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认为,会挣钱,不如会管钱,这里的管钱指的就是理财,俗话说:“吃不穷,喝不穷,不会算计一辈子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犹太人一生都在与钱打交道,当然在理财上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时至今日,犹太人的理财方法和理论仍然可行。由此可见,应像犹太人一样,善于理财,精于理财。
理财要趁早
犹太商人爱用一个比喻:没底的水桶去汲水,水并不会完全漏空,至少还可以剩下一些,用像那些积存滴水一样的方法来存钱,同样有望变成富翁。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忠告。
很多人都会为自己收入低而抱怨,认为自己没希望成为富翁。一旦存在这种想法,假使一个人的收入很多,也永远不可能成为富翁。因为他们根本没把小钱放在眼里,也不懂得水滴石穿的道理。
都说越有钱的人越抠门,而穷人常会穷大方,可是我们应该想到,如果他没有“吝啬”的精神,也就不可能成为富翁了。抱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得过且过之心,来对待自己的财富,是个人理财过程中最普遍的现象,也是导致有些人面临退休时,经济仍无法自立的主要原因。许多人认为随着年纪的增长,财富也会逐渐增长,但是当发现理财的重要性才开始想理财时,为时已晚了。
很多年轻人总认为理财是中年人的事,或有钱人的事,到了老年再理财也不迟。其实,理财致富,与金钱的多少关系很小,而与时间长短的关系却相当大。人到了中年面临退休,手中有点闲钱,才想到要为自己退休后的经济来源做准备,却为时已晚。原因是时间不够长,无法让小钱变大钱,因为那至少需要二三十年以上的时间。既然知道投资理财致富,需要投资在高报酬率的资产上,并经过漫长的时间作用,那么我们应该知道,除了充实投资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就是进行及时的理财行动。理财活动应越早开始越好,并培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的耐心。
巴菲特1996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定为美国第二大富豪,被公认为股票投资之神。他到目前为止已拥有数百亿美元的资产,这辈子的财富全部是从股市上赚来的。
他11岁时开始投资股票,把自己和姐姐的一点儿小钱都投入股市。刚开始一直赔钱,他的姐姐也不理解他,而他表示要坚持三四年才会赚钱,结果姐姐把股票卖掉了,而他继续持有,最后验证了他的想法。巴菲特十几岁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在那一段日子里,跟他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只会玩游戏,但他却大量地阅读金融学书籍,这些使得他在股票市场上得心应手、如鱼得水,钱也越赚越多。在1954年,他集资并投资创办顾问公司。该公司资产增值30倍以上后,他解散公司,退还了合伙人的钱,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投资上,最后巴菲特成为真正的金融大亨,曾稳坐美国首富多年。
巴菲特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财富,与他60年坚持的投资参与意识和从小就开始总结的宝贵经验是分不开的。
年轻人朝气蓬勃,具有旺盛的斗志。商场如战场,具有极强的挑战性和冒险性,年轻人应该是这一战场上的主力军。在西方,18岁的年轻人已开始自立,独立养活自己,不再伸手向父母要钱了。他们从年轻时起就逐步理财,到中年时已是市场主要的竞争对象。而在中国,绝大部分年轻人仍然依赖父母,到中年时才开始学习理财,此时由于家庭、孩子的影响,精力已经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面临退休,手中有点儿钱又想为自己退休后的经济来源做准备,根本无力再让自己的钱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最后也只能碌碌无为。
年轻就是财富,每个人都羡慕青春年华。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复利公式得出这样的结论。假如年轻时有1万元创业基金,10年后,1万元可变成200万元;而年老时同样的1万元,10年后只能成长为6万元甚至倒贴亏空,因此说青春年华是黄金时代,这句话一点儿也不过分。同样的,年轻也是理财最重要的本钱。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年轻就是财富。复利图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理财生涯规划:年轻时应致力于开源节流,并开始投资理财,因为年轻时省下的钱对年老时的财富贡献度极大。而时下年轻人所流行的观念是:在年轻时尽情享乐,待年长之后再开始投资理财也不迟。这是错误的理财观。多数年轻人总认为现在离退休还早,手头资金不多,根本用不着考虑投资理财,常因此错失早日理财的良机。正确的观念是:投资理财是年轻人的工作,而老年后的工作是如何善用财富。
