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哈内克2009年的电影《白丝带》深刻表现了那种狠心、严厉的教育方式,这在德国直到20世纪依然很常见,甚至到现在还有一些令人悲伤的延续。电影是虚构的,但可能离现实也没有那么遥远。据哈内克自己的讲述,他在写剧本的时候读了“许许多多关于19世纪的教育和乡村生活的书”,以便日后将心得用在电影中。在19世纪,白丝带是受惩罚的标志,用来孤立、羞辱个人,电影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由此看来,遭受情感暴力不能仅被视作个人心理诊断或简单的日常现象,而是可能反映出一种危险的社交无能,即无法建立与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心身医学主任乔拉姆·罗内尔说:“德国家庭不会大吵大闹,为矛盾大打出手,一般都是心门紧闭。现在关于这种童年早期经历及其他伤害对健康的后续影响的发现与之相符。”
苏黎世大学的精神病理学家安德烈亚斯·梅尔克说:“要解释的现象越是日常之事,对此就越难有合适的心理学定义和理论框架。讥讽和恶意属于所谓的‘元信息传递’:话外有话,暗含的是负面和贬低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