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处事态度和方法,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这套经验是文化的熏染作用,是一代代的中国人,经过不断的承袭和发展,逐步形成的。这种经验、文化被记录下来,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经典。在这些经典阅读中,道家学说在做人处事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老子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老子的人生哲学,总与一个“道”字相关。“道”是什么?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意思是,道可以派生出万事万物。但是“道”又是不可见的,它依照自己的方式而存在着。引申开来,做人之道,也是看不见的,但却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品格,从而决定一个人的做事方式。
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公元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东北)人。庄子名周,字子休(史记中司马迁并未提起庄子的字)。我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阅读庄子会把我们的心灵逐渐腾空,把我们心中的各种杂念排除,让我们的心底真正能够有所秉持,无论何时都坚守内心的淡然和清明,随遇而安,不与世争。最后,获得一个圆融的,合乎道的,合乎天地自然的,自己的生命境界。
做人之道,即修身之法。人们曾经思考过做人之道,并且可能通过自己的修炼而达到一种境界;但又不可否认,在你的周围又存在各种各样的人,有人坦**大度,有人贪图小利,有人为人公正,有人事事算计,这样就会改变你原来的做人之道,也把你逼入重新选择的境地。 面对烦恼,处理烦恼,最后才能避开烦恼。
本书对道家理论中对做人处事品格方面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它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叙述,希望渴求“心灵休息”的人,读读此书,会为我们的人生开辟一条更为宽广的处事之道,带来一种更超越的人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