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细节,认真努力
道家认为,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细节来自于用心,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其出身学历仪表均极为平凡但在国内却倍受美国民众推崇成就了一番显赫事业探究其源头与他本人注意细节的领导风格也不无关系。成功的领袖或管理大师多半认为大礼不辞小让大行不顾细谨。身为领导人眼光要远、注意大事、少管细节。但是鲍尔却要求领导人一定要注意细节并充分掌握信息的进出。他在担任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时期间数次鹰派想发动战争都因为他能够提出详实而精确的伤亡数字和代价而作罢。他认为如果能掌握细节就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他说主管一定要清楚部门的状况并安排掌握这些信息的管理他认为领导人若消息灵通就可以事前化解致命的伤害做事就好比烧开水99℃就是99℃如果不再持续加温是永远不能成为滚烫的开水的。所以我们只有烧好每一个平凡的1℃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才能真正达到沸腾的效果。
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当我们学习时学习别人的专业要注意多多观察其中的细节当我们集中精力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时就要心思细腻从点滴做起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认真负责的心态对待每个细节让我们做事都烧好每一个平凡的℃最终达到成功的目的,只注重大的方面而忽视小的环节放任的最后结果就是“千力之堤溃于蚁穴”。
近些年,一些地方不断发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交通安全事故,究其原因,大部分属于安全管理细节没有到位,违章操作造成的责任事故。有的地方因为一个服务细节做得不好,就影响了投资环境、影响了政府形象。一些项目决策由于前期工作做得不细、不深,造成了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一些领导干部往往在生活细节上不严格要求自己,从量变逐步到质变,一步一步走上腐化堕落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
伟大来自于平凡往往一个企业或者个人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重复着所谓平凡的小事。一个企业或者个人有了再宏伟、英明的战略或者聪明才智没有严格、认真的细节去努力完成再聪明的决策也是难以成为现实。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中国女首富龙湖地产主席吴亚军的低调是出了名的。在重庆地产圈里,她早被称为“三不人物”——不签名、不上镜、不接受采访。吴亚军因而也被称为“国内最神秘的女富豪”。
裁缝世家出身,做得一手好旗袍的吴亚军,当过媒体记者,做过文化生意,还对鱼雷控制系统颇有研究。据龙湖内部人士向记者介绍,吴亚军是个工作狂,没有休息日,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对钱财看得比较淡薄。谈到外界对其冠以“富豪”或“首富”,吴亚军人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那都是纸上财富,你也信?!”
熟悉吴亚军的人都知道,她对男性下属、朋友常常以“兄弟”相称;而在公司内部,她还有一个称呼,叫“吴老师”,龙湖数千名员工都这么称呼她。吴亚军的性格融谦逊和严谨于一体,其心思细密而且言出必行的特点也使龙湖地产受益匪浅。业界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深圳万科高层林少洲参观龙湖地产的样板房时,脱下皮鞋换上拖鞋进屋,当他出门再穿自己的皮鞋时,发现自己的皮鞋掉了个方向:以前朝房间里的,现在有人将鞋摆放成向外。林少洲感叹:龙湖这个企业可怕!可以说,正是细节成就了龙湖。
回溯吴亚军的发家背景,不得不提的是其拜万科“掌门人”王石为师,虚心讨教房地产门道,而吴亚军这位聪明的女学生也终于“青出于蓝胜于蓝”。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处事箴言:
量的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只要我们能完善每一个细节,就一定会做好每一件事,必定会达到预期目的。
认真观察,勤于动脑
(荀子·修身)言:“事虽小,不为不成”是同样含意。全句的意思是:难和易这两个概念,也并不真正地存在,它们只是根据事物如何“完成和实现”这个角度来看,才有其意义。
举例来说:要做一根针,难还是易?老子认为这是无法直接回答的问题。它还需要一个关系定义,需要一个参照系,就是“成”这个角度----如何去做成这根针!这样才能作出做针“难”还是“易”的判断。
同样的事,同样的方法,换不同的人去做(完成),可能难度也是很不一样的。所以不能够离开关系角度,离开参照系来判断“难易”。观察同一样事情,不同的人去观察,结果也会不同,同样是苹果掉下来,一般人会想到苹果熟了,而牛顿却在从中认真的动了脑筋,于是发明了万有引力。