如果您已了解时间在理财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投资理财越早越好了。现实社会中,因年轻时注重享受而导致年老时贫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来学习犹太人的理财观,那就是投资理财越早越好。
犹太哲言
理财活动应越早开始越好,并要培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的耐心。
制订合理的理财目标
犹太人说:既会花钱,又会赚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享受两种快乐。
其实,正确的理财观念并非以积累越来越多的财富为目的。在赚钱之前,都应该有一个大致的目标。我赚钱用来干什么?这便是理财的目的,理财只是为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手段。
常有人会挖空心思去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赚大钱?越是这样的人,越不容易赚到钱。
有人去问一位著名的富翁:“什么是生财之道。”那位富翁反问:“我可以教给你,不过,你可否告诉我,你赚到钱之后,准备用来做什么?”一般情况下求教者会说:“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发过大财。”富翁说:“那怎么行!发财之后要到墨西哥的哥阿卡普可港去玩一趟。赚了钱以后要买房子、买汽车……预先有个详细的目的,这就是赚钱的规则。”
要想赚钱,成功的要诀是及早发现“赚钱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预先制订好一个目标,再谈赚钱的计划。如果只是糊里糊涂地为钱卖命,那又何谈赚钱的意义?”
尤其是年轻人,必须给自己订立赚钱之后的计划,并学会用钱。当然,赚钱之后不一定完全按计划行事,计划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起码的计划是必要的。
理财有了一个总的目标之后,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确立不同时期的目标,就一个人的一生而言,在不同阶段生活的重心是不一样的,其理财目标也不一样,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可将人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理财目标也随之变化。
1. 独身期。从正式就业起至结婚前的一段时间,称为独身期。独身期大概从20岁左右开始。在独身期内,要进行的一项重要投资就是:将收入的一部分存入银行。开始应存活期,因为该项存款流动性很强,可帮助应急。当活期存款达到较大数额时,可着手存定期以获取较高的利息。储蓄不仅可保障未来的生活,而且也可为你进入其他获利较高的领域奠定基础。
如果有了一定积蓄后,近期又不想结婚,那么将多余的钱用于较高风险的投资,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因为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冲动、最爱冒险的时期,思想、家庭负担都较小,从事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投资,既可以考验自己的实力,又能给生活增添一份挑战,何乐而不为呢?许多成功的投资者都是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写下辉煌篇章的。
2. 家庭成长期。是指结婚后至孩子受完教育所经历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一方面,家庭开支,尤其是孩子的抚养及教育费用将逐年增加,因而必须存一笔较多的钱,用于应付日常各项开支;最好不要将之用于其他投资。另一方面,收入基本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投资方面的知识也逐年丰富,因而这个时期是从事个人投资的黄金时期。此时,可对你偏好的一些投资做一番尝试,寻找出自己所擅长的投资工具。
3. 家庭成熟期。就是你的子女受完教育至自己退休的这段时期。在这一时期,你的职业收入基本稳定,不会有太多的增长,但固定开支也明显减少。你此时的投资可根据前半生的投资经验而定。
4. 退休期。是你退休后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家庭的许多开支尤其是医疗方面的开支将逐渐增多。由于生理的因素,应避免风险高、时间长的投资,而应投资在时间短且收益稳定的资产市场上,好好运用、安排过去积累的财富,过一个舒适的晚年。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理财的目标也不一样,各种目标有主有次,因此在设定理财目标时必须注意:
