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如何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把生命中有限的能量发挥到机制,这是诸子百家都思考过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就是人生方向的主宰者,因为我们拥有多种多样的选择,可以理性地作出最明智的决定。今天,经济日益发达,物质愈发充裕,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多。然而问问你自己,你感觉更幸福、更满足了吗?这样选择会适合自己吗?
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吾奈何。”意思是说,通达本性的人,不会追求那些与本性无关而且不热爱的东西;明白命运的人,不会去做那些无可奈何不喜欢的东西。
一辈子不用工作的方法就是,选择你最热爱的工作。如果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是你退休后都希望从事的工作,那么你无疑是选对工作了。如果不给你酬劳你仍然尽心尽力把你的工作做好,那么你必将在你的工作中取得非凡的成就。热爱工作到这种程度,你已经不把它当工作了,更不是谋生的手段,它已经成为你的乐趣,你天天做的事情只是发展你的爱好。这样的话,你一辈子都不是在工作,而是娱乐。
任何一种职业都有人不热爱,甚至憎恨,但任何一种职业都有成功的人,关键看你是不是要成功。事实上,有80%的人每天早晨都必须去上自己并不喜欢的班。停下来想一想,在每个24 小时的工作日里,你睡觉需要8 小时,工作占了8 小时,那就意味着你只有8 小时的娱乐时间!如果你生活中三分之一时间很悲惨,那必将对另外的三分之二产生负面的影响。工作如果不是想着经营自己的人生,不想想对工作感兴趣是对自己有助益,而是想着工作是为老板,或者为了那点薪水,那么,一想到投入工作就会令你无比烦恼。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你是经营你的人生,为了生命更加精彩,不是虚度时日浪费光阴。每个人都被不同的事物所激励,但是最有钱的人未必最快乐,那些真正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而成功者与碌碌无为的人之间一个明显的差别就在于,成功者无不为自己的职业而感到自豪。
在美国一报刊曾登过这样一篇文章《我是一名骄傲的推销员》,文中写到:“我是一名骄傲的推销员,因为有我和数以百万计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创造了美国。因为即使厂商的产品再好,如果没有我们辛勤地到处推销,他们也只能坐以待毙。聪明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不过却说服不了固执的人们正眼一瞧。
当第一部缝纫机问世时,波士顿的民众不但不领情还将它砸个粉碎。火车也被当成怪兽诅咒,因为人们相信只要搭上半个小时,人们的血液就会停止。发明电报的摩斯无法说服议会相信电波的存在。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靠辛勤的推销员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到处推广,否则我们便不可能享受到驾驶汽车、使用电话、观看电视等现代文明的便利。”寻求让自己感到自豪的职业,或者在目前的工作中寻求自豪感,是乐在工作的绝好方法。有位马路清洁工说:我们是装扮这座美丽城市的美容师。这是一种质朴的豪情,也正因为有了这份豪情,她就能工作得很开心,不管风吹日晒。我们的豪情在哪里?
美国有位教育家说:“人生成功的一个主要理由,是对每日工作维持兴趣的能力,保持历久不衰的热忱,并重视每个朝朝暮暮。”工作不可能每天都是让人开心的,正如生活也总有不尽人意的时候一样,而工作又是生活的一部分。再有意思的工作时间长了,也会变得没有意思,关键的是能否明白工作的意义。
为什么应该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
兴趣对职业选择的重要性可能是你所始料不及的,因为一开始的时候,决定你的选择往往是薪水的高低,可是慢慢的,你会发现,当你做着不喜欢的工作时可能会倍感厌倦,这个时候,你只是一个简单的赚钱的机器,虽然有高薪,但并不快乐。
很多人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
工作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质量的高低也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的高低,工作意义可绝不仅仅在于供你吃穿,实际上,它也是你实现理想的途径,是使你生活得快乐幸福的隐形伴侣。
李强离开上一个单位已经快一年了。他在上一个单位工作了14年,从最初一个青涩的学生到最后在单位成为经理,他经历了很多艰难的时刻。
但是,最后他却选择了辞职。在外人看来,经理这个职位的光环是很耀眼的,大家都不理解李强为什么要突然放弃这个令人羡慕的工作。更让人不解的是,李强辞职以后,就在家附近开了一家餐厅。
很多人都搞不明白李强这是怎么了,只有李强自己乐在其中。原来李强从小就很羡慕厨师,他很喜欢做菜,所以成为一个厨师一直是李强的心愿。
李强对朋友说:“我并不喜欢坐在办公室里整天面对着电脑,以前选择那个工作是因为别人都说那是一个好职业,可是真正做了以后才知道,工作也像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穿鞋人自己知道。”
后来,李强的小餐厅因为味道很好,价格公道,在那个城市已经小有名气了。李强无论是收入,还是心理满足感都比以前做经理的时候更强了。现在,李强已经打算开分店了,而他身上也多了更多的微笑、更多的自信。
做不喜欢的工作就像是穿上不合脚的鞋,外表再怎么光鲜,内心也是不快乐的。而且做自己热爱的工作能投入更多精力,做起事来自然也就事倍功半。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享受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还有过程中的快乐。
英国散文家卡莱尔说:“发现自己天赋所在的人是幸运的,他不再需要其他的福佑。他有了自己命定的职业,也就有了一生的归宿;他找到自己的目标,并将执著地追寻这一目标,奋力向前。”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职业,就像是配上了一把趁手的兵器,可以为你取得成功披荆斩棘。
所以说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是一个人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是否热爱你现在正在从事的工作是否是你的兴趣所在?那么你可以根据以下的要点来做判断。
