生活与维护自尊的表现,美容让女人绽放光彩,美容让女人容光焕发,美容让女人充满自信,笑迎未来。

俗话说“天生丽质有几人”。一个女人除了老天爷给的漂亮脸蛋外,还要用自己的聪明使自己变得更加光彩照人。一个精通化妆之道的女人才是一个真正懂得把美貌转化为生产力的人。你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观摩书报、杂志、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化妆技巧,细心体会,日积月累,找到适合自己的化妆之道。平常多了解化妆方面的专业知识,为自己添置一些品质不错的化妆品和工具,反复练习,直到能够化出正确、精致、和谐的妆容。

所以说,学会把自己装扮得更美一点,不仅是一个女人积极生活的表现,也是一个女人追求幸福的表现。

我们经常把随着年龄增长但魅力不减的女性称为“时光雕刻的美丽”,即是说她们的美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杨澜就曾经这样说过:“我觉得年轻的美是一种生命的美,它的朝气就是最美的地方。慢慢地,随着生命的运转,美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了。我觉得女人不要失去单纯,阅历丰富但不世故才会带来一种成熟的美。”

对于获得“2007中国最美50女人”第一名的荣誉,杨澜坦言她自认为长得很一般,但她从未因为没有“花容月貌”而难过,反而觉得长相一般的女人更容易在其他方面努力。 人的美丽有两种最基本的划分:一种是外在的形貌美,一种是内在的心灵美。人的外在美是人自身美的凝聚和显现,它既能给本人以极大的心理满足和心理享受,又能给他人以审美美感,使人赏心悦目。

追求外在的形貌美,是人的天性,不应加以禁铟、压抑,而应该从美学上加以积极引导。而心灵的内在美可以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它操纵、驾驭着外在美,是人之美的源泉。正因为有了内在美,人才能真正成为完美的人,才能让人产生由衷的美感。孟子将内在美理解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人们如能“善养吾浩然之气”,就能不局限于有限的身体而飞跃到内心充实的境界。所以,内在美比外在美更具有无可比拟的深度与广度。

林徽因虽然在晚年饱受病痛折磨,憔悴不堪,但她由于饱读诗书而造就的那种清灵超逸的气质却打动了无数的人。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将对她的回忆定格在她那张灵秀的笑脸上,并由此充溢着对唯美的憧憬。

由此可见,真正的美源于内心,源于真实的生活。注重内在的修养对女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相由心生,我们的容颜和气质最终是靠内心来滋养的。美丽需要长年累月的培植,俗话说,30岁前的相貌是天生的,30岁后的相貌靠后天培养。红颜易逝,但源于内心和生活的美可以永存。

还是在一个叫《中国丽人》的节目中,杨澜对“中国最美丽的幸福女人”以及“女性的独特魅力”两个话题,有过这样的解释:“我曾经看到过一张林徽因的照片,她穿着棉旗袍和梁思成一起在山上做建筑的保护工作,身影特别美。她这样一个女性,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丽人。”

【魅力驿站】

独特的女人魅力,源于女人的智慧和心灵。年轻女人的魅力是:青春、活泼、天真、文静,单纯是一种魅力。中年女人的魅力是:温柔、善良、智慧、浪漫,气质也是一种魅力。老年女人的魅力是:稳重、端庄、风霜、磨难,皱纹同样是一种魅力。真正有魅力的女人,在男人面前谈吐风雅、不卑不亢,将女人的美与睿智,机敏与体贴表现得淋漓尽致。

美,就要美得有如传奇

每个女人都能享受从上帝而来的浪漫求爱,都有一份独特的美可以展现,也都在生命这场大冒险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一书里说:“林徽因是我生平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她的美在于神韵——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

作家陈衡哲之妹陈衡粹提起初次见到林徽因时的情景,那是1930年的春夏之交,在香山上,当时她被林徽因的美貌所震惊:

有一天同一位朋友上山游览,半山上一顶山轿下来,我看见轿子里坐着一位年轻女士。她的容貌之美,是生平没有见过的。想再看一眼,轿子很快下去了。我心中出现“惊艳”两字。身旁的人告诉我,她是林徽因。用什么现成话赞美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都套不上,她不但天生丽质,而且从容貌和眼神里透出她内心深处骨头缝里的文采和书香气息。

