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父母相信对孩子一定要严管,因此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时,他们就会抱怨,就会责骂孩子。然而这样做究竟有何益处呢?孩子会说:反正我就是没出息了,怎么做也没有用。因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这样的结果一定不会是父母们希望看到的,因此做父母的应该试试赏识教育,肯定孩子的长处和点滴进步,你会发现孩子在一天天地进步,你的赞赏创造了奇迹。
做父母的应该勇于承认差异,并鼓励孩子逐步缩小差异,不要一味抱怨这不好那不行,对孩子进行有百害而无一益的伤害,把本来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没有理想、没有志气、庸庸碌碌过一生的人。
有这样一对父母,他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孩子非常聪明可爱,可就是有点贪玩不爱学习,于是这对父母就每天训斥孩子“没有用处,简直是个废物”!弄得孩子信心大失。有一次,这个孩子考了一个不错的分数,他兴高采烈地把试卷拿回家去,结果爸爸说:“这真是你自己做的吗?”妈妈斜着眼看他:“不但学习不好,小小年纪还开始说谎了!”结果孩子垂头丧气地走了,从此以后果然没有再考过好的分数。那对父母就像是得胜的预言家,对着孩子唠叨着:“早就说过你不行吧!看你那点出息!”
这是一对多么可悲的父母。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这类父母之所以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那块料”,实际上是自己没有识才的眼光与水平。自卑的父母都望子成才,由于不懂,甚至不相信自己能育子成才,因此就用“不是那块料”的恶棒,把自己与子女都毁掉了。要知道,即使是荆山之玉,尽管很美,也需要识别、雕琢,否则也不会成材的。
不管你相不相信,孩子都是越夸越好,越骂越糟的。当你在责骂孩子时,你就是在向他不断施加心理暗示:你不行的,你不会成功的。试想一下,幼小的心灵怎能抵得过这样的“咒语”,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不变成庸才才怪。相反,如果你能常常热情地鼓励孩子,孩子就会下意识地按照父母的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直到达到父母的期望为止。
当然,要使赞赏发挥最大的效用,那么就要运用得恰如其分,无限地夸大也是不妥的。因此,我们给家长们提出如下建议:
(1)用赏识的眼光观察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务必注意孩子的行为举止、好恶,在他与别人玩耍、交谈、阅读时观察他,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虽不爱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耐心却有创意,虽不善言辞却很热心,总有他优秀的一面,记下孩子的性格倾向,从而诱导他。
(2)创造机会鼓励孩子
赏识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赞美,而是一种行动,父母应多给孩子创造发挥他们才智的机会。比如家里人过生日时,鼓励孩子们表演节目;每周一个晚上轮流朗诵短文并发表心得;每月办一次派对,邀请孩子的朋友参加,每人献出一个绝活……
此外,随时找机会让孩子帮你忙,洗碗、拖地、收衣服……越做越有信心,孩子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
(3)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赏识就是一种宽容,既然给孩子机会,就需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有些父母嫌孩子做不好事,干脆自己来,孩子也乐得坐享其成,而让自己的“天资”睡着了。另一些父母,当孩子一时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一味地指责、批评,孩子的潜能就被压抑住了。
(4)不要吝惜你的赞美
当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时,给他赞美和鼓励的掌声,因为即使是个天才,也同样需要成功的体验来积累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