(1)你对目前的工作是否有浓烈的兴趣。判断方法:你是否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2)你是否能够爱屋及乌。判断方法:你喜欢不断研究和自己工作相关的领域,阅读有关资料、参加辅导课程与讲座、收听相关节目,并且不会感到厌倦。
(3)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判断方法:即使在闲暇时,你也喜欢思考和谈论工作,它已经和你的生活密不可分。
(4)渴望自己在工作上有杰出的成就。判断方法:真心热爱??份工作,就会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并且能享受到比成功更大的成就感。
(5)一辈子的伴侣。判断方法:真正热爱一份工作,就会打算为之奉献一生,甚至觉得退休对你来说都是多余的。
世界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年轻时酷爱音乐,师从美国最有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柯普兰学习作曲,还附带学习指挥技巧。当时,他的创作热情非常高,写出一系列出手不凡的作品,一时间,伯恩斯坦的作品犹如一阵清新之风吹拂了美洲大陆,一位新的作曲大师崭露头角。就在伯恩斯坦写出一部部新作品的同时,他又涉足指挥领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被当时纽约爱乐乐团指挥发现,几乎是一举成名。1958年他担任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在以后的近三十年中,伯恩斯坦几乎成了纽约爱乐乐团的名片。但在内心深处,他还是以作曲为己任的,创作的欲望无时不在撞击和折磨着伯恩斯坦。因此每逢休假,他总要找一段时间把自己关在屋里作曲,竭力想找回以前的活力和灵感,想要激活和实现年轻时的梦想与抱负。然而流水无情花开无意,除了偶尔闪现的灵光外,面对案前正在谱写的音符,他更多面临的却是深深的失望与苦恼,乐思的枯竭像幽灵一样驱之不散。是创作还是指挥?这个矛盾和冲突几乎贯穿了伯恩斯坦的一生,当他在舞台上无数次接受掌声和鲜花时,有谁能明白他背后的隐痛和遗憾?在他晚年的时候,每念及此,都耿耿于怀。他在家人面前一次又一次地唠叨着自己的苦闷,最后只能带着深深的遗感告别人世。
伯恩斯坦无疑是出色的,但并非是成功的,他的大半辈都活在苦恼和矛盾之中。
处事箴言: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能激发我们的奋斗精神,面对职业,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点茫然,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在一次讲座中,择业要从自己的喜好出发。
明确目标,选对方向
《列子》上有个故事:
杨子的邻居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出去放羊,一数,羊怎么少了一只呢?再一数还是少了一只。于是他带着他的家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
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
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说罢与大家分头找羊去了。不久,他们回来了。
杨子问:“找到羊了吗?” 邻人回答道:“逃跑了。” 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
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这话,忽然神情忧愁,变了脸色,好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他的门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请教说:“羊是不值钱的畜生,况且不是先生家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
杨子陷在沉思之中,没有回答。门徒们还是摸不着头脑。
列子说:“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羊因岔路太多而丢失,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生命。道家认为“多则惑”,这是有道理的。
人生中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固然重要,但关键还需要舵来掌握前进的方向。班超放弃了书斋,选择了驰骋沙场,为国家建下万世不朽之功勋,在茫茫西域中将自己的身影定格为一座丰碑,历史上从此便留下投笔从戎的佳话。比尔?盖茨放弃了学业,选择了在风云变幻的经济浪潮中艰苦创业,最终创建了微软帝国,并成为世界首富,让自己的人生演绎成一部传奇。他们选对了自己的方向,把握住了自己命运的舵,从而将自己生命的船摆渡到了成功的彼岸。只有备上人生的方向盘,才能冲出风沙弥漫、烟雾笼罩,去赢得灿烂星光、满天朝霞。
在理想的桅杆被风浪摧折的时候,在命运被搁浅在泥泞的沙滩的时候,在面对落寞和失意而无处躲藏的时候,不必怨天尤人愤世嫉俗,这时需要我们冷静下来,克服自身的浅薄、鲁莽,重新调整前进的方向,或许成功正在某一个角落静静地等待你的到来
人的一生需要做各种选择,往往在选择的同时,又做着各种假设。假如我当时选择了那样,也许我就会怎样。可供选择的东西太多了,往往不好选择。所以,选择的同时,要敢于放弃,即使后来证明自己的选择不是最好的,也不要后悔。认为自己这也行,那也行,会陷入选择的困境,不知道什么方向是正确的。选择先得确定正确的方向。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很多时候,成功除了勇敢、坚持不懈外,更需要方向。也许有了一个好的方向,成功来得比想象的更会快。
不正确或者不值得的方向莫要选择,目标也莫去追求,那些事情,不管是感情上如何难以割舍,都不要去做。因为这会消耗大量时间与精力,误以为自己达到了某些目的,而实际上得到的只是虚幻的满足感;我们要确立明确而远大的目标,把人生的主要精力用在那些值得的事情上面去,只有这样才不致虚度年华。
爱因斯坦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是世界公认的,他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如此,和他一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是分不开的。
