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理由,而是措辞
我的同事CJ是一个心思很细腻的人。他做事很有原则,也很规范,交给他的任务,他不仅能办好,还能举一反三办得很好。只是,他在与其他同事相处的时候貌似有点儿小问题。
有一次开例会,我让同事Wendy上台做上个月某次活动的总结。然后请同事们一一上台说说这次活动的优缺点。每个人都要说,并要说得真实,不要因为顾及谁的面子而有所保留。于是,大家依次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轮到CJ了,他一上台就气势汹汹的:“我觉得这次活动真是太让我失望了,简直不能想象。我们做了那么多年活动,竟然连电脑播放都会出问题,这根本就是一个笑话。此外,背景音乐也被调得乱七八糟的,让人感觉很不专业,也不知道负责的人到底有没有花心思……总之我觉得,这次活动做得很不好,完全达不到我们的正常水平……”CJ噼里啪啦地对Wendy一顿“狂批”,并且用了很多很强烈的形容词—“乱七八糟”“不能想象”“笑话”等。我看到Wendy的脸色变得很沉重,眼看着就要哭了。
其实,我知道Wendy是有苦衷的。她才来协会不到一个月,我就让她负责这个大项目,对她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衡量一个人工作状况的标准是,不会看这个人是否做错了,而是看他(她)的工作态度是否积极。只要她的态度积极,敢于承认错误,并全力推进后续工作,我就认为他(她)是一个可塑之才。因此,我对Wendy更多的是理解,而不是责罚。
而CJ对待一件“不够完美”的事的态度经常是批评,否定,不认可。虽然他讲得都没错,但是Wendy一句也没听进去。对于Wendy来说,有效的建议首先得是能让她安心接受的建议。像CJ这样强烈的负面建议,Wendy是接受不了的。不光是Wendy,我想大多数人都难以接受。
这个时候,我就让协会中情商最高的Vicky来点评。Vicky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女孩子。她有个特点:说话的时候慢条斯理,很在乎别人的感受。我让Vicky把CJ刚才的意思重新表述一遍给Wendy听。
“Wendy,首先,我觉得你能在一周之内把这个活动做下来,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最近我们团队都特别忙,没有给你什么帮助,在这里,我先代表大家表示歉意。这段时间,你真的辛苦了。”Vicky果真情商高,一开篇就用了“共情”的方式,表达她的态度以及对Wendy的肯定。我看到,Wendy沮丧的脸舒展了一点。
“这个活动,如果一定要我打分的话,我打7分,及格以上。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我们按照领导的要求,按时按量完成了任务。现场来了三百多人,达到了参会人员的最高标准。演讲嘉宾分享得特别好,观众互动也很到位,整体感觉是不错的。会后我问了几个参会者,他们也觉得我们的活动做得很好。虽然这期间有几个小失误,但我认为,这不足以影响整个活动的完成度。因此,根据整体情况,我给这个活动打7分。”Vicky从客观角度,给这个活动做了全面的总结。
“但同时,我们是否还有进步的空间呢?我觉得是有的。就像刚才大家提到的,电脑在演讲中途出现问题,突然死机,导致大屏幕黑屏,麦克风失效。这些问题的确引起了现场的短时混乱,使得演讲嘉宾乱了分寸。还好有主持人救场,我们的活动才能有惊无险地进行下去。虽然这是个意外,但是不是也在提醒我们:未来除了彩排的时候需要测试电脑,在开始前一个小时,是不是还应该再测试一次?又或者,我们是不是要准备两台电脑,万一有一台死机了,还有一台备用?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第二,就是刚才提到的背景音乐的问题。这次的音乐的确有一点不符合论坛的调性,下次我们要再仔细一点,把音乐曲目分类。不同的活动搭配不同类型的音乐,这样才会让观众感受到我们的专业。”
“Wendy独自一人完成这样一场大型活动,只出了两处小错误,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给Wendy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而不是批评。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相信经过这次活动的历练之后,Wendy的能力会更上一个台阶。你们或许不知道,在活动之前,我有好几次看到Wendy加班到凌晨两点。这种刻苦敬业的精神,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Vikcy边说边鼓掌,同事们也跟着鼓起掌来。Wendy被感动得落泪了。