(1) 此刻所处的阶段和具体情况。
(2) 要达到的理财目标。
(3) 如何达到理财目标。
只有将这三个问题弄清楚后,才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理财目标。
当然,目标只是一个假设可以达到的位置,有时就算是人生的目标也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做出修订,理财的目标当然不可能一成不变,也要随个人环境因素的变迁而随时体察实情并做出合理的修改,这才是有弹性的、灵活的理财方式。不过在弹性之下,理财目标的修改也应有一个限度,如果今天打算在55岁退休时可以储蓄到15万元,明天却做出大幅修改,希望40岁退休,到时可储蓄50万元。这种荒诞的修订,会远离合理理财所应有的弹性程度。那些被经常改得面目皆非的理财目标,如同儿戏,而不是理财方法。理财目标在今日改、明日又改的情况之下,将永远无法达到。
成功地理财,就是制订合理可行的目标,贯彻执行,而在相互适应的前提之下,做出合理的修订,最终达到目标。
犹太哲言
要想赚大钱,成功的要诀是及早发现“赚钱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尤其是年轻人,必须给自己订立赚钱之后的计划,并学会用钱。
要让钱不停地滚动起来
曾有一个日本人叫井上多金,10年前结了婚。因为夫妻俩每月省吃俭用,所以银行存折中的数字直线上升,现在已经有2000多美元了。井上夫人时常向左邻右舍的太太们说:“如果没有储蓄,生活就等于失去了保障。”
但是这个消息不知怎么竟传到一位犹太人富凯尔博士的耳朵里。他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专攻心理学,一年前来东京经商。
富凯尔博士对井上夫人如此注重储蓄的行为并不十分认同,他说:
“你看,没有储蓄就会觉得生活上失去了保障,如此看重物质,成为物质的奴隶,人的尊严到哪儿去了呢?男人每天为了衣、食、住在外面辛苦工作,女人则每天计算如何尽量克扣生活费存入银行,人的一生就这样度过,还有什么意思呢?认为储蓄是生活上的安定保障,储蓄的钱越多,则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的程度就越高,如此累积下去,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这样,岂不是把有用的钱全部束之高阁,使自己赚大钱的才能无从发挥了吗?你再想想,哪有省吃俭用一辈子,在银行存了一生的钱,光靠利息滚利息而成为世界上知名的富翁的?”
不少日本人对富凯尔的言论持不同的态度,但又无法反驳,便反问道:“你的意思是反对储蓄了?”
“当然不是彻头彻尾的反对。”富凯尔解释道,“我反对的是,把储蓄当成嗜好,而忘记了等钱储蓄到一定时候把它提出来,再活用这些钱,使它能赚到远比银行利息多得多的钱。我还反对当银行里的钱越存越多时,便靠利息来贴补生活。这就养成了依赖性而失去了商人必有的冒险精神。”
其实,在犹太人的观念里面,素来就有一种“有钱不置半年闲”的理财观念,与其把钱放在银行里面睡觉,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养成一种依赖性而失去了冒险奋斗的精神,还不如活用这些钱,将其拿出来投资更具利益的项目。
犹太人普利策出生于匈牙利,17岁时到美国谋生。开始时,他在美国军队服役,退伍后开始探索创业路子。经过反复观察和考虑后,他决定从报业着手。
为了筹集到资本,他靠做工积累的资金赚钱。为了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他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社,向该报社老板求一份记者工作。开始老板对他不屑一顾,拒绝了他的请求。但经过普利策反复自我介绍和请求后,老板勉强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有个条件,半薪试用一年后再商定去留。
普利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忍受着老板的剥削,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他勤于采访,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的各项工作环节,晚间不断地学习写作及法律知识。他写的文章和报道不但生动、真实,而且法律性强,吸引了广大读者。面对普利策创造的巨大利润,老板高兴地聘用他为正式工,第二年还提升他为编辑。这时,普利策也开始有点积蓄。通过几年的打工,普利策对报社的运营情况也了如指掌。于是,他用自己仅有的积蓄买下一间濒临倒闭的报社,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