他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学、中学的学习成绩平平,虽然有志往科学领域进军,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须量力而行。他进行自我分析:自己虽然总的成绩平平,但对物理和数学有兴趣,成绩较好。自己只有在物理和数学方面确立目标才能有出路,其他方面是不及别人的。因而他读大学时选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
由于奋斗目标选得准确,爱因斯坦的个人潜能就得以充分发挥,他在26岁时就发表了科研论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以后几年又相继发表了四篇重要科学论文,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状外,还具有粒子的特性,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宣告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变革,取得了前人未有的显著成就。可见,爱因斯坦确立目标的重要性。假如他当年把自己的目标确立在文学上或音乐上(他曾是音乐爱好者),恐怕就难于取得像在物理学上那么辉煌的成就。
为了避免耗费人生有限的时光。爱因斯坦善于根据目标的需要进行学习,使有限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他创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选学法,即在学习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识引导到深处的东西,抛弃使自己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东西,从而使他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选定的目标。他曾说过:“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短暂的一生。……诚然,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个领域都能吞噬一个入短暂的一生。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化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其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他就是这样指导自己的学习的。
为了阐明相对论,他专门选学了非欧几何知识,这样定向选学法,使他的立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和正确完成。
在人生竞赛场上,没有确立明确目标的人,是不容易得到成功的。许多人并不乏信心、能力、智力,只是没有确立目标或没有选准目标,所以没有走上成功的途径。这道理很简单,正如一位百发百中的射击手,如果他漫无目标的射,也就不会在比赛中获胜,
目标应该明确。目标不明确,行动起来也就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有可能浪费时间和耽误前程。比如,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确定了要做一个科学家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就不是很明确。因为科学的门类很多,究竟要做哪一个学科的科学家,确定目标的人并不是很清楚,因而也就难以把握。判断目标明确与否有三个原则:
(1)量度具体性原则。如果你想说:“我要发达”、“我要做个很富有的人”、“我要拥有全世界”、“我要做李嘉诚”……那么可以肯定你很难会实现,因为你的目标是那么抽象、空泛,而且这是极容易移动的目标。目标最重要的是要具体可数,比如,你要从什么职业做起,要争取达到多少收益,等等。此外,这个目标是否有一半把握成功?如果没有一半把握成功的话,请暂时把目标降低,务求它有一半成功的把握,当它成功后再来调高。
(2)时间具体性原则。要完成整个目标,你要定下期限,在何时把它完成。你要制定完成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而完成每一个步骤都要定下期限。
(3)方向具体性原则。即做什么事,必须十分明确。如果你要完成一个目标,必然会遇到无数的障碍、困难和痛苦,使你远离或脱离目标路线,所以必须确实了解你的目标,必须预料你在完成目标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逐一把它们详尽记录下来,加以分析,评估风险,把它们依重要性次序排列出来,与你智囊团的成员或亲朋好友研究商讨,加以解决。
有贤者言:“明经年,世事无常;人生如月,盈亏有间。”在人生的旅途上奔波。面对人生十字路口的浑沌与迷茫,有人选择了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萎靡不振;有人则牢记“有志者,事竟成”,下定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可结果往往不如人意。相较之下,第三种人:他们会静下心来,换一个角度来审视环境,调整前进的方向,结果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处事箴言:
正确的方向是成功的一半,选定了一个正确的方向,才能拨开重重迷雾,使自己豁然开朗,走出苦闷与彷徨,从而达到一个新的人生高度。
全心投入,专注目标
庄子说:“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自己。”
庄子要求人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个前提,知识和学问无穷无尽,凭我们自己有限的生命和精力根本不可能穷尽。所以我们应该有选择,有重点的学习。
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此类困惑:读书的时候想考研,想出国,想工作;工作的时候渴望高收入、渴望出人头地,却又不肯放弃清闲的生活,结果一事无成—原因是拥有太多目标,树立太多参考标准令人难以作出判断选择。却又不肯放弃清闲的生活,结果一事无成——原因是拥有太多的目标树立太多的参考标准令人难以做出判断选择。