Wendy激动地说:“安妮姐,同事们,这次是我做得不到位。对不起!我保证,以后这样的错误再也不会发生了,谢谢你们给予我改正的机会。”
待Vicky说完,我问Wendy:“刚才CJ和Vicky都给了你建议,你给他们分别打多少分?1分是最低分,10分是最高分。”
Wendy说:“给CJ打3分,给Vicky打8分。”
我说:“非常好。”我看向CJ:“看到了吗,你还有5分的进步空间。真正有效的沟通,不在于你说了多少,而在于对方接收到了多少。沟通中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理由有多正确,而是我们的措辞能否让对方接受。”
这次例会开完以后,大家都表示很受益。从中,我看出了不同同事的性格,也知道了未来要如何帮助他们提升。
我们每天都在与人打交道。会说话的人,更容易被人接受,被人喜欢,甚至得到的机会也更多。不会说话的人,哪怕再有能力,也很难被人发现和欣赏。“会说话”是我们在职场中的重要竞争力。学会优化我们的措辞,会让我们在职场中更加游刃有余。
安妮说
真正有效的沟通,不在于你说了多少,而在于对方接收到了多少。沟通中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理由有多正确,而是我们的措辞能否让对方接受。
嘉许与肯定的力量
曾经的我是一个不太会赞美别人的人。或许那个时候,我关注的焦点都在我自己身上。后来,当我学会了“嘉许与肯定”,我发现,我的人生发生了奇迹般的改变。
我有一个好朋友叫Alan,我们都喜欢称呼他为“蔡教授”。不是因为他真的是教授,而是因为他平时话不多,但每次说出来的话都很有“质量”,很容易说到别人心里去。比如那次,我获得了“深圳十大风云人物奖”,我就发了一条信息给“蔡教授”,告诉他我获奖了。他的回复不是简简单单的“哎呀,你好棒啊!你太厉害了!你太优秀了”,而是“安妮,从我第一天认识你,我就知道你会获得这个奖。不是这个‘风云人物奖’成就了你,而是你成就了这个奖。你让这次获奖变得意义非凡,实至名归”。
天哪,这是多么感人的一番赞美!瞬间让我感觉我整个人都发光了。我觉得Alan的“嘉许与肯定”的能力太厉害了!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一桌小伙伴谈着自己的人生经历。轮到我时,我回忆起了曾经发生在我身上的几件悲催的事,说着说着几度落泪。我告诉大家,我真的很感恩现在的美好生活,感谢在我生命里出现的贵人,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朋友们。现在的我,在努力变得更好,而且也真的越来越好。突然,Alan说了一句:“安妮,你知道为什么你越来越好吗?”我问:“是因为我很努力吗?”Alan笑了笑说:“你的人生注定会越来越好,因为你有发自内心深处的善良。”听完之后,我的泪湿了双眼。我真的特别感动,因为他说到我心里去了。
我发现,我和Alan相差的,就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嘉许和肯定”的能力。Alan的赞美是与众不同的,它起码有三个特点:第一,他的赞美很有画面感;第二,他的赞美能够“触摸”到人性;第三,他的赞美很真诚,很走心。
我是一个不太会赞美的人。或者说,我的赞美通常只停留在表面上,比如,“你今天好美啊”“这件衣服好好看啊”“你的发型好帅啊”。我不知道什么叫“走心的赞美”,而Alan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既然找到了我的短板,我决定向Alan学习,寻求改变。于是,我开始了我的“走心赞美”旅程。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位优秀的海归投资人,人品很好,在深圳很有地位和影响力。只是他给我的感觉总是高高在上的,很难接近。大概在五年前,在我怀孕五个月的时候,我去医院产检时碰到过他。那次遇见让我对他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五年,不过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发自内心的赞美和嘉许”,看会不会改善我和他的关系。
于是,我发微信给他。
“Adam,请问您在吗?我有一件事想跟您说。”我说。
过了许久,他回复道:“秘书长,请问您找我有何事?”我说:“Adam,我知道这样突然联系您很唐突,但是有一件事我一直想跟您说。这件事虽然发生在五年前,但是对我的帮助和影响很大,所以我特别想跟您分享一下。”
他很惊讶地问:“是什么事?”