在同代人的记忆中,林徽因的美有如传奇。在众多的赞誉中,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对林徽因的评价道出了她之所以为人所赞赏的真正原因:“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用文洁若的话来说,林徽因的美是“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所以虽说青春逝去,但林徽因的美却经住了时光的磨洗。文洁若提起1948年在清华大礼堂见到已经44岁的林徽因时的情景说:

一会儿,林徽因出现了,坐在头排中间,和她一道进来的还有梁思成和金岳霖。开演前,梁从诫过来了,为了避免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他单膝跪在妈妈面前,低声和妈妈说话。林徽因伸出一只纤柔的手,亲热地抚摸着爱子的头。林徽因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美感。

文洁若还感慨道:“没想到已生了两个孩子,年过40的林徽因,尚能如此打动同性的我。”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竟然让身为同性的人都那样念念不忘?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学生,梁思成后来再娶的夫人林洙也是一位大美人,她回忆起初见林徽因时:

啊!我终于见到了这位美人。我不想用细长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双眼皮,长睫毛,高鼻梁,含笑的嘴,瓜子脸……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她。不能,在我可怜的词汇中找不出可以形容她的字眼,她给人的是一种完整的美感:是她的神,而不全是貌,是她那双凝神的眼睛里深深蕴藏着的美。当我正在注视这张照片时,只听卧室的门“嗒”的一声开了。我回转身来,见到林先生略带咳嗽、微笑着走进来,她边和我握手边说:“对不起,早上总是要咳这么一大阵子,等到喘息稍定才能见人,否则是见不得人的。”

即使是对病中的林徽因,她也是印象深刻:“林先生是我所见过的女子中最美的一位,虽然患肺病,可很瘦弱,但还是极美,她的精神特别感人,透过她的身影,可见她的精神之光。”

美貌并不只是一瞬的永远,还要经得住岁月的推敲,美,就要像林徽因这样,美出气氛才行。这种气氛或许是人淡如菊的优雅,或许是来自于骨子里的自信,也或许是那清爽的走路的样子,以至于全身能散发出不同于他人的精气神。

我们现在看到林徽因的旧照片时,第一反应是很清秀,这是个长得非常端正的女子,但若要用时下的审美观来看待,似乎,也难以和“第一”或“绝世”这样的词汇靠在一起。可是,她却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美女,仔细观看她的面容,竟觉得越看越有惊艳的感觉,她沉淀下来的那份美感,突破了时光的阻隔,隔着那遥远的时空,让人感觉到了她生命的张力。在近现代史上,鲜有女子可以像林徽因这般活得潇洒、肆恣,被人仰望。

【魅力驿站】

魅力的女子是一种柔到极致之后的成熟。魅力跟漂亮无关。漂亮的女人不一定是精致的女人,但魅力的女人一定有着炫目的美,那种美在言谈举止之间。

做男人心中的精神符号

对于每一个普通人,半个世纪都是不短的时光。我们在这不短的时光里碰到了很多人,遭遇了很多的事,岁月铺陈,很多人在来来去去,所谓遍地英雄下夕烟。为什么是林徽因这样深刻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又这样深刻地影响我们,并成为男人心中的精神符号?

有人总结:一是她的美貌与气质;二是她丰富而含蓄的情感世界;三是她多方面的才华。当然这都没错,但若仅以此论,她却并不凤毛麟角。这几条也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前提而已。因此,一定有一些更重要更实质的东西,这些东西如同某个元素放进去后,发生了突变,产生了一个全新的独立体。

在徐志摩的影响下,林徽因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与徐志摩保持着红颜知己的情谊。而在徐志摩心中,林徽因始终重于世上的任何女子。他们往来密切。最后一次,为了听林徽因的演讲,徐志摩连夜搭乘一架小飞机从南京赶往北京,飞机坠落,徐志摩不幸英年早逝。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去给了林徽因,林徽因就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她1955年去世。

徐志摩有一首名为《偶然》的诗,据说是写给林徽因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是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关于与徐志摩的一段感情纠葛,在给胡适的一封信中,林徽因这样表达她的感受:

