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
有一年,水稻长得非常好,比往年更高。
村民们十分高兴,相信肯定会迎来大丰收,甚至写好了庆祝的歌曲。
但是,到了秋天,情况如何呢?不知为何,这些水稻几乎没结多少稻谷。非但没有迎来大丰收,说是颗粒无收也不为过。
为什么会这样呢?
实际上,这一年有很长一段时间光照不足,气温也很低,有冻害的迹象。因此,为了得到更多光照,水稻秧苗只能不停地向上生长。长得比平时高的水稻其实是在苦苦挣扎。
但是,村民们无法看到水稻的挣扎,只能看到水稻秧苗长得很高这个现象。村民们只看到了水稻外在的成长,为它们长得比平时高而高兴。
其实,重要的不是水稻的高度。不管它长得有多高,如果不能结出稻谷,就什么用也没有。真正的成长是看不见的,但村民们只关注了看得见的成长。
我们有资格嘲笑这些村民吗?
是成长还是成熟?
水稻长出稻穗后,就能结出稻谷。
此时,水稻的茎和叶子都会变得枯黄。此后,它不会再长大,只会渐渐枯萎。
有没有能让水稻长得更高的方法呢?可以给水稻施更多肥,让它的茎叶茂盛生长。在一些施肥过多的稻田里,即便到了秋天,水稻也依然绿意盎然。这些水稻不会干枯,叶子长得很茂盛。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水稻的叶子长得很茂盛,看上去绿意盎然,这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吗?这是水稻“幸福”的模样吗?
有一个词语叫作“成熟”。
枯萎的水稻不会再长叶子,但它会结出饱满的稻谷,垂下稻穗。这样的姿态不正是“成熟”的姿态吗?
还有一个词语叫作“不成熟”。
那些伸展枝叶、拼命长高的水稻不管长得多高,也是“不成熟”的。因为它们并没有成长。
成长不仅仅指体形变大。它有许多阶段,植物需要按照顺序走过一个又一个生长阶段。最终,水稻停止分蘖,茎也停止生长,走向枯萎。这才是“成熟”。
水稻终会成熟,所以秋天金黄色的稻田才如此美丽。
不仅水稻和人在成长,经济、社会也在成长。
人们总是试图用数字来衡量成长,当数字不断上涨时,人们感到很高兴,期盼这样的成长能永远持续下去。但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持续的成长过程中苦苦挣扎。
这样真的好吗?纵观生物世界,生物的成长都是以成熟为目标的。真正美不胜收的正是它们成熟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