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看着手里的盘点表,自言自语道:“还剩下不少原材料啊,下次还是要按照计划来采购。”
熊妈妈听到小熊的评论,不由凑过来,也看了看盘点表:“这样不是挺好的?下次还省得再买了。原料反正也不会浪费,迟早都要用得着。”
“妈呀,您这是过日子的观点,却非开公司的观点。我来解释一下啊。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在一个期末仓库还存有原材料或者其他形式的存货(半成品、产成品),这可不是一个吉祥的预兆。首先,这些存货放在库里,不能及时卖出,一般情况都是只长毛不涨价的。等到什么时候原材料不能使用了,半成品和产成品彻底卖不出去的时候,就是企业资产损失的时候。第二点就更重要,库存的存货会直接影响您的现金流量,能想明白为什么吗?”
“隐隐约约有点明白,但是恍恍惚惚又不太明白。”
“哦,懂了,那就是不明白了。咱们还是回过头来看上面那个西红柿的例子吧。这回您不是单纯地给我买西红柿这么简单了,您现在是一个批发西红柿的小贩。每天早上您都到菜农那里批发西红柿,然后在咱们门口摆摊卖。”
“真惨,我这越混越回去了,还得躲着城管。”
“嗯,咱们假设这是清朝末年,没有城管。您每天早上批发100斤西红柿。妈现在西红柿卖多少钱一斤啊?”
“看,也有你不知道的事吧。好一点的2块5,差一点的2块。”
“好,假设您卖的全是好的,您批发来的价钱是1块一斤。咱们在下面列一个小小的利润表说明一下,首先假设您把这100斤全都卖出去了。”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了,您辛劳一天的净利润是150元,由于全都卖出去了。本钱当然也全都回来了。那么您手里有了250块钱,下一次可以买250斤西红柿。您的生产规模在扩大,销售收入不断地增加,利润也不断地增加。这就是现金流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它让您的经营活动‘活’起来。”
“接下来咱们换一种情景来看看。您早上还是批发了100斤西红柿,到了晚上只卖出了60斤,剩下了40斤没卖出去。现在咱们再看看您的利润表:
“有了一些变化,对吧?首先,利润减少了,这是最直观的变化。其次,您可以使用的现金也减少了,比起上一张表,您少了100块钱作为继续采购新鲜西红柿的本钱。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您回家的时候还带着40斤西红柿。这40斤西红柿就是您的存货,您可以把它理解为原材料、半成品或者产成品。意思都是一样的。那么,您为了采购这40斤存货而支出的40块钱就死在这堆西红柿上面了,您只要有一天卖不出去,这40块钱就回不来。这里面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这40斤西红柿不新鲜了,有20斤其实已经烂了,根本没法卖。另外的20斤勉强卖出去了,但是只能卖1块5一斤,咱们再看看利润表: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多卖20斤,而且每斤的售价全都大于成本,但是总的利润反而降低了10块。这是一个很好玩的问题,妈,开动一下您聪明的头脑,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哦,这不难,因为扔了20斤。这个损失掉的成本得拿别的来背呗。”
“我妈圣明,的确是这个道理。这就是存货对您利润的影响。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您这剩下的40斤西红柿是铁打的,不会产生变质的问题。它们全都在第二天卖出去了。假定您除了这40斤之外,第二天销售的西红柿全都是您用前一天的所得采购的,还记得吧,卖了150块钱。那么您第二天一共可以出售的西红柿就是150斤新采购的加上40斤剩下的。咱们看看利润表是怎么样的。”
“咱们一开始的时候还举了一种情况,就是当天全都卖掉不剩余,那么您当时有250块钱可以用来采购新的西红柿,对吧?咱们看看在这种情况之下,利润表是如何的呢?”
“看到了吗?妈妈,这就是资本的力量啊。这个差异的原因我来解释一下,由于您上一期有没有实现销售的存货,那么这部分库存的存货所包含的应该实现而没有实现的现金(40×2.5)就无法连续地投入到下一个周期的经营中去。利润表四和利润表五的差异在何处呢?就是在利润表四代表的经营假设下,您新买了150斤的新鲜西红柿,产生了375元的收入;而在利润表五代表的经营假设下,您新买了250斤新鲜的西红柿,产生了625元的收入。它们的差额250元就是由于部分存货包含的现金没能及时投入到下一轮的生产经营中去所带来的结果。现在您知道您所剩余的这些面粉、黄油对您的下一期利润有何影响了吧?我前一阵子去江苏看了一个企业,存货期末余额好几千万,对比报表明显不正常,而且他家的产品还是有保质期的。结果我要求他们把四个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库房都打开,做了一个抽盘,你猜怎么着?大部分的库存产成品都是两年前的,卖不出去,还不赶快从报表上调减下去。”
“结果呢?”
“结果?我很爽快地都把它们调为存货跌价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