一位哲人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对于学,对于做,甚至对人类历史文化的显著提高都起着促进作用。小而言之,多思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使人领悟人生,洞察社会,增长睿智;广而言之,从刀耕火种到铁器畜耕,从蒸汽机到现代电信科技的腾飞,人类每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无不凝聚着思想者的智慧。
要学会思考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勤”,要多思考,常思考,养成勤思考的习惯。遇到困难的时候,决不能灰心丧气,只要勤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一定会取得进步。总之,不管是读书,还有做其他事情,都应该勤于思考,经过思考得来的知识是极为宝贵的。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指,如果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不辨真伪,更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学习,就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
孔子的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看作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它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德国数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影响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非常善于思考,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他小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高斯的父亲是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都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3岁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小高斯10岁时,有一次他的数学老师让他们全班解答一道习题:立即计算出“1+2+3+4……+100=?”的答案。这个题目在今天早已家喻户晓,可是在那个时候、那个场合,对于一群小学生来说,还真不容易。要算出这么长的算术题耗时不少,孩子们都想争取第一个算出来,立刻在草稿纸上做了起来。
只有小高斯还没有开始动手,不是想偷懒,也不是发呆,他在想,难道一定得经过这么复杂的计算过程吗?从客观上说,他在进行思维的谋划,谋划的目的是要寻找一种能够成倍提高思维效率的策略,这个过程花去了相当于其他同学进行加法计算的二分之一的时间。这时候,老师看见了他,走上前来问他怎么了,为何还不开始计算。小高斯说他已经知道答案了,是5050。老师十分诧异,问他是否提前做过这道题。高斯于是告诉老师,他通过观察发现这一组数字中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的等式一共有50个,因此这道题可以化简为“101×50=5050”。
勤于思考的人拥有积极心态。心态决定着状态!勤于思考的人从来不会消极被动地应付工作,会把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现象加以分析,不但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更会很快地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找到工作的方法,做起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列文虎克1623年出生在荷兰,20多岁时就到市政府门房上班,每天早晚照管开门闭门。
一个偶然机会,他得到一块凸透镜,发现能放大镜子下的东西。可惜这镜片已很模糊,他就决心重磨一个。他自从迷上磨镜片后,每天黎明即起床,手捧一块油石,一块玻璃,非常认真又十分吃力地磨来磨去。这样一直磨了40年,他房里间的屋子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齐全的透镜库。
列文虎克磨镜成癖,有了镜子就拿着它到处去照,这也成了癖。他把木块、虫子、石块、肉等,统统拿到他的镜子下一一检查。他发现本是平光光的木块在他的镜子下竟是沟沟凹凹,洞洞眼眼,看见一个平常的小虫子竟像一头小猪一样走来,他高兴地哈哈大笑。
这一天,外面正淅淅沥沥地落着秋雨,列文虎克听到这雨声又生一计,大叫女儿:“玛丽亚,到院子里舀一点雨水来!”雨水舀来了,他用头发一样细的管子吸了一滴,眼睛又贴近在镜子上不动了。足足有半个小时,他不说话,也不抬头,躬着腰,只是实在难支持时,揉一下酸困的眼睛。列文虎克突然一把抓住女儿的手,大声喊道:“孩子,你知道你刚才舀回了什么?这是一个小张国啊。它的人口大概有几百万,比我们全国人口还要多。这是些什么样的居民啊,奇形怪状,有的像个圆球,有的是一根长皮条,有的浑身是毛,有的两个连在一起像个孪生的怪胎……他们个个都不安静,在不停地飞跑,互相碰撞。他们怎么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啊?他们每天吃什么好东西?怎样生活啊?”
