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这张表叫作损益表,英文叫作income statement。小熊虽然那个时候英文一般,但是也知道income是收入的意思,表面上看起来,损益和收入并非妥帖的翻译。而且,收入只是这张表的起点,没有充分的资格代表整张表所能表达出来的意思。后来上了班,加入了一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那里的同仁说话全都中英文掺杂,一个个都好像旧上海的买办。小熊有时正和同事聊天,对方明明在说流利的中文,却忽然卡壳,好像失忆一般翻翻眼睛,一边自言自语道:“咦?那个词怎么说来着?”然后脱口而出那个中文词语的英文翻译,之后还如释重负地笑一笑。
小熊很怕看到这样的场景,觉得这些人需要用洋文来表达母语的思想,活像是大头傻子。不过从这些同仁那里,小熊也学到了不少专业词汇,比方说,小熊知道了P&L就是利润表。当时他想,把损益表叫了那么多年的income statement,却没想到直到今天才找到它真正的英文名字。不过小熊对损益表的名字也不能满意,损和益是这张表的终点,其间的过程却被省略。在小熊看来,这张表若是叫作收入成本表可能更能令他舒服一些。
“妈啊,咱们再来说说对于企业管理者很重要的第二张表——利润表。利润表很好理解,按照我对它的观察和认识,我更愿意把它叫作收入、成本和利润的三方博弈。事实也正是如此,这张表想要体现的就是,想要利润高一些,收入就得高一些,成本就要低一些。这样一个关系反过来也同样成立。您是不是还记得咱们讲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时候做的一张表?”小熊一边说一边翻了翻妈妈的那个账本,找出了那张表:
“其实这张表就是一张未完工的利润表,咱们可以看到,这张表上有收入、成本,还有我们计算出来的毛利润。为什么叫作毛利润呢?毛利润英文叫gross profit,意思是初步的利润。因为有一些成本费用项目还没有减出去,如果我们把这部分成本费用减去,就可以得到一张利润表。”
“啊?还有费用要减除啊,你这三减两减的,咱们这个店这个月要裸奔了。”
“妈,这些钱每一分都是您花出去的呀,您花的时候都没心疼,算账的时候就更别心疼啦。反正这个月肯定是亏了,咱们索性豁达一点吧,千金散尽还复来嘛。”
“上面列示的两项费用,在一般的生产性企业中单独列示在一个叫作‘管理费用’的科目中。在咱们这里,您可以把它理解为固定成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费用。那么成本和费用之间,是否有着实质的、可以区分的不同呢?按照我的理解,成本是和产品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支出,它的花费与产品的产出有着直接的逻辑关系;而费用则是为了支撑企业的运营而发生的,无法也不需要归集到产品上去的成本,当然,制造费用和产品直接相关,不算在内。我说的是管理、销售、财务这三类期间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