普利策自办报纸后,资本严重不足,但他很快就渡过了难关。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不惜投入巨资搞广告宣传。普利策瞄准这个焦点,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以经济信息为主的报纸,加强广告部,承接了多种多样的广告。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多,广告也就越多,资金进入了良性循环。即使在最初几年,他每年的利润也超过15万美元。没过几年,他就成为美国报业的巨头。
普利策起初分文没有,靠打工挣的半薪,然后将节衣缩食省下的极有限的钱,一刻不闲置地滚动起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是一位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这就是犹太人“有钱不置半年闲”的体现,也是成功经商的诀窍。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赚取金钱,收获财富,使钱生钱,就得学会让“死钱”变“活钱”。千万不可把钱闲置起来,当做古董一样收藏,而要让“死”钱变“活”,就得学会用积蓄去投资,使钱像羊群一样,不断地繁殖增多。在犹太人看来,合理的投资将使你的金钱快速增长。
曾有一位农夫在他的长子出生之后,拿了10美元给经营贷款业务的钱庄老板,要求老板替他放款,直到他儿子20岁为止。老板答应每四年给他二成五的利息。农夫要求说,因为这笔钱是准备存给他儿子用的,因此利息全都归到本金里面。
当这男孩20岁时,农夫向钱庄老板索回这笔钱。老板解释道,由于这笔钱是以复利计算,因此原先的10美元现在变成了31美元。
农夫非常高兴,而由于他儿子还用不到这笔钱,因此农夫继续将钱放在钱庄。到了他儿子45岁时,农夫过世了,钱庄老板结算这笔钱给农夫的儿子,一共是167美元。依次算来,这笔钱45年间靠利息增加了将近17倍!
动用每一分钱,不停生出利息,帮你带来收入,使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你的口袋。对于这个道理,许多善于理财的小公司老板也明白,但他们却没有真正地利用。往往一到公司略有盈余,他们便开始胆怯,不敢再像创业阶段那样敢做敢为,总怕到手的钱因投资失败又飞了,于是赶快存到银行,以备应急之用。虽然确保资金的安全是人们心中合理的想法,但是在当今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经济形势下,钱应该用来扩大再投资,使钱变成“活”钱,以获得更高的利益。这些钱完全可以用来购置房产铺面,以增加自己的固定资产,到十年以后回头再看,会感觉到比存银行要增值很多,届时你才会明白“活”钱的威力。
商业是不断增值的过程,所以要让钱不停地滚动起来,犹太人的经营原则是:没有的时候就借,等你有钱了就可以还了,不敢借钱是永远不会发财的。
有句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还有句话说:“花钱如流水。”金钱确实流动如水。它永远在不停地运动、周转、流通,在这些过程中,财富就产生了。
犹太哲言
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经商智慧,关键看其能否靠不断滚动周转的有限资金把营业额做大。
发挥金钱的最大价值
有人说:“犹太人是吝啬鬼”,说犹太人花钱的时候极为小气。一般人听到别人这样评价自己一定十分生气,犹太人则不然,他们为自己的吝啬感到高兴。作为商人,对金钱分分毫毫的计算是职业的本能反应,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无疑是对他们精明投资的一种褒扬。
“紧紧地看好你的钱包,不要把里面的金钱随意地花掉,不要在乎别人说你吝嗇。当一分钱能有两分利润的时候,才可以花出去。”
犹太人始终坚持钱不能随便用的原则,坚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他们之所以坚持这种原则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清楚“支出”和“欲望”二者之间的关系。
犹太人从不把支出和各种欲望混为一谈,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欲望,而这些欲望又不能依靠自己的收入来满足,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收入浪费在不能满足的欲望之上,因为有些欲望是永远都满足不了的。
所以人常为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而烦闷。不要以为亿万富翁有那么多的钱,就一定可以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亿万富翁的时间和精力也极为有限,他能到达的地方受到限制,他吃的食物受到限制,甚至他的享乐范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犹太人认为农田里的野草,只要留有空地,它就会生根滋长,繁殖下去。欲望也是如此,如果你心里存满各种欲望,它也会生根繁殖。