列文虎克自从发现这个奇怪的小张国后,写成一篇论文。当第一篇又像记录,又像是一封信的文字寄到英国皇家学会时,学会主持人胡克大吃一惊。他忙找来显微镜观察一滴水,里面果然有一个小张国。这以后,列文虎克这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看门人,被破例吸收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向微观世界迈进的第一个开拓者。
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凡事多想一想,多问一个为什么,可能好多事情会做得更好一些。
有些人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并不全是因为他们智力超群,而是他们遇到事情肯动脑筋、勤动脑筋,即使面对的是身边的小事,也会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往往在不经意间,突然有灵光闪现,一个崭新的想法便出现在脑海中。
1843年暮春的一天,从离英国伦敦10多公里的一个名叫唐恩的小镇里,走出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他就是生物学家达尔文。
这天天气晴朗,一些美丽的蝴蝶和蜜蜂在开满鲜花的田野里飞来飞去。达尔文径直向一片开满了粉红色花朵的三叶草田里走去,他是来对田野里的谷种植物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的。
达尔文先观察三叶草的花朵。他要看看这些花朵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它们的媒人究竟是谁??达尔文看到,有许多土蜂在三叶草上空飞舞,有的土蜂停在花朵上面,正把自己吸食花蜜的器官深深地插入花蕊的蜜腺之中吸食花蜜。他知道,这些土蜂就是帮助三叶草授粉和繁殖后代的媒人。达尔文一连观察了几天,见今年的土蜂非常多;而到夏天的时候,三叶草结的籽也特别多。三叶草丰收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达尔文又去观察。他发现这一年在三叶草地里采蜜的土蜂很少;而到了夏天收获的时候,三叶草结的籽也大大减少;三叶草歉收了。这显然是土蜂少了,减少了给三叶草传粉的机会的缘故。他又在思索:这一年的土蜂为什么少了呢??于是,达尔文又对土蜂进行追寻,终于,他在一些岩石洞和树洞里,找到了一个个土蜂窝。同时,他又有新的发现——许多土蜂窝被老鼠吃光了蜜,并且被破坏了。这样,达尔文又明白了,是老鼠的多少决定着土蜂繁殖的数量??老鼠多了,它破坏的土蜂窝多了,土蜂就少了。
后来,达尔文又经过观察发现,老鼠的多少是由猫的多少决定的。三叶草、土蜂、老鼠和猫这几种看来根本毫不相干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原来还存在着这样有趣而又复杂的关系。达尔文就这样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经过进一步深入的观察和研究,终于写出了《物种起源》等伟大著作,成为19世纪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和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然而,学习本身并非目的,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才是真正的目的。为此,就必须进行积极、认真的思考,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的有机联系。如果学到的东西不经头脑加工,就好比吃下的食物未经口腔咀嚼、肠胃消化,即便是美味佳肴,也不会被身体吸取一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法国作家伏尔泰对此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可见善于思考是多么重要!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必须结合实际反复运用,知识才能巩固,技能才可纯熟,这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
处事箴言:
要善于思考,需要有蜜蜂酿蜜的精神。每一克甜美的蜂蜜不知凝聚了那小生命的多少的心血。思考也需要我们下苦功夫,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钻研,切不可不懂装懂,浅尝辄止。
全力以赴,精益求精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所以,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
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精神是科学家从事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每个成功的科学家都是靠着卓越的科学精神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功。
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一个人事业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平庸和优异,一般和最佳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意志力坚强,目标远大的人往往都具有对事情精益求精的品质。
凡是只要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精益求精,顽强奋斗,我们一定会磨练出非凡的才华,
古代有个百步穿杨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年轻人射箭技术高超,能在百步之外准确无误地射穿一片树叶,他颇为自豪,四处卖弄。恰被一卖油老者看到,满脸的不屑一顾,在年轻人面前表演起了自己的绝活,将一铜钱置于油桶上方,舀起一瓢油熟练地将油顺着钱孔倒下来,铜钱却未沾上一滴油。
其实,老者的表演是在告诫年轻人,凡事只要多练就会熟能生巧,不能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自以为天下第一。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更强手,学习无止境,奋斗无止境,我们应该将精益求精坚持到底。
作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一点一滴地培养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精益求精,是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做足功夫。古人早就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超越平凡并不是要去做多大的事情,只要我们把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到完美,就能成就卓越了。就像袁隆平伯伯那样,他不但培育出一种较好的杂交水稻,而且他还继续努力,培育出更好的杂交水稻,就是因为他有着一种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人们对他十分敬佩。
一次孔子向鲁国著名的琴师师襄子学弹琴练了十天,还在弹同一首曲子,师襄子见了此情景便说:“你可以学习新的内容了。”孔子闻此语,笑了笑说:“我已经熟习了曲子,但还没有学会弹琴的技术!”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经熟习了弹琴的技术,可以学习新内容了!”而孔子却说:“我已经熟习了弹琴的技术,但还没有体会琴曲的意蕴。”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经体会了琴曲的意蕴可以学习新内容了!”听了这话孔子又说:“我还没有体会曲中的人到底是怎么样的。”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感觉到了琴曲中的人穆然深思的样子、安然愉悦的心情、高瞻远曙的志向,于是便找来师襄子对他说:“我知道曲中的人是怎样的了。他高大挺拔,目光深远,是天下之王,此人若不是周文王,那还会是谁?”师襄子听了孔子的话,不禁连连夸赞。孔子在师襄子的认可下居然不学习新内容,反而一直学习这首曲子,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孔子想更好的弹好这首曲子,他不仅仅要学曲子的弹法和技巧,而是还要细细体会曲子的意蕴,与曲中描写人物的样子,只有这样精细的研究,才会让弹出来的曲子更加的动听,更加的生动!
