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申请项目资金,刚刚开始介绍自己的计划,想说明自己会如何运用这笔资金,评审会主席就拿起了报纸,堂而皇之地翻开,翻到体育版面,脸藏在举起的报纸后面看不到。教授迟疑了一下,疑惑地看看其他人,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接着说下去。
有很多种方式可表明谁说了算以及对对方所说丝毫不感兴趣,在奖学金审批、研究项目审批、求职面试、试镜中都是如此,不管提出申请的是学生、学徒还是教师。看报纸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轻蔑表达。申请者以此被明示,他依赖于评审团、领导或其他决策者的判断。
演讲者很生气:这是什么意思?教授是觉得无聊,还是想在书里查查说到的某个细节?可能都不是,是别的什么原因。学生在演讲过程中一直自觉地寻求和教授有眼神接触,以获得他的关注和善意。现在这种联系突然被打断了,演讲者被晾在那里,一时不知所措。
短暂慌神之后,他决定接着说下去,毕竟房间里还有十多个人听着呢。学生试着不看教授而看着他们,引来他们的目光和兴趣,一会儿之后也确实做到了。他一直说下去,流畅地说完了,但心中还是有些不快。结束的时候,先是一阵尴尬的沉默,然后教授回到座位上,解释了自己想通过这出人意料的举动达成什么目的。如果他觉得某人在演讲中相当自信、稳定,他就想测试一下,如果第一回应人突然消失,此人还能不能稳住。所以这种不安是刻意制造的。
这计策是出于好意,绝不是对演讲者不尊重。教授是想早点儿让学生体会到将来在生活中、舞台上、讲台上会有的种种残酷,毕竟总是会有听者听到一半就走神、打哈欠、睡着、直接走人。如果把这些反应指向自己,认为都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会很容易气愤,甚至感到被伤害。
对于演讲者和演员来说,这种不感兴趣和无视自然很难忍受。如果足够自信还好,如果不够自信,就会被搅得手足无措,所以不要以为是针对自己非常重要。这种行为可以有很多原因:可能听者那天非常忙,他只是累了;可能他肠胃不舒服;或者他想到应该马上打电话给生病的母亲……其实很少是由于演讲者的表现。
在德国某大学的一次演讲也很令人难忘。本来演讲者讲得好好的,平静而客观,突然观众们听到从隔壁传来不知道是什么的噪声,再无法专心听演讲。可惜只有演讲者没有发觉有噪声,他乱了阵脚,越来越不安,语无伦次,最后用颤抖的声音说道:“女士们、先生们,请遵守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