欲望是无休无止的,你能满足一个却满足不了两个。所以必须仔细检讨自己的生活习惯,有些是必要的支出,仔细计算可以把支出减少,有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完全可以把它取消。
无论在企业的经营还是家庭的开支上,犹太人注重开支的预算,他们要根据“预算的90%支出、10%储蓄”的原则,慎重使用收入开支,把不必要的东西一笔勾销,因为它是无穷欲望的一部分,绝不可容纳。
在犹太人的观念中,由于他们的背景和所处的职业地位等不同,对金钱有如下的看法:
“赚钱容易,用钱难。”
“金钱不是慈善的主人,同时也不是能干的仆人。”
“金钱虽不尽善尽美,但也不是腐败不堪。”
“贫穷人并不一定什么都不对,富人也不一定什么都对。”
“有时金钱和衣服所产生的结果相同。”
“赞美富庶的人,并不是赞美人,是赞美钱。”
这些犹太格言,反映出犹太人对金钱的观念。说到底,犹太人自始至终把金钱视为工具。因此,不管别人怎么评论他们,犹太人唯一要做的事是:两耳不闻是非事,一心埋头把钱赚。犹太人的做法是正确的,对钱财必须具有特殊的感情,它才会聚集到你身边,你尊重它、珍惜它,它才会心甘情愿地跑进你的口袋。对金钱除了爱之外,更要惜,也就是说,除了想办法挣钱外,还要想办法保护已有的钱财。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要“开源节流”。犹太人的这些金钱观念是很有哲理的,这是犹太人致富理财的一个奥妙。
犹太富商亚凯德说:“犹太人严格遵守发财的原则,不让自己的支出超过自己的收入,如果支出超过收入便是不正常的现象,更谈不上发财致富了。”
犹太商人珍惜钱财的事例有许多,其中不少已成为美谈趣话。犹太巨富洛克菲勒是这个信条虔诚的遵守者。
洛克菲勒早年在一家大石油公司做焊接工,任务是焊接装石油的巨大油桶。要焊接就会有焊条的铁渣掉落,他细心地发现每焊接一个油桶要掉落的铁渣不多不少正好是509滴,他想,要焊接那摞得像山一样的油桶要浪费多少焊条呀!
于是,他改进了焊接的工艺和方法,让每次滴落的铁渣正好是508滴。这样,这家大石油公司全年节约的资金是5.7亿美元!而洛克菲勒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一次很好的晋升机会,同时也开启了自己的事业。
洛克菲勒成为亿万富翁以后,他的经营管理也是以精于节约为特点的。他给部下的要求是提炼一加仑原油的成本要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3位。每天早上他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关成本和利润的报表送上来。多年的经验让他熟稔了经理们报上来的成本开支、销售以及损失等各项数字,他常常能从中发现问题,并且以此指标考核每个部门的工作。1879年的一天,他质问一个炼油厂的经理:“为什么你们提炼一加仑原油要花19.8492美元,而东部的一个炼油厂干同样的工作只要19.849美元?”这正如后人对他的评价一样,洛克菲勒是统计分析、成本会计和单位计价的一名先驱,是今天大企业的“一块拱顶石”。
到了老年,有一天,他向秘书借了5美分,当洛克菲勒还秘书钱的时候,秘书不好意思要,洛克菲勒当即大怒:“记住,5美分是1美元1年的利息!”由此可见他对于金钱的节俭和计算相当精明。
很多犹太老板,对任何的开支都精打细算,为的就是尽量地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他们总是说:“要把一元钱当做两元钱来使用。如果在一个地方错用了一元钱,并不只是损失一元钱,而是相当于花了两元钱。”
犹太人的用钱原则就是这样,只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他们认为不该用的地方,是一元钱也不会花出去的。
犹太人特别是犹太商人不管多么富有,绝不会随意挥霍钱财。在宴请宾客时,以吃好、喝好为尚,不会讲究排场乱开支。在生活中,以积蓄钱财为尚,不会用光吃光,手头空空的。
犹太人测算过,依照世界的标准利率来算,如果一个人每天储蓄1美元,88年后可以得到100万美元。这88年的时间虽然长了一点,但每天储蓄1美元,大都在实行了10年、20年后,很容易就可以达到100万美元,因为这种有耐性的积蓄,会得到利用,也由此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赚钱机会。
犹太人经商致富的秘诀不单是精于做生意,还与他们善于节俭、不乱挥霍钱财相关。犹太人的用钱观念总结起来可以这么说:努力挣钱是开源的行动,设法省钱是节流的反映。巨大的财富需要努力追求,同时也需要杜绝漏洞,这正如秦国丞相李斯说过的“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世界上有许多犹太人成为大富豪,这是因为犹太人有可贵的用钱精神。他们成为屈指可数的大富豪后,仍坚持节俭,保持着犹太人特有的爱惜金钱的精神。
犹太哲言
花一元钱,就要发挥一元钱的100%的功效。
积少成多的理财法则
在犹太人的理财经验中,有一条鲜为人知的黄金法则——“即使是1美元也要赚。”这是一种心态,与赚多赚少没有关系,只要赚钱就有满足感。犹太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也是他们赚钱的一种技巧吗?