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习孔子这种精益求精的办事态度,要想完美的做好事情,就要精益求精。要更好的学习知识就要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一座通往完美之路的桥梁,让我们在生活中处处做到精益求精,通向那完美之路吧!
迪斯尼在当今针对儿童的市场上独占鳌头,是因为迪士尼公司在追求卓越目标的同时注重精益求精。
迪斯尼精美的动画世界,要说迪斯尼公司先要从它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说起。沃尔特。迪斯尼非常清楚那些看上去琐碎的细节在追求一个卓越目标的过程中具有非凡的意义。他凭借一双艺术家的眼睛意识到对每个细节的精益求精是实现他梦想的关键。
迪斯尼公司为了使受众在迪斯尼体验神奇的经历在细节方面花费了无数心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细节的格外小心是迪斯尼动画电影的一个特征。比如在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有一个情节一滴水珠从肥皂上滴下来观众可以看到闪闪发光的泡沫在烛光中闪烁而不是象其他电影一样只能看到从肥皂上掉下来的水滴这些闪烁的泡沫是这部动画电影中的一个非同寻常的细节给观众带来审美享受。
做事情善于坚持,善始善终,既能磨练人的个性,又能使人得到成功和幸福感,相反,做事情半途而废肯定不会成功。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所向往的生活,也会有些小心思在规划打算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那些人会成功的吧。然而也会有些人,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一塌糊涂,随便消极应付的生活是否会为此而付出相应的代价。
曾经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在帮他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后来大家都看得出来,他的心思早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他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就得住在一所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在这个小故事中,老木匠为了自己能快点回家团聚享清福,就不想认真对待老板交代的事情,用最快速方便的方法完成了不得不接受的任务,但是大家都看得出老木匠并没有认真对待,尽管老木匠觉得最终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很满意的,但老木匠是那么的自私。可后来老木匠也自食其果了啊!如果老木匠早些知道那是将要建造给自己的房子,那么它就会花上十倍的功夫来完成它,也就不会造成那样不堪的局面了。
处事箴言:
如果你在工作之初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出色完成每一项工作,绝不半途而废。有了这个决心,就必须全力以赴,精益求精,但是任何工作我们都要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哪怕是一件小事,做好了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忽略了可能带来的后果比想象的还要严重。真正的价值,只有在用心做了以后才能体现,不追求细节,不精益求精,有时候一件很有价值的事也可能做不出价值,甚至适得其反。
反省自身,不断进取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每天四问”的做法:一问自己的健康有没有进步;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老子提到的“自知者明”,了解了自己,必须分析自己,并且自省而且进一步提高。
很多人常常说,我这么努力,这么用心了,为什么成功还是离我那么远?难道造化弄人,难道天不助我!大多会把失败归结于外在因素的不利,但很少有人反过来问:我失败了,是不是我身上缺少一些成功必备的因素?是不是我哪儿做得不是很到位?也就是,很少人愿意主动地去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而这些不足和缺点有时恰恰正是成功所必备的条件。
生活每天忙碌而且面临很多挑战,我们也就很容易在这种庸碌忙乱中迷失忘记了思考,日复一日,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对自己没有一个审视、充实的过程,这肯定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都没有什么好处和收益。
闲谈莫说他人错,静坐常思己之过”,反思自省,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态度。常言遭,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成,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一次,一位下属因经验欠缺而使一笔贷款难以收回,松下幸之助勃然大怒,在大会上狠狠地批评了这位下属。