我说:“五年前的一个上午,我去人民医院做产检。当时是上午十点多,我已经检查完了,正准备离开时,碰巧遇到您陪太太来做检查。我很惊讶地跟您打了个招呼。您说您正在排队,等待叫号。我看到您的号码是386号。人民医院产检的条件非常差,您和您太太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湿了。你们夫妇一直站着,连休息的座位都没有。于是我就问您,为什么不找人‘打个招呼’呢,连我这个不知名的小人物,都提前看完了,您可是深圳的大人物啊!结果,您对我说:‘哎呀,没关系啦,尽量不要去麻烦别人。我们就等等吧。’当时,我就被您的这番话感动了。”
我继续说:“您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一面。我本来以为,像您这样的优秀投资人是很高调的,不容易接近的。可是那个时候,您让我感觉特别温暖,也特别惭愧。温暖的是,您真的非常善良,非常朴实,非常低调,让我很敬佩;惭愧的是,我没有学到您这样的优秀品质,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难过和自责。我今天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就是想把我对您的尊敬和佩服表达出来。这件事您可能都忘记了,但它却一直影响和激励着我。深圳太需要您这样优秀的投资人了。希望未来我能有机会向您多多学习,共同进步。”说到这里,我停止了。
我估计Adam被我吓着了,这突如其来的嘉许和肯定弄得他一头雾水。不过他还是开心地回复了好多:“安妮秘书长,您言重啦!这是很小的一件事情。我这个人本来朋友就不多,能不去打扰别人,我就尽量不去打扰。您能记到现在,真的让我很感动呢!您才是我学习的榜样。”
就这样一来二往,我们聊了起来。这位“高高在上”的、似乎难以企及的投资人,突然不再那么高冷了。那一年中秋节,他还给我寄了两盒月饼,并且在里面附了一张卡片:“安妮,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感动的灵魂万里挑一。愿你我都保持这份对世间的感动,做一个让世界感到惊喜的人。”
我太喜欢他这句话了:“做一个让世界感到惊喜的人。”我渐渐发现,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我自己深感惊喜的同时,让我身边的人深感惊喜”。深感惊喜的人,一定会活在幸福之中。
就这样,我和Adam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发现,嘉许和肯定有着神奇的力量,可以让我们走入别人的内心。真正的嘉许,不是简单的赞美,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可、肯定和鼓励。它们一定要发自我们的肺腑,才能触动他人的灵魂。嘉许和肯定,不但可以增进我们的人际关系,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还能让我们身边的人,因为我们的一句话、一段文字,变得更有力量,更爱这个世界。他们的人生,或许会因为我们的一点点鼓励而变得不一样。
安妮说
真正的嘉许,不是简单的赞美,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可、肯定和鼓励。它们一定要发自我们的肺腑,才能触动他人的灵魂。
以“我们”化解阻力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是中国顶级的商业咨询顾问。他有一个很霸气的名字,叫“王成功”。我打趣他:“你叫这个名字,想不成功都难啊!”但我没好意思总是“成功”“成功”地叫他,我还是比较喜欢称呼他的英文名字—Simon。
Simon是我认识的人中,情商数一数二高的人。他虽然个子很高,一米八四,但他跟你在一起的时候,完全不会让你感受到压迫感。因为他特别低调谦卑,总是很照顾身边人的感受。但其实,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商业咨询师。