我永是“我”,被诗人恭维了也不会增美增能,有过一段不幸的曲折的旧历史也没有什么可羞惭……我觉得这桩事人事方面看来真不幸,从精神方面看来这桩事或为造成志摩成为诗人的原因,也给我不少人格上知识上磨炼修养的帮助。志摩in a way不悔他有这么一段痛苦的历史,我觉得我的一生至少没有太堕入凡俗的满足也不是一件什么坏事。志摩警醒了我,他变成一种Stimulant在我生命中,或恨,或怒,或Happy或Sorry,或难过,或苦痛,我也不悔的,我也不Proud我自己的倔强,我也不惭愧。

一个思维缜密的女子,会天真无邪地把自己爱上别的男人的痛苦毫无保留地告诉给自己的丈夫吗?或许她是痛苦的,她也不想让这份痛苦折磨自己太久,于是把它“分享”给自己的丈夫。或许,她只是渴望浪漫,渴望浪漫的事多少发生在她身上一些,不希望平淡的生活将她的热情消磨殆尽。亦或许,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她撒娇般地倾诉自己的心声,反而更能获得丈夫的体谅与信任。

事实上,面对两个优秀的男人,林徽因真的无从选择吗?她是个“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人,以她的智慧,她不可能解决不了感情的选择问题,只是她讲出来之后,就取得了与金岳霖以朋友的身份光明正大相处的“豁免权”,再也不会为感情而纠结,可能这也是使她与梁思成、金岳霖“和平共处”几十年的一个原因。

想得到婚姻之外的一些温存也好,巧妙处理非家庭情感的问题也罢,林徽因的冷静为她的生活与传奇加了不少的分。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一流的哲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高个头,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

金岳霖在晚年回忆说,他还是通过徐志摩认识林徽因的。林徽因一家在北京东城北总布胡同居住的时候,金岳霖与林家比邻。梁氏夫妇的院子有一扇小门,穿过“老金的小院子”到他的屋子,而他常常穿过这扇门,参加梁氏夫妇的聚会。到星期六下午,老金在家里和老朋友们聚会的时候,梁氏夫妇就穿过他的小院子来参加老金家的聚会。

据说金岳霖的生活很讲究,他家的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徽因家送过去,没事了就到梁家一起喝茶聊天。这样交往久了,两个人就互相有了爱慕之心。

大概是1932年夏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告诉他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当晚梁思成想了一夜,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

梁思成后来对他的第二个妻子林洙说,当时他和林徽因都哭了。

爱有很多种,它可以如白酒般辛辣而热烈,容易让人醉在其中;可以如咖啡般苦涩而醇香,容易让人为之振奋;也可以如茶般平淡而亲切,让人不知不觉间迷恋。

诗人爱林徽因,并非只因了她的天生丽质和顾盼生姿;世人爱林徽因,也并非只为了她的婉转风流和韵事传奇,因为这个女人,是最后的绝代芳华,是淑婉才女的绝唱。

爱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有爱的人生才是幸福完美的人生。爱也是一种力量,我们把力量传给别人的同时,也获得了对方的力量。林徽因被大家爱着,她也尽自己所有的力量爱着大家。爱就是以此方式变成永恒……

林徽因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是优美的诗句?是专业的著述?是未了的夙愿?还是成为男人心中精神符号的不老传说?……也许从她的故事里我们能够找到想要的所有答案。

【魅力驿站】

林徽因说:“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事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这是她渴望的浪漫,是理想中的她。

冷静理智,泰然自若

一个女子,若能遇事冷静处理,泰然自若,从容应对,尤其是不会在感情上意气用事,不会在冲动中做决定,这样的女子,是生活的高手,很少会走弯路。

从种种迹象上看,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是真挚而热烈的,这种强烈的爱足以冲昏很多女子的头脑,使他们沉醉在诗人一轮又一轮的感情攻击里。但林徽因毕竟是林徽因,她的理智,她的冷静,始终占据着上风,她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的冲动。

“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徐志摩写下的**洋溢的诗,这样的情诗足以融化任何女人冰封的心。

“我不是那种滥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够爱我,就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做出选择。你不能对两个女人都不负责任。”这是林徽因的回应,真的是冰火两重天,这位才女的不同凡响之处,便是她的理智和冷静。

