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虑型想太多通常被描述为一种“认知行为”。它被归类为一种行为是因为它就是我们所做之事。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思考过程,同时也拥有完整的行为特性。它也包含踱步、叹气、揉揉紧皱的眉头等动作,几乎就像一种仪式化的舞蹈。

一些理论家认为,这些没有明显目的的行为,会在你想让自己冷静时成为某种形式的干扰;心理学家则一致认为,这些行为是身体在发出信号,告诉我们其实自己已经不堪负荷。

不论这些行为的具体目的是什么,它们无疑确确实实发生了。因此,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想太多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它仍可被定义为一种行为。

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如果你是一个长期忧虑型想太多或容易忧虑的人,那么你的一个或多个孩子就有25%到40%的概率在遗传上有易忧虑的倾向——你自己的情况也可能来自遗传。(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对忧虑的定义是“预测会产生负面且具有灾难性的结果”。)

几乎和每件事情一样,这种心理倾向也是在“先天”与“后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我们称之为“表观遗传学”)。孩子会通过观察父母来学习处理生活中的挑战(或是如何置之不理)——你也是这样长大的。

这就是所谓的“角色模仿”。孩子只有在身边的成年人都没事时,才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因此,你的每一次皱眉、掩面,你的孩子都认真地看在眼里,因为那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他们能听见所有的叹气和喘息,能看见眼泪、垂下的肩膀和你的每一次踱步。他们不仅能看到所有的身体语言,也能注意到周围大人的异常行为。

爸爸可能会说:“孩子们,你们要安静了,别去吵你们的妈妈。她现在心事重重。”

这时,可能会有其他成年人出现,为这位妈妈泡一杯茶或是倒一杯酒,通常都是安慰性动作。这些事情发生时,孩子的内心会认为妈妈的忧虑是必须这样严肃对待的重要行为。

一些有忧虑倾向的人可能会花时间独坐、酗酒、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且暴躁易怒。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童年时期经历过别人的“沉默以对”(生闷气)。如果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问题出在哪里,也不说明究竟是不是你的错,就可能会造成你的忧虑。

因此,孩子目睹忧虑的行为时,就会相信忧虑是一件重要的事,因为如果大人们这么做,那它必定非常重要,而且攸关生存。

过度忧虑的家长通常都有对子女过度保护的倾向(又称直升机式教育)。这类家长会在无意间给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这个世界相当危险,危机四伏,为了确保自身安全,你得随时提高警惕。”这会导致孩子产生基于恐惧的过度警惕。

我不是要当一个危言耸听者又来让你想太多!不过,根据目前我们对忧虑的遗传倾向的了解,让你知道相关信息总比提也不提来得好。有道是“有备无患”。

另一个好消息是,现在有很多关于孩子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恐惧和对付“忧虑怪兽”的优秀书籍。我向你推荐茱莉亚·库克(Julia Cook)的《烦恼机器威尔玛·琼》(Wilma Jean the Worry Machine)、道恩·休伯纳(Dawn Huebner)的《当你担心太多时该怎么办》(What To Do When You Worry Too Much),以及法丽达·沃尔夫(Ferida Wolff)和哈丽雅特·梅·萨维茨(Harriet May Savitz)所著的《担心让你担心吗?》(Is a Worry Worrying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