事后,仔细一想,松下为自己的过激行为深感不安。因为那笔贷款发放单上自己也签了字,下属只是未摸准情况而已。既然自己也应负一定的责任,那么就不应该这么严厉地批评下属了。想通之后,他马上打电话给那位下属,诚恳地道歉。恰巧那天下属乔迁新居,松下幸之助得知后便立即登门祝贺,还亲自为下属搬家具,忙得满头大汗。而且,事情并未就此结束。一年后的这一天,这位下属收到了松下的一张明信片,上面留下了一行亲笔字:“让我们忘掉这可恶的一天吧,重新迎接新一天的到来!”看到松下的亲笔信,这位下属感动得热泪盈眶。
其实,只有不断地反省、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跟上时代的步伐,纠正自身的错误,才能获得机遇和成功。
自我反省意味着站在自身之外,审视那些已发生的事情,并提出为什么、怎么样以及如果,那会怎么样之类的疑问。自我反省意味着扪心自问,凝思过往。自我反省需要你重温过往经历,和自身进行无言的对话,以确认过往经历之间的关联,并理解它们。自我反省能提升自我觉察水平,帮助你理解自己的生活,控制并引入变化。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于越国交战中大败越王勾践。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越王勾践亦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是非常出色的。但是,他对自己却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没有认真检查过的内容,绝不轻易地读给公众听。每天,狄更斯会把写好的内容读一遍,每天去发现问题,然后不断改正,直到六个月后读给公众听。
与此相同的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也会在写完小说后,花上一段时间不断修改,直到最后定稿。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正是这种不断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让这两位作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事实上,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并以不断的追求去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而一个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则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些错误,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处事箴言:
任何想成功的人,每天坚持反省一次,就会加快成功的机会。因为只有反省的人,才知道这一天错在哪里,对在哪里,错的立即改正,正确的继续发扬,这样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会自然而然地减少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
成大事者,退而结网
世上,让人们羡慕的事很多,不少人只停留在羡慕之中,并不靠努力去争取,结果他们终生有恨了。古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是要求人们不要空想,要真抓实干。人生是有限的,机会也是不等待人的,只有抓紧时间努力工作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
哲人和渔夫:一个池塘里,鱼儿成群。哲人站在池塘边,一言不发,若有所思。一旁垂钓的老渔夫好奇地问他在想什么。
哲人指着池中鱼、昂着头回答:“我在看哪条鱼肥点。”
渔夫摸了摸自己的头,虚心地问,那鱼儿游来游去,眼花缭乱的,先生怎么能够看得清呢?
“鱼动,而我心静。”哲人悠然道。
渔夫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就专心钓他自己的鱼了。
半晌,见哲人仍站在那里,渔夫忍不住又问.先生光看不抓有用吗?
哲人看了渔夫一眼,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不紧不慢地说:“我已经在考虑怎么烹饪它了。”
渔夫边从鱼钩上取鱼,边不解地问:“可鱼儿现在还在池塘里,先生却在考虑怎么吃它了,是不是早了点?”
哲人傲慢地说:“这就是我和你的不同,所以,你只能做一辈子渔夫,而我却是一个人皆仰视的哲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你总得动动脑筋,考虑长远点,不能只看到眼前。”
最后的结果是,那渔夫回家饮着小酒,品着鱼香,而哲人却依然两手空空,饥肠辘辘,但他在意念里早津津有味地品尝过鱼了,摸着瘪瘪的肚皮.已开始考虑明天打天上的鸟了,甚至琢磨着该怎样吃鸟了。
我们常会看到那些夸夸其谈者趾高气扬,对那些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不屑一顾,冷嘲热讽,但最终却一事无成。真理很简单:坐而论道,哪怕眼光再超前,目标再富丽堂皇,远不如身体力行来得管用!