有一次,Simon告诉我,他在帮一家央企收购涂料公司。如果我认识相关的企业,可以推介给他。我想了一下,我正好认识一家公司,是广东省涂料百强企业。于是,我介绍给了他。
我们约好在涂料公司与老板陈总见面。陈总早就听我介绍过Simon。我告诉陈总,Simon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商业咨询师。只是我没有告诉陈总,Simon其实很年轻,他才三十岁。在陈总的印象中,服务过上百家上市公司,并且自己还做过三家上市公司的企业家,应该已经年过半百了。结果一见到我身边站着个高大英俊、风度翩翩的年轻小伙子,陈总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我知道陈总心里有落差了。都怪我当时没有解释清楚,我心里十分懊恼。
我们坐进会议室以后,陈总就让他的副总为我们介绍企业的情况,他在一旁沉默不语。副总首先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感谢,说陈总是一位非常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做企业三十多年,身边的员工很多都是跟随他十几二十年的,甚至还有从陈总创业就跟随他的,可见陈总的人格魅力非同一般。这家企业是非常传统的企业,一个靠谱的商业策划师的加入,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
副总滔滔不绝地说了半个小时,陈总却一言不发。我为了缓和气氛,主动问陈总:“陈总,我们慕名而来,想问一下,您做企业这么多年,这一路是不是很艰辛?”陈总说:“当然艰辛啦,创业哪有不辛苦的。”
我刚想再问一个问题,就被Simon打断了。他看着陈总,笑了笑说:“陈总,我看到您的办公室里贴了很多字画,比如这幅‘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看得出,我们陈总对中国儒家文化很喜欢。”
听到这番话,陈总脸上稍显愉悦:“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的年轻人都图短平快,而忘了本。我们中国的古人可是很有智慧的。”
Simon继续问道:“那我们平时有跟员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吗?”
陈总说:“当然有啦。只有认同我的价值观,才能在一个团队共事这么久啊!”
Simon对着我说:“你看,我们陈总之所以成功,是有原因的。因为陈总是一个有大爱的企业家,推崇中国传统文化,一心向善,成人达己。这样的企业家,我们跟着他,肯定没错。”
这句话终于把陈总逗乐了。会议室的气氛融洽了许多。
“Simon,非常感谢你对我们企业的青睐。我做企业三十多年,从一个打工者,到现在拥有二百多个员工,这一路走得还是挺艰辛的。但我始终深信一点,那就是,我是一个良心企业家,我做人做事很仗义。我觉得做企业的最终目标不是盈利,而是回报社会。我就是因为一直以来本着这个初衷,所以好几次落难,都有朋友搭救。我的总结是:在你落难的时候,你曾经帮助过的人,不一定会帮你,但曾经帮助过你的人,还会一如既往地帮助你。”陈总一直在讲他的创业历史。
Simon把话题引回来:“陈总,听完您的介绍,我感觉您是非常靠谱、非常务实的企业家,难怪在业界口碑这么好。您这一路走过来,真的特别不容易。另外,我想问一下,目前我们企业的营业额是多少?我们对未来的规划,又是怎样的?”
陈总一听问到他的专业了,更加兴致盎然:“我们企业不大,但也是行业内百强。目前的营业额是三个亿,利润大概八千多万。虽然不是很高,但我们的发展很稳健。我希望三年以后上市,现在已经有券商在跟我沟通了。不过,我还在考虑和哪一家合作。”
Simon接着陈总的话问道:“那我们计划在哪里上市呢?是A股、美股,还是港股?有这方面的规划吗?”
陈总回答:“这方面我不懂啊,您有什么建议吗?”
