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对认知推论与情绪推论应该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一件没有事实根据的事情,你却说服自己信以为真,我认为,一定是有其他因素参与促成了这一点。
生理感受往往是我们在痛苦之际最先意识到的。还记得那个牙龈肿块(见第21页),以及那些搜索结果是如何放大我们对健康状况的焦虑感的吗?然而,这种因生理感受所产生的焦虑现象,你无须经过自我诊断也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例如,你一直都没睡,你感到疲惫不堪和持续的焦虑,接着你的肠胃开始作怪,随后你开始对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进行消极的过度思考。你不停地想啊想,把自己带回忧虑旋涡中,最后进入自我诊断阶段(还有谷歌医生的鼎力相助)。诊断结果:如果当天是黄道吉日——阑尾炎;如果当天诸事不宜——肠癌。你通过解读自己的生理信息并赋予它意义造成了自己的恐慌。
用A—B—C的步骤模式来描述是这样的:
A(事件)→B(想法/赋予的意义)→C(反应:情绪/生理/行为)
A:事件肚子痛
B:想法
天哪!怎么这么痛?
我这辈子从来没这么痛过!
受不了了!我一定撑不下去了。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我得肠癌了!
C:情绪
恐惧、焦虑、痛苦
C:生理
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冒汗、肚子的疼痛感加剧
C:行为
担忧、继续上网搜索、踱步
所以你看,生理推论一直都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