有一次,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法布尔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热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了。”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法布尔本人正是这样做的。他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天,他大清早就俯在一块石头旁。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法布尔,到黄昏收工时,她们仍然看到他伏在那儿,她们实在不明白:“他花一天工夫,怎么就只看着一块石头,简直中了邪!”
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不知花去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有记者问爱迪生:“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他回答道:“如果你有一种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同一个问题上而且不知疲倦、锲而不舍的能力,你离成功就不远了。我们每个人拥有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时间差不多,早上7点起床晚上“点睡觉,之所以我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会在这些时间里做许多许多的事情;而我只做一件,这就是区别。倘若他们将时间和精力放到同一个方向上,他们也能成功。”
目标应该专一。一个人确定的目标要专一,而不能经常变换不定。确立目标之前需要做深入细致的思考,要权衡各种利弊,考虑各种内外因素,从众多可供选择的目标中确立一个。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或一生中一般只能确立一个主要目标,目标过多会使人无所适从,应接不暇,忙于应付。生活中有一些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经常确立目标,经常变换目标,所谓“常立志”者就是这样一种人。
一旦专注某种事物,人们会将自己有限的资源投入这种事物上,对于别的事物则不会产生兴趣,节约了时间和精力。这种专注能够让你的思维处于连续地工作中,积极地思考必将取得好的结果。同时,专注会蓄积你全身的热忱,你的思维、你的行动会变得积极而迅速。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寻觅食物,太阳落上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捡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渐渐习惯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尤其在阴雨天的时候。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定。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最后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认识到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机遇与好运,于是每天加倍时间地在森林里寻找,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手表。工夫不负有心人,猛可果然相继得到了第二块、第三块手表。
但出乎猛可的意料,得到了三块手表反而有了新麻烦,因为每块手表的时间显示得都不相同,猛可不能确定哪块手表上显示的时间是正确的。群猴也发现,每当有猴子来询问时间时,猛可总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猛可的威望大降,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变得一塌糊涂。
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是几点,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理”中包含了三层关键要素:
①目标——为什么需要手表?拿手表的目的是为了知道时间。
②标准、手段、工具、途经——手表是衡量时间的标准、手段、工具和途径。
③潜意识,价值观——只有准确的手表才能提示我们准确的时间,手表到底准不准,在没有更标准的参照系时,就来自于我们对手表的信心,来自于心理暗示,即潜意识、价值观。
以上三个层次是有内在因果的。如果没有知道时间的需要,也就不需要有手表,如果没有潜意识的暗示,我们也没有信心相信某一只手表是准确的。当然,没有信得信任的手表,要知道准确的时间就无从谈耗。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师傅带着三个前来拜师学艺的学徒,到沙漠猎杀骆驼。他们到了目的地。师傅问第一个人: “你看到了什么?”回答道:“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师傅摇摇头;师傅以同样的问题问第二个人,回答:“我看见了师傅、其他两个学徒、猎枪、骆驼,还有沙漠。”师傅又摇摇头;师傅又以同样的问题问第三个人,他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师傅高兴地收他为徒。
故事揭示的也正是手表原理的真谛。捕猎如此,工作如此,爱情如此,人生也亦如此。如果每个人都能明确选定自己所爱的,爱己所选,无论成败与否都可以心安理得;如果每个团队都能明确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一致向前,那就能在团队内部形成一股无形的力,勇往直前。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适从,心身憔悴;他们在茫茫沙漠中顾及到太多干扰因素而忽视了自己的目标是要猎杀骆驼。
所以,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这件事情无法完成;对于一个人,也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而对于一个企业,更是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发展。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美国在线是一个年轻的互联网公司,企业文化强调操作灵活、决策迅速,要求一切为快速抢占市场的目标服务。而时代华纳的企业文化则强调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诚信之道和创新精神。两家企业合并后,企业高级管理层并没有很好解决两种价值标准的冲突,导致企业员工完全搞不清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世纪联姻”以失败告终。这也充分说明,要搞清时间,有一块走时准确的表就已经足够。