Simon回答:“听我们副总介绍完以后,我感觉我们在美股上市还是很合适的。如果陈总愿意的话,我可以把我的计划跟您汇报一下。后续我们可以重新做一个商业定位,然后再做股改。相信在我们重新调整结构以后,上美股应该不成问题,因为我们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
Simon说完这番话,陈总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连声说:“好呀好呀,那你就说说你的计划吧。”气氛已经变得非常愉悦和谐了。我终于舒了一口气。
在这个过程中,我观察了陈总是如何被Simon说服的。刚开始,陈总对Simon是有所质疑的。他用沉默刻意拉开了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但是Simon先对陈总的企业文化表达了“嘉许与肯定”,然后,在接下来的对话中,他一直在说“我们”—“我们陈总”“我们企业”。Simon用“我们”,把陈总拉到同一阵营中,让陈总对他产生了认同感。而我在表达的时候,经常说的是“你”和“我”,这样非但没有把关系拉近,反而让关系更加疏远了。
在职场中,智商固然很重要,但情商更具竞争力,尤其是在与人沟通的时候。不妨试试以“我们”代替“你”和“我”,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当大家站在同一阵营的时候,一切才有可能向更好的方向转化。
安妮说
在与人沟通的时候,经常说“我”和“你”,这样非但不会把距离拉近,反而会让关系更加疏远。不妨试试以“我们”代替“我”和“你”。
大人也爱听故事
很多人觉得我是个“营销高手”,其实,我只用了一招,那就是—讲故事。不要以为“听故事”是小孩子爱做的事,其实,人人都爱听故事。关键在于,你要怎么讲。
在现今社会,“会讲故事”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个好的故事,需要具备细节、情节和价值观。同时,这个价值观中应该包含着“较量”和冲突。好的故事中,人物要有所成长,并且故事的结尾要触及更深层的人性。
经常有人来跟我咨询,要如何加入海归协会,加入协会有什么好处。按照我以往的做法,我会介绍协会有多少资源,办过多少活动,有多么厉害……总之,核心就是“我们很好很厉害,你赶紧交钱加入吧”。但时间久了,我发现这个招募会员的方法并不是那么有效。有很多小伙伴会问:“其他商协会也很厉害啊,我为什么要加入你这个呢?”于是,我又要解释一番我们与其他社团之间的差异。总之,我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引起潜在会员的兴趣,说服他们加入我们协会。
后来,我改变了策略,我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招募会员。我先分析了一下想加入海归协会的小伙伴们都有哪些诉求。通过这些年的观察和问卷调查,我发现,想加入深圳市海归协会的小伙伴们,主要有四类需求:第一,找工作。特别是希望能去知名的大企业工作;第二,找资金。希望能融资或寻找靠谱的投资人;第三,找客户。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来拓展客户群体;第四,找对象。希望能在这里找到男女朋友或人生伴侣。
梳理出这四类需求后,我针对每一类需求整理出了一个故事。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故事。
不久前,一个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高材生Mike找到我:“安妮姐,我想加入海归协会。我刚回到深圳,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企业可以锻炼一下。”我明确了他的需求,他是要找工作。
“我跟你讲一个故事。大概在八年前,我们协会有一个创始理事叫Jenny。Jenny当时刚从英国回来,加入协会之后,通过协会的介绍,去了中国银行做销售助理。Jenny是很聪明、很出挑的女孩子。她很努力,在中国银行工作两年,把我们大部分熟悉的会员都拉过去开户了,包括我自己。她说,你来蛇口网点开户,我送一个保温杯给你,再请你吃饭。凭借超强的营销能力,她只用了两年时间,就从一个销售助理做到了中国银行支行行长。三年后,她的业绩已经非常出色了。我们这个平台一直在助力于她,给她对接了许多高端客户。两年前,她被香港渣打银行挖了过去,现在是大中华区营销总裁。挖她的这个香港人,也是我们协会的合作伙伴。你觉得,海归协会对你有没有帮助?”我滔滔不绝,一口气讲完了这个故事。Mike听完眼睛都亮了,二话没说,立马入会。