“即使是1美元也要赚”的挣钱观念表明:犹太人凭借“避实就虚,化整为零,积少成多”的战略,最后战胜强大的对手。实行积少成多的谋略,必须做到心怀大志,对前程自信;如果自惭形秽,胸无大志,永难成功。同时,还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扎扎实实、埋头苦干的精神。
左右世界金融市场的年轻富翁戈德曼,少小磨难,10岁时就自己赚钱。在暑假期间,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把烤面包片和晨报分送到各家。这样,每个星期下来都能挣上几十美元。只要有挣钱的机会他就从不放过,哪怕只挣一美分。这为他长大后积累财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些人一开始就摆出一副要赚大钱的架势,不居于赚小钱,结果往往什么也没得到。其实,有很多大企业家、大富翁,都是从挣小钱起家的。从挣小钱开始,可以培养你的自信。因为,小钱容易挣到,每当挣到一笔钱后,你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你就会相信自己也能把事情做大,甚至成为大富翁。
“挣小钱不需要太大的本钱,不用承受太大的风险。”
“挣小钱为挣大钱积累经验。”
“挣小钱可以培养自己踏踏实实做事的态度。”
“有时候小钱也是不好挣的,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代价。”
在建筑业巨子中,美国的比达·吉威特名列榜首,被称为土木建筑大王,20世纪60年代,资产就已达2亿美元。但他的经营方法仍然是“哪怕是1美元也要赚”,所以终有所成。
吉威特名声大振后,许多人对他的发迹有些不解,吉威特对提问者往往这样回答:“即使公司已经出名,它所承建的工程也不见得就能相对地增加。有关本公司的经营内容及方法,无可奉告。”
现在,这位65岁的土木建筑大王,不仅称霸于建筑业界,同时在煤矿、畜牧、保险、出版、电视公司甚至新闻界,都有很好的业绩,这是各界人士共知并予以承认的。
吉威特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那独特的经营哲学,也就是他常说的:“倘若可以多赚1美元,我就绝对不放弃。”
在“即使是1美元也要赚”的经营哲学下,吉威特始终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总是以顾客为重。这并不影响赚钱,该赚的钱还是赚了,难怪现在美国的土木建筑业界认为吉威特的经营规则,对他们真正地具有震撼力。
发财不求暴富,实实在在从小钱挣起,一点一滴积累,在挣钱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滋味,才有成功的感觉,才有创造的快乐。
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想闯一闯,都想发财。对一般人来说,没有大笔的资金就难以创业,没有大的背景也就难以成事。很多人是扼腕空叹,不知所为。这里就要学习犹太人的经商智慧:“即使是1美元也要赚”,与犹太人的另一个生意经息息相通,即犹太人创办的莱曼公司所奉行的理念:“生意从不嫌小,收费从不嫌高。”生活从脚下开始,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能挣多少钱就挣多少钱,靠自己去创业,光明磊落,才是现代社会真正的英雄。
犹太哲言
发财不求暴富,实实在在从小钱挣起,一点一滴积累,在挣钱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滋味,才有成功的感觉,才有创造的快乐。
犹太人的9∶1法则
一提到犹太人,大家就会联想到,他们善于经商,特能赚钱,因而成就了那么多响当当的世界级的犹太富豪,如“石油巨子”洛克菲勒、“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股市“神人”考夫曼,“报业大王”约瑟夫·普利策……这些犹太巨子们在自己经营的领域呼风唤雨、叱咤风云,无不筑起了坚实的财富长城。于是,人们开始深思这样一个问题:犹太人是怎样积累财富的?