二十四岁的徐志摩,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而第三个孩子正怀在妻子张幼仪的腹中。后来张幼仪随他一起在英国生活,有人说他们“西装和小脚不般配”,就是这样“不般配”的结发夫妻,因为遇到了林徽因,徐志摩要和她离婚,甚至不惜逼她打掉腹中的孩子。如果说这仅仅是诗人的感情,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发生在现实当中,多少显得有些冷酷无情。果然,在张幼仪产后不久,徐志摩就迫不及待地逼迫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这样的事,且不说发生在那个年代,就是发生在今天,也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何况是在新社会尚未建立的陈旧年代,徐志摩的确是发了疯。

可见诗人对才女的爱慕之情是多么强烈,当如此不合常规的爱被冠以自由与新生活的帽子时,所有传统道德观都被瞬间瓦解了,或者说对当事人不起任何作用了。林徽因和他看的不是同一个方向,年轻的她深知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她并没有跳入徐志摩的感情漩涡,虽然当时她对徐也是有一点感情的,但是她清楚谁才是真正适合她并可以陪她一生的“真命天子”。

林徽因选择了梁思成,我们只知道他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至于多少是出于爱情,谁也不得而知,因为她的诗作里没有他,与她一起生活的男子只存在于她的现实生活里,而不是活在她浪漫多情的梦想之中。而那个曾经追她追得很紧的诗人却经常“做客”于她的诗歌。“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静听着,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诗人在后来的《深夜里听到乐声》中这样写道,他似乎从始至终都在以一种他自己的方式呼唤对方。“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这是林徽因的回应,或者说这是她自始至终的态度。“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我所谓极端的、浪漫的或实际的都无关系,反正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如果在‘横溢情感’和‘僵死麻木的无情感’中叫我来拣一个,我毫无问题要拣上面的一个,不管是为我自己或是为别人。”

“人活着的意义基本的是在能体验情感。能体验情感还得有智慧有思想来分别了解那情感——自己的或别人的!”林徽因在《致沈从文》中曾这样写道,所以说,她不是没有浪漫情结的人,只是浪漫里融入了更多的理智和冷静。

林徽因的理智,是一种雷打不动的坚持,一如她在悼文中所说:“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变”,“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理智与冷静,有时候更像是一种承诺,是对自己做出的选择的一种忠诚度。

《菜根谭》中说:“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大意是,我们要用冷静的眼光去观察人,要用冷静的耳朵去听别人的言语,用冷静的心情处理感情,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事理。的确,多一点理智,多一点冷静,就可能会避免“一朝失足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的事情在我们身上发生。冲动是魔鬼,不理智容易犯浑,不冷静容易犯错。

我们应当知道,只有冷静地思考问题,我们才能分辨出感情的真伪,才能看清那人那事的本来面目,才能知晓哪些东西是我们自己的、哪些东西是我们所需要的,才不会受到迷惑,从而做出明智的决定,不会造成无法弥补的过错与过失。有时候,一点理智,一点冷静,能帮助我们去深究事物的原理,洞察人与事的真相,不会让自己在迷茫中失去方向,更不会让自己受伤。

俗话说得好:“万物静观皆自得。”在当今的社会中,缺乏理智、遇事不冷静的女子将很难有如意的生活,现在男人早已不是女人的主宰,女人也早已不再是男人的“附庸产品”,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是不靠谱的,也是不安全的。所以,女人应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觉意识,像林徽因那样,“能体验情感还得有智慧有思想来分别了解那情感”,弄清楚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从而不至于走错方向。

当然,**、热情固然可以给生命增加活力与温度,可以让人更积极地做事,更乐观地处世,但如果没有理智与冷静来驾驭和统领,**和热情就如同一把火,会燃烧自己,它甚至会左右我们的判断,让我们变得鲁莽,有可能会误了大事。

我们唯有用理智与冷静控制“情”的温度,把握住思维的正确指标,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心理学家分析认为,女人往往是感情胜过理智,对待友情、事业、婚姻亦如是,这是阻碍女人发展的致命弱点。有时候,我们的不理智、不冷静,会对一个没有暴露出真实面目的男人示爱,过后酿成大错,结果受伤的却是自己。

【魅力驿站】

不为情所困,尤其是不为外情所累,在理智中坚持自己的初衷,反而会让我们的心灵畅通无阻,我们所坚守的爱,也会凝固成一种永恒。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和冷静,凡事以此为前提,让我们的智慧有足够的发挥空间,让我们分辨得更清晰,思考得更正确,做一个理智处世、冷静待人的知性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