有些人不干实事,总以为干了实事也得不到好的回报,这是他们的虚荣心太旺盛了,也是他们不相信世人的缘故。有这种想法的人是自私和偏激的,他们讲究实惠与怀疑一切,使他们丧失了做事的原则和责任意识,只能被动地应付了,而这恰恰是失败的根源。成功容不得杂念和猜疑.人们一定要全心全意地对待它。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一典故,也告诫人们,在目的与手段之间,有明确的目的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实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目的将是空幻而不切实际的。例如,我们的目的是打鱼,但只有“退”而织好网,才有可能得到鱼。这里,“退”字很重要,“退”的意思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必要把目的暂时搁置起来,先去努力解决手段的问题,就如同我们要过河,得首先解决船和桥的问题一样。在生活中,有的人看到别人先富起来了,会有羡慕之心,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光羡慕是不行的,应该去努力掌握致富的本领,探寻致富的途径,这才是最根本和可行的,这就是“退而结网”。
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可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像父亲。赵括从小的确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于是,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了。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不但从未赞扬过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将必是赵括无疑。”
过了几年,赵奢死去了。
这一年,秦国对赵国大举进攻,赵国派了年龄很大的将军廉颇率军迎敌。开始,赵军连连失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廉颇改变战略方针,他下令让军队坚守城池,以逸待劳,不要主动出击,保存实力把住阵地从而拖垮秦军。结果真的,秦军由于远道而来,经不住廉颇的拖延,粮草渐渐接不上,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秦军十分恐慌。于是秦军也施展汁谋,派人悄悄潜入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担任大将。”
赵王正在为廉颇在军事上毫无进展而闷闷不乐,听到外面流传的那些说法,便撤掉廉颇,要派赵括为大将来统帅军队。赵括的母亲记住丈夫生前的嘱咐,再三向赵王说明情况,极力劝告赵王收回决定,可是赵王哪里听得进去,他真的任命了赵括担任大将来取代廉颇。
赵括一到前线,便开始胡乱指挥起来。他完全改变了廉颇的策略,大量撤换将官,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军心涣散。
秦军得知赵军这些情况,自然正中下怀。一天深夜,秦军派一支队伍偷袭赵营,刚一交战,便佯装败走。同时,秦军又派兵乘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赵括不知实情,还以为秦军真的是败逃。他得意地想,取胜即在眼前,这正是表现自己的时候。于是他命令部队紧紧追击。结果,赵军追了一段后即被秦军伏兵将追兵拦腰截断,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然后,秦军一齐杀出,将赵军各个击破,团团围住。
赵军被秦军围困40多天,粮食早已吃光又没有接应,一时间军心大乱。赵括一筹莫展,满肚子的兵法也不知如何施展。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饿死,便率军仓皇突围。可是怎敌秦军四面掩杀,哪里突得出去。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40万赵军也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赵国就一蹶不振。
赵括纸上谈兵并无真才实学,而赵王还对他委以重任,结果招致惨痛失败。看来,教条主义的危害是不可轻视的。
伽利略的故事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实验出真理,实践出真知,空谈不练,会拜拜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去放下身段是尝试。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陆游的一首教子诗,名字叫《冬夜读书示子律》,作于宁宗庄元五年(公元1199年)底。诗人就知识的获取,从两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花气力,一是“要躬行”。诗中表达的思想不仅是冬夜读书的体会,更是诗人勤奋学习的经验总结。
诗的前两句,从古人的经验谈起,其中“无遗力”三个字,概括了古人做学问用功程度;诗的次句,既道出了做学问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也强调了“少壮功夫”的重要。告诫儿子在年轻时抓紧大好时光努力学习,莫让年华付水流,只有重视了“少壮功夫”,将来才会有所成就。
诗的后两句则是从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要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要躬行”至少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在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嘴就是学生的一种“躬行”。我们现在不是提倡“启发式”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吗?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讨论、练习,就是学生的一种实践活动。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没有学生的“躬行”参与,就几乎无法进行,即使古人学习内容以文史为主,学习过程也有一个“躬行”问题,学了文章诗篇要背诵,是一种“躬行”,不是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古训吗?懂得了文章的起承转合,还要自己练笔写作,否则,先生讲得再多再妙,学生的文章还是做不好的。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这个“躬行”就是社会实践,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已学的知识,要通过社会实践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去巩固、深化已学的知识。
处事箴言:
不要总夸夸其谈,要把书中的知识付诸到实践上。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即使你懂得很多但没有经验,那也是没用的。当然,读书固然是好的,但一味的读书,没有通过实践,那必定一事无成。如果结合书上的内容,再亲身体会,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