其实,富人不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有钱,主要是因为他们经营有道,理财有法,善于储蓄。
在犹太人的圈子里,有一个所谓9∶1法则,那就是当你收入10元钱时,你最多只花费9元,让那1元“遗忘”在钱包里,无论何时何地,永不破例,哪怕只收入1元,你也保证冻结1/10。这就是白手起家的第一法则。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法则,它可以使你的钱包由空无变充实。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攒几个钱,它可以使你形成一个把未来与金钱统一成一个整体的观念,使你养成积蓄的习惯,刺激你获取财富的欲望,激发你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当你的投资进入最后阶段时,这最后的一元钱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有个叫哈罗德的犹太青年,开始只是一个经营小型餐饮店的商人。他看到麦当劳里每天人如潮涌的场面,就感叹那里面所隐藏的巨大的商业利润。
他想,如果自己可以代理经营麦当劳,那利润一定是极其可观的。
他马上行动,找到麦当劳总部的负责人,说明自己想代理麦当劳的意图。但是负责人的话却给哈罗德出了一个难题——麦当劳的代理需要200万美元的资金才可以。而哈罗德并没有足够的资金,而且相差甚远。
哈罗德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决定每个月都给自己存1000美元。于是每到月初的1号,他都把自己赚取的钱存入银行。为了害怕自己花掉手里的钱,他总是先把1000美元存入银行,再考虑自己的经营费用和日常生活的开销。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他都一直坚持这样做。
哈罗德为了自己当初的计划,坚持不懈地存了整整6年。由于他总是在同一个时间——每个月的1号去存钱,连银行里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了他,并被他的坚忍所感动。现在的哈罗德手中有了7.2万美元,是他长期努力的结果。但是相对200万美元来讲,仍然相差甚远。麦当劳负责人知道了这些以后,终于被哈罗德的不懈精神所感动,当即决定把麦当劳的代理经营权全部交给哈罗德。就这样,哈罗德开始迈向成功之路,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向新的领域发展,成为一代巨富。
如果哈罗德没有坚持每个月为自己存入1000美元,就不会有7.2万美元了。如果当初只想着自己手中的钱太微不足道,不足以成就大事业,那么他永远只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商人。为了让自己心中的种子发芽,哈罗德从1000美元开始,慢慢充实自己的口袋,而且长达6年之久,终于感动了负责人,也开启了他自己的丰富人生。
已故的摩根先生有一次说,他宁愿贷款100万美元给一个品德良好且已养成储蓄习惯的人,也不愿贷1000美元给一个没有品德且只知花钱的人。一般来说,这个世界对待那些拥有存款的人,就是采取这种态度。这种情形经常会发生,不超过两三千元的小额存款,已足以使一个人能够获得经济上的独立。
几年前,有位年轻的发明家发明了一件独特而实用的家用产品。但和大多数的发明家一样,他感到无可奈何,因为他没有钱在市场上推广这项发明。还有,由于他没有任何存款,因此,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都被拒绝了。
他的室友是位年轻的犹太机械师,手头有2000美元的存款。他用这笔钱帮助这位发明家,刚好可以生产出一部分新产品。他们拿了第一批的产品,挨家挨户地去推销。卖完了第一批后,又回来生产第二批,然后再拿出去卖,周而复始,后来终于存够了10000美元的资金。有了这些资金,再加上一些贷款,他们终于买下了机器,自行生产他们自己的产品。
6年以后,这位年轻的机械师把他的一半股权卖掉,共获得了25万美元。如果他未曾养成储蓄的习惯,也就不能够去解除他那位发明家朋友的危机,那么,他很可能一辈子都赚不了那么多的钱。