价值观是基础,目标是导向。有了清晰的不动摇的价值观,有了明确的目标,中间的问题会迎刃而解。所有的问题都是出在这两端的摇摆不定上,要么干脆不清楚自己要达到什么目的,也不清楚自己究竟认同什么,要么就是没有主心骨,太受别人意见和环境变化的驱使。
处事箴言:
“手表定理”启示我们,你手上有几只手表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你的价值观所认同的那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切合实际,适应变化
人生就是选择。每一种处境就是面临一项选择。无论怎样,都是由你自己选择如何面对人生。选择要切合实际,根据自身情况确立目标,适应新的变化。老子用“企者不立,跨着不行”形象的说明有些人不切合实际目标,自高自大,好高骛远,不是“惟道而从”,而是“逆道而为”,实在是一种错误。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在麦田边对3个学生说:你们只许前进,到地头儿看谁掐到了最大最好的麦穗。
第一个学生走了一段,发现一只麦穗籽粒饱满,于是掐了下来。但是,他随后又发现了许多更好的,他懊悔自己下手太早。
第二个学生吸取了第一个学生的教训,总认为好的麦穗在前头,于是走的地头也两手空空。
第三个学生走到1/3的路程比较麦穗,又走了1/3的路程证明自己的结论,然后在余下的1/3里毫不犹豫地掐下自己满意的麦穗。第三个学生掐下的未必是最大最好的麦穗,但是至少是接近。由此我们联想到目标选择。尤其是青年人,更应该学会选择。
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目标。马克思1882年4月在给他女儿劳拉的信中写了一则阿拉伯寓言。他称赞这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短小的明哲的阿拉伯寓言”:
有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水中驾驶小船。上面坐着一个哲学家,于是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哲学家:船夫,你懂得历史吗?
船夫:不懂。
哲学家: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
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没有。
哲学家: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哲学家刚刚说完这句话,风把小船吹翻了。二人都落在了水中。于是,船夫喊到: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不会。
船夫:那你就失去了你的整个生命。
船夫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的职业,划船和游泳就是他的谋生的手段及生活目标。而哲学家自命不凡,教训别人,虽然博学,但是只会抽象的理论,而不会求生的本领,结果一遇风浪,生命就要有危险。而那位他断定已经失去生命一半以上的船夫,因为会游泳,保存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目标,确定自己的奋斗方向。既不能脱离客观实际盲目选择,又不能墨守成规,自己瞧不起自己,给自己的定位太低。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以及发展的内在潜力来选择目标。选择的方法要科学,不能陷入“小、假、死”的怪圈里。
哈佛大学有一个例子:
一个美国人出门讨饭被狗咬了。后来他带一块石头用来打狗。结果两条狗上来咬他,他最多只能打一条狗。还是被第二条狗咬了一口。第二天,他带了两块石头,但来了三条狗,还是被第三条狗咬了。第三天他带了三块石头,也出来四条狗。他每天增加一块石头,每天都被狗咬。后来他干脆背一筐石头去讨饭,累的不行。直到有人指点,把一筐石头换成了打狗棍,结果大大提高了讨饭的效率。
要在人生中选择成功之路,就是要发挥好自己的特长。李逵要学绣花,就发挥不了板斧的威力;林黛玉领兵打仗,非失败不可;司马迁能够写出《史记》,但是写不出《本草纲目》;所以,每个人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有所作为。
选择无时不在。选择无时不在,无地不在,无论是谁,都离不开选择。人人都在选择,但是,并不是每个人对目标的选择都令人满意。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选择。常常见到一些年轻人望着知识的大海不知所措;许多人在职业的选择上犹豫徘徊;有的人在爱情的选择上屡屡受挫;有的人工作十分勤奋,却往往事倍功半……这就是在目标的选择上感到茫然。
美籍华人、著名心理学家李恕信在《潇洒的母亲》一书中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个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痛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一扫而空,心中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这扇“窗户”能不能开,值不值得开,怎么去开?我们的人生之旅,也会常常开错了窗户。所以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据权威人士估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左右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当今社会,人们自由选择职业的空间越来越大。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正确地确定个人事业奋斗目标,选择好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
世界上最大的连锁旅店老板凯蒙斯.威尔逊说:“也许你不是在最好的环境下开始你的生活的,但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终生目标,并相信自己,那么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你取得成功!”法国哲学家道格拉斯.勒顿说的好:“你决定人生追求什么之后,你就作出了人生最重大的选择。要能如愿,首先要弄清你的愿望是什么?”
