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成功的辉煌就隐藏在寂寞的背后。落寞的时候会有很多,如果没有落寞的时候,又怎会有灿烂的到来呢?
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也曾说:“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一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一境界是一个迷茫的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的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和了解事物的概貌。这也是人生寂寞迷茫、独自寻找目标的阶段。
第二境界是一个执着的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者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者、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成功的,必须有着坚定的信念,然后经过一番拼搏奋斗、辛劳努力、坚持不懈,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才能取得成功。这也是人生的孤独追求阶段。
第三境界是一个返璞归真的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第三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者,必须有执着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经过千辛万苦的探索之后,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这也是人生的实现目标阶段。
由此可见,要想获得成功,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再加上不懈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到达自己追求的境界。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思想灵魂修养的体现,是难能可贵的一种素质风范。
在漫漫的人生中,寂寞总是如影随形,它如同喜怒哀乐一样,时刻伴随着我们。要正确对待寂寞、耐得住寂寞,其实很简单,关键就取决于我们对寂寞的认识和追求成功的动机。
如果一个人胸无大志、平庸堕落,他自然是耐不住寂寞的;假如你有着高尚的思想境界,有着追求事业的良好心态,就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告别“声色犬马”,走出浮躁喧嚣的世界,真正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认认真真地做好事业。
在荧屏上,有这样一种演员,观众对他们既熟悉却又陌生。熟悉的是,在很多电影里不止一次地见过他们;陌生的是,尽管观众对他们的面孔熟悉,但对他们了解很少,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就是“跑龙套”的。
众所周知的周星驰在早期剧集中也是扮演着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的共同特点就是,除了一些梦想、一股气力和一点亲情外,其他一无所有。而在那个年代的香港,人们最看重的就是梦想。那个时代是一个有梦想的年代,无数香港人白手起家发家致富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周星驰在演绎别人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也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明星梦。
如今影坛中的星爷,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成长路程?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他辉煌的一面,对于他25年的星路历程凝聚的甜酸苦辣,个中的辛酸是非常人所能理解的。他扛住了生活给他的考验,耐住了星路历程中的寂寞,几番拼打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就。
只有耐得住寂寞考验的人,才会让精神灵魂在独处中得到升华,学会享受寂寞,在寂寞中创出自己的一番成绩。
王国维也曾经徘徊在寂寞的旅途中。1912年,他与罗振玉一起去了日本,住在京都的乡下。用了六七年的时间,王国维系统地阅读了罗振玉大云书库的藏书,那段时间,他几乎与世隔绝。正是有了这六七年的寂寞,让他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成功和辉煌。
郭沫若在甲骨文、金文方面的成就也是得益于他1927年至1937年在日本的十年苦读。如果没有这些年的寂寞,他又怎么会实现自己的辉煌成就呢?
路遥在介绍他的《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过程时,这样写道:“无论是汗流浃背的夏天,还是瑟瑟发抖的寒冬,白天黑夜泡在书中,精神状态完全变成一个准备高考的高中生,或者成了一个纯粹的‘书呆子’。”所以说路遥也曾经寂寞过,他今天的灿烂离不开曾经的寂寞。寂寞之后,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成功。
寂寞有的时候就像是一盏明灯,当你在灯光底下的时候,你往往感受到的是刺眼的强光,你根本找不到值得你去留恋的东西,因为这缕强光往往会影响到你的心情。如果在这个时候你不知道该怎么走,不妨停下来,在灯光下思索一下,最终你会找到自己前方的路。最终,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最终也实现了自己的成功。
在这无数寂寞而痛苦的白天黑夜中,成就了无数颗明星。不管伟人们或者是有志之士如何成功,他们都要经历一个阶段,那就是寂寞。他们往往会沉浸在寂寞中,从而沉淀自己,最终,得到的不仅仅是成功。所以说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知道灿烂的表现是成功,背后则是无数个寂寞的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