如果你没有钱,而且也尚未养成储蓄的习惯,那么,你永远无法使自己获得赚钱的机会。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你不要认为为了一分钱与别人讨价还价是一件丑事,也不要认为小商小贩没什么出息。金钱需要一分一厘地积攒,而人生经验也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在你成为富翁的那一天,你就会明白:积累财富也是一种理财的表现,在我们消费的过程中,就不能把硬币不当钱,我们要学会节约每一分钱,像犹太商人一样,做一个理财高手。
犹太哲言
几乎所有财富积累的真正起点就是养成储蓄的习惯。
犹太人眼中的六大理财误区
有些人不进行理财规划,是因为他们不知如何寻找理财顾问帮忙。克服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货比三家,多拜访些理财专家,直至找到你认为足可胜任、诚实、有经验和让你放心的人。很多理财顾问的初次咨询是免费的,如果没有,你通常可以在电话上与之对谈。当然,最有益的是从现在就开始自己学习犹太人的理财知识。
犹太人眼中的六大理财误区:
第一,自身很有钱或者钱很少的群体认为没有理财的必要。其实恰恰相反,低收入者更需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状况,高收入者如果没有计划地花钱,往往会养成过度消费的习惯,同时高估自己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忽视风险管理。
第二,将理财等同于投资,造成理财目标的短期化和片面化。专家解释说,理财和投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地说,投资的目的是回报,理财却包括计划、管理及解决财务问题。但二者的关系密切,投资是理财的行为之一,理财规划中的现金缺口,一般必须经由投资获利来衔接,故理财涵盖投资。只投资不规划是不科学的。
第三,缺少规划,选择不适合自己的产品,结果不仅没有达到理财预期,还可能遭受投资损失。正确的理财步骤应先决定理财策略,然后进行理财规划,最后选择理财产品。
第四,投资只看收益率,不关心风险。一般而言,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不过很多投资者在作出一个投资决策的时候,往往只考虑收益,却忽视了风险。很多金融机构在推介投资产品的时候,也往往将风险隐藏起来,总是把收益描绘得很好。其实理财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既定的收益水平下尽量降低风险,或者在相同的风险程度下,尽量提高收益率。
第五,盲目“跟风”。关于投资,很多人喜欢“一哄而上”。家庭资产应有一个合理的配置,对国内百姓而言,家庭资产主要以金融资产和房产为主,金融资产又在存款、保险、基金、债券、股票等品种中进行分配。由于这些投资品种的风险性、收益性不同。因此进行理财时,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考虑投资组合的比例,不宜将所有的资金投入到单一品种内,更不应该盲目选择某一当下“流行”的理财产品。
第六,投资金融产品可以迅速致富。很多人会把“理财”与“发财”的概念加以混淆,认为投资金融产品可以迅速致富。在前几年的股票市场上,这种错误观念尤为盛行。据调查统计,全球的富豪中,通过自己创业而致富的比例占到64%,只有7%的富豪是通过投资金融产品而致富的,毕竟像巴菲特、索罗斯那样的天才还是很少见的。在这些问题中,犹太人觉得拖延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当没有财务危机发生,不需立刻采取行动时,一般人就会容易拖延,并且忽视理财规则需要,等到要用钱时就感到生活的重压几乎让人难以承受。
大部分的人宁愿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也不愿意去应付一个遥远而未知的将来。况且,理财计划也不都是好玩的,有时候它包括了头辆新车或一次加勒比海旅游,但同时它也包括死亡、失踪和紧急事故在内的财务计划。
在犹太人看来,理财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慎重对待理财的人必不能慎重地对待生活。最后一个抑制理财规划的态度是:即使因为通货膨胀而逐渐丧失购买力,也不愿意把钱放在保障最低利息以外的工具上。有些人害怕犯错,他们拒绝学习有关个人理财的事,宁愿继续以不懂为托词,或干脆以不行动来避免做决定的压力。这是错误的,生活将教育他们必须学会理财。
犹太哲言
理财是致富的前奏,不学会理财就永远不会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