目标的选择也是我们立志的开始。每一个对人类有过贡献的人都是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说:“古之立大志者,不唯有超世之人,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明代学者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以说,目标的选择,在于立志干什么?“哀莫大于心死,愁莫过于无志”。没有志向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不可能成才。
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射击没有对象,就没有崇高的使命和成功的希望。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选择目标。对于生活,我们有选择权,我们能够选择,改变平庸的生活。我们既然可以自己来选择人生,就要勇敢地为自己做决定,不要让别人承担你的成败,不要让别人决定你的一生。
生活中大多数的事情都取决于你有没有选择能力。你要有良好的品味和正直的判断能力,只靠智力和运用能力是不够的。没有明察和适当的选择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结果。于是这就涉及到两种才华:能选择的才华和能作出最佳选择的才华。有许许多多的人灵慧多智,判断严谨,既勤奋又多闻博识,可在选择的问题上却常常打败仗。他们总是选中了最差的东西,好像特意要显露他们做错误选择的本领似的。知道如何选择,才是老天赋予的最伟大的才华之一。
姚明在给青少年的10个忠告中,写到:
“我的目标是成为联盟中最好的中锋,甚至是世界上最好的中锋。我一直都将精力集中在做中锋该做的事情上。”
确定目标最为重要的,是评估自身的能力。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必须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认清实现目标的基础,分析这样的基础目前是否已经具备,预测目标与基础有多大的距离,凭自己的能力能否消除这种距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然就必定会遭遇失败。
“如果我很早就设定自己的目标——要打NBA,可能今天都做不到,因为实在是太遥远,给自己一个太大的包袱压在那里。”姚明深深地明白,什么事情都是要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的目标去完成它,然后一步一步去做。
NBA2007—2008赛季开始,火箭队获得了贵为美洲MVP的斯科拉,又低薪签下了全明星球员弗朗西斯,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球队喊出了“It's time”(到时候了)的新口号。火箭迷们狂热地憧憬着火箭队能登上NBA冠军的领奖台。而且有些专家也撰写文章,认为火箭成为总冠军的有力争夺者。但姚明对此却有更清醒地认识,他觉得目标的制定应该切合实际,而且要一步一步地实现。有记者问他:“在你的篮球之路上,未来的几年中有什么期待?”面对这个问题,姚明没有考虑太久,显然他早已在心中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我想,在火箭队,我的目标是未来三四年里能够品尝到总冠军的味道,”姚明说,“当然这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希望未来三四年里能够实现吧。”可见,姚明并没有那么盲目地乐观,也比较务实,他谨慎地把夺冠的目标定在了未来三四年。
正是这种务实的态度帮助姚明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目标。而许多名人甚至是伟人都没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更是比比皆是。
比如曾经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失败,就是因为在制定目标上的犯了严重的错误而最终失败。
1812年法俄战争之前,拿破仑的军队所向披靡,横扫欧洲大陆,拿破仑更是被人们尊称为“战神”。拿破仑被这种现象冲昏了头脑,想重新划定欧洲政治地图,把征服俄国作为成功的最后目标。然而,他并没有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就仓促制定了作战目标,结果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1812年,拿破仑的军队踏上征服俄国的征程。但是,在幅员辽阔的俄罗斯大地,拿破仑的战线拉得过长,兵力不足,一再分散,加上给养不足和兵员大量减少,暴风雪无情地袭击等因素,拿破仑的军队处境十分艰难,最终难以支撑,兵败俄罗斯。撤出俄罗斯荒原时,拿破仑曾经的60万威武之师,只剩下2.7万名残兵败将。此后,法军一蹶不振,欧洲各国乘机建立反法同盟。三年后,在滑铁卢会战中,拿破仑被欧洲联军彻底击败。
拿破仑的失败就在于制定远征俄罗斯的目标时他对自己的实力缺乏正确的估计,也缺乏对对方实力的正确了解。他没有认识到凭自己的实力,征服幅员辽阔的俄罗斯是不现实的。由此可见,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是多么的重要。
天上的彩虹固然美,但我们并不能把它摘下来,这是无法实现的。制定成功的目标,不要陷于空想,不要好大喜功,不要把某种不切实际的欲望当作要付诸行动的目标。否则,这样的目标必定指向失败。
要制定合理的目标,必须先认识自己的能力,看自己有没有能力达到这一成功的目标。如果不顾实际去追求一个目标,那么就无异于去抓天上的彩虹。