过了不久,一个从德国回来的小海归Lee准备在深圳创业,他要引进一款国外的医疗设备。他跑来找我,咨询我如何加入协会,以及入会有哪些益处。
我说:“Lee,像您这样回深圳创业,通过海归协会受益的创业者,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协会有一个副会长叫Jessica,她从事的是早教行业,主要做儿童美育,她的品牌名叫‘多多熊’。三年前,她加入海归协会的时候,只有不到十家店。Jessica是一个很有拼搏精神的人,同时也很乐于助人,善于社交,几乎我们每次活动她都参加。我们也都很喜欢她。她到任意一个城市去发展事业,我们都会对接当地的海归资源给她。由于深圳市海归协会是全国做得最好的海归组织,所以Jessica代表我们去拜访国内任意一个海归社团,都会受到非常高的礼遇。就这样,在三年内,多多熊从不到十家店,发展到一百家店。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在去年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她的人,也是我们协会的一位会员。因为彼此熟识,彼此认可,他才决定帮助Jessica,完成华丽的转身。”
听我讲完这个故事,Lee激动地说:“太棒了,海归协会成就太多人了!我马上就加入,我要跟着这个大平台一起发展。”
有的时候,我也会遇到一些要找客户的会员。有一次,澳大利亚海归Maple问我:“安妮,你觉得我可以在海归协会找到客户吗?”遇到这类问题,我通常不会回答“可以”。我会给她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们有一个创始副会长叫Jack,他是做有机农产品的。他在武汉、东莞、海南都有自己的农产品基地,并且都是国家示范基地。只是,他家的有机蔬菜大部分销往‘新马泰’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当时,海归协会刚刚成立,我们建议他开通一个协会内部平台。协会有一千多个会员,如果有一半会员每周订他的蔬菜,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在我们的建议下,他开通了海归内部渠道。不到半年,他告诉我,他的利润已经达到几十万了。虽然和他总体的销售数额比起来,只是小巫见大巫,但这只是个开始。深圳有一万多个社团,如果每个社团销售额是五十万,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之后,我们又把深圳知名的高端餐饮机构对接给他,因为这些餐饮机构大部分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现在,深圳排名前十的餐厅,订的都是他家的有机蔬菜。你觉得,我们这个平台对他的业务拓展,有没有帮助?”这个故事,其实已经回答了Maple的问题。
还有一类海归,加入协会的目的是找对象。这个时候,我会给他们讲Neo的故事:
“我们协会有个海归叫Neo,他特别喜欢跑步,于是,他成立了一个‘海归跑团’。由于现在喜欢跑步的人太多了,不到一个月,这个跑团就发展出了罗湖跑团、福田跑团、南山跑团,还有早跑团和夜跑团。Neo是加拿大海归,单身,一直想找个靠谱的女孩子结婚。后来,他在管理跑团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女孩子,也是我们的会员。他们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识,不久以后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上个月,他们已经领证了。这两位会员特别感谢我们,觉得是我们协会成就了他们。其实,是他们找对了组织,并且在这个组织里,彼此成就。”
看,会讲故事让营销变得特别简单。讲故事的时候,不要努力去“讲”这个故事,而是要让我们自己,去“成为”这个故事中的一员。就像我在前面所说的,好的故事,应该具备细节、情节,以及好的价值观。故事的主人公要在这个故事中得到成长和提升,最终取得足以“打动人心”的结局。有时,“道理”是枯燥乏味的,用“讲道理”去与人沟通,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不如讲个故事。因为人容易被故事打动,却不容易被道理说服。学会讲故事,你的沟通能力,将获得很大的提升。
安妮说
讲故事的时候,不要努力去“讲”这个故事,而是要让我们自己,去“成为”这个故事中的一员。
请记住:一颗星星,组成不了一条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