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希·福克号”是德国海军的骄傲。这是一艘风帆训练舰,快而宏伟,曾创下速度纪录。原来的10马克纸币上就有它的身影。2010年11月7日,在巴西海岸线附近,一名25岁的女性预备军官从27米高的桅杆上坠落,摔在甲板上身亡。1998年、2002年、2008年就已经出现过类似的悲剧,受害者都很年轻。这名预备军官在死前5天才刚刚上船。
这些意外死亡事件发生之后,船上的训练方式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据说,那名预备军官受到了压迫和排挤,多份关于其小组行为和情况的报告流传开来。船上训练的艰苦早已名声在外,甚至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有一首《“戈尔希·福克号”之歌》来形容:“教官不好惹,有些同伴也叫人害怕,靠近就忐忑,心中却还是要当成战友!”后来又有多名船员表示,上级不准他们哀悼,来自教官的压力和威胁极其大。一部分船员后来拒绝爬上桅杆。
在后续调查中以及听证会上,船上的训练方法被批评为老旧过时。
这些身亡意外发生之后,各个军种中的训练服从性的方式也被广为讨论。
“戈尔希·福克号”上的训练项目被暂停,但2013年又重启,训练军事服从性的各种传统方法有无改变也就不得而知了。
新兵训练有各种固定形式,要求多样,这些都只是为了让人服从,尤其是要让新兵在基础训练中变得顺服。弗莱堡的社会学家乌尔里希·布罗克林著有一部关于纪律历史的奠基性作品,37他说:“过度的规章形成一个系统,使错误不可避免。士兵因而有一种无力感,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受到惩罚也是应当的。他们觉得很愧疚,于是也准备好继续经受无理的锻炼。”
触犯规则一定会遭到无情的处罚,就算从被违反的规则上找不出一点儿军事上的逻辑(也极少有其他方面的逻辑)。这其实只是要让士兵顺服,所以专断的上级怎么折磨和侮辱都可以,规则有没有意义则很少被质疑。
各种要求的严格束缚让人感觉一直被监控着,觉得如果被上级盯上便难逃责罚,于是很快就会觉得自己总是有错,总是不够好,就算这次没被抓住,下次肯定也逃不了。这种规则系统起作用的关键就是期待下级违规并因此遭到惩罚。当几乎一切都被过度规范后,犯错最终是不可避免的。
参与者——不管是上级还是下级——看不看得出是在使用哪些规训技巧让人顺服并不重要,就算许多命令亟须拷问,也不会影响到这种威权结构。重点是稳固的上下级关系,以及形态的维护,而不是意义。
遵守一系列的规章和纪律也会花费时间,因此下级就基本没什么自由,只能被逼迫降为队伍中的无意志的一员。历史上已经有足够多的例子来说明这种盲目的服从会导致什么恶果。
某些公司的管理文化可能也是这样:制定一些不可能达到的要求。这时最重要的不是培养无意志服从命令的人,而是以各种无法兼顾的高要求让员工时刻处于一种愧疚的状态,这样他们就会甘心接受更多的工作任务而不怎么抱怨,因为觉得没资格要求别的,更不会抱怨工作条件,因为一旦抱怨,就可能被抓住不称职的地方。
比如,现代的传媒公司的员工要如何一边积极开会,分享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一边还和世界各地的同事和合作伙伴交流,发邮件、消息,就因为时差导致只能在这时候联系到他们?这被默认为应该做到,但两边的工作都关注并高质量地完成是不可能的,肯定会出错,于是歉疚和挫败感的种子就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