确定目标不能太宽泛,而应该确定在一个具体的点上。如同用放大镜聚集阳光使一张纸燃烧,要把焦距对准纸片才能将其点燃。如果不停地移动放大镜,或者对不准焦距,都不能使纸片燃烧。这也同建造一座大楼一样,图纸设计不能只是个大概样子,或者含糊不清,而必须在面积、结构、款式等方面都是特定和具体的。目标应该用具体的细节反映出来,否则就显得过于笼统而无法付诸实施。
由此可见,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最关键的是做好自己当前的事情,把握好从身边路过的每次机会。“用最少的计较面对过去,用最多的努力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你会在烦乱的现实中归纳出清淅的思路,认清自己需要走的道路。在生活中不如意的时候自己不要消沉,因为那快乐的一面往往隐藏着不让你发现,需要自己动向去寻找。对生活的规划和对道路的认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这么认为。从我以上的叙述中应该能看出一点:在规划中慢慢认清自己的道路,而在不断的认清和判断诀择中,按照自己的实现情况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计划。我不敢说自己的目标很明确,至少,我时刻根据需要制定最适合自
总之,如果你觉得生活的目标似乎很混乱的话,那么就重新了解一下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哪里,喜欢什么东西。耐心地做出规划,然后不断地实践并完善自己的目标。关键是,大胆地去做你非常想做的事情,只有这样,将来你在回忆的时候才不会留下深深的遗憾。
处事箴言:
目标应该实际。一个人确立奋斗的目标,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要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目标不切实际,与自己的自身条件相去甚远,那就不可能达到。为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花费精力,同浪费生命没有什么两样。
目标远大,量力而行
庄子认为既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么要对生命的有限进行无限的超越,就得抓住本质性的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事件,面对深奥难测的生命世界,我们的生命虽不可能去完全的认识,但可以选择远大的目标,真正做到无悔的选择。
下面的材料以准确的数字、确凿的事实告诉我们“树立远大目标是重要的”这个道理。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临出校门,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1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 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外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唐贞观年间,长安城西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驮东西,驴在屋里拉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十七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到磨坊看望驴子朋友。老马谈到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比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压顶的风雪……那些神话般的美景使驴子听了极为惊异。
驴子叹道:“你有那么丰富的见闻啊!那么遥远的路,我连想都不敢想。”
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大体相等。当我向西域前行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按着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眼睛,一生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胸无大目标,一棵稻草压断腰;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古今凡成大事业者,胸中都不无大目标。
如果你做过徒步旅行,如果你做过远路,如果你参加过长跑比赛,那么,你就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您决定只走五公里或跑五公里的时候,那么,在你三公里处或四公里处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疲惫而松懈自己,心里一定会想,快到目标了还是缓一口气吧!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五十公里,那么又将怎样呢?可以肯定地说,你绝对不会产生要在三公里或四公里歇一歇的想法。
这是因为,你的目标如果太小、离你太近的话,你就不会在精神或身体方面去积极准备,这种心理就使得你身上的潜能不会释放出来,因此、走不了多远你就会松懈。但如果你的目标很大,里现在的你很远,那么,你在制定了目标之后就会积极地进行心理方面的准备。这样,你的心态就变得异常活跃、积极。你的潜能就会大量的释放出来,从而使你有足够的精力向更远的目的地出发。可见,只有确立了远大的目标的人,才有可能走得更远一些。
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宋代哲学家,宇伯淳,幼习诵儒经,20余岁中进士,曾任上元主簿、晋城县令等职。他在地方官任上,积极推行儒家的政治路线,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后入朝为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受到排挤,退居讲学而终。程颢不仅是一个思想家,也是一个实干家。他的"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终败事"这句话,不仅是理论推演,也是经验之谈。因为他就是这样做的,并且行之有效。
程颢说: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终败事。
程颢少年时即志向远大,曾自言其志云:"孟子没而圣学不传,以兴起斯文为己任。"意思是要成为一代宗师,承担起传播儒家道统的大任。他这个目标可谓"远且大",但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到20岁时,就以博学而闻名。
程颢为官后,积极推行儒家政治路线。他任上元县主簿时,此处赋税不均的现象十分严重,富民占有好田,赋税却很轻;穷民拥有的远郊田,购价虽低,赋税却很重。程颢决心改变这一不合理现象。他帮助县令筹画良策,平均赋税。由于这一措施对富人有损害,引起他们的不满,想方设法加以阻止。程颢既不让步,也不强进,积极进行宣传解说工作,对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一一加以解决。后来,新的赋税政策终于得以推行,无人敢公开反对了。
县令去职后,程颢代其职务,当上了上元县令。他接任时,民情十分复杂,诉讼每月不下二百起。程颢"处官有方",不到一个月,诉讼案件大大减少。他还发动民工,进行水利设施改造,使粮食获得丰收,为地方办了一件大好事。
程颢还积极向县民宣示儒家礼教,"民以事至邑者,必告之以孝悌忠信,入所以事父兄,出所以事长上"。他还按照儒家政治理想管理政事,"度乡村远近为伍保",让乡民们互助协作,你我相帮,患难相扶。对孤寡残疾等弱势群体,他责成其亲戚、乡亲予以照顾,使他们不至于生活无着。他还在各乡兴办学校,有空时亲自去视察,召集父老乡亲座谈,以了解民情。他有时还亲自为学生讲解课文。对不善教育的老师,他就予以更换。
后来,他调任晋城县令,任职期间,也实行了不少惠民措施,“在邑三年,百姓爱之如父母”。他离任那天,人们对他依依不舍,群情激动,以致“哭声振野”。
这说明程颢在年轻时期,就是一个忠实地实践儒家学说的人,并且始终不忘传播儒家道统的目标。他最后成为一代宗师,是长期努力的结果啊!
在生活中,有些人自认为有一个人生目标,这个目标是发财、出名或当官。但他们从来不知道从贫穷到富有的路程有多远,从来不知道到从凡人到名士的差距有多大,从来不知道从平民到政客的界河有多宽,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应该从哪个方向出发。他们只好用幻想跨越现实跟目标的距离,比如用两元钱买到一注特奖彩票,或者受到某个贵人的特别青睐……这样的人生目标,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并不是真正的目标。好比那个"桃花源"里的故事一样: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那儿的人们平等、自由、富足、快乐,只要走进这个理想的乐园,就会幸福一生。可是这个乐园不在任何地方。
还有一些人,急于求成,总想一开始就看见成果:做生意想马上发财,打工想马上受到老板重用,当公务员想马上升官……这是一种可怕的暴发户的心理。事实上,多数工作需要人的耐心。你一点一滴地去做,才能稳稳当当地获得工作成果,否则,便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不甘心放弃,但又没力量前进。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恨不得马上成功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查理·库金先生说:"成就伟业的机会并不像急流般的尼亚加拉瀑布那样倾泻而下,而是缓慢的一点一滴。"所以,一旦立定人生目标,就要点滴积累成功资源,就像烧开水一样,让你的能量一点点升温。而且,当你向目标出发后,随之而来的是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障碍,对你的智慧、意志和毅力进行各种挑战和考验。这时,你能够成功达成目标的唯一选择是: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没有任何借口。这样,你就能到达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
处事箴言:
一个成功的人,他从自己步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就为自己设定了远大的人生目标。其次,在追求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的过程中,他会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意志品格,一步一步的把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