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想太多的危害(1 / 1)

临**,我们经常会遇到形态各异,但大致都可以归为“想太多”的状况。“想太多”现今是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用谷歌搜索一次就能给你2470万条结果!(补充一点,对消极型想太多的人来说,利用谷歌搜索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打发时间的方式。)

在撰写本章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花了很长时间在谷歌上查询数据,在思考“想太多”的定义上想得太多。这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忧虑还是思考回味?忧虑跟想太多是同一件事,还是根本就截然不同?又或者有那么一点儿相似?是我想太多了吗?是的。正如你在前面读到的,这些事情都是密不可分的。

就像其他许多临床术语一样,“想太多”一词已经完全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的生活用语。所以,当你问别人——包括我的同事和我的患者——想太多与忧虑是否是同一件事时,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两者“同中有异”。有时,这两者会结合成为一个综合体。例如:

我可以有想太多的情况,这没什么,接着我开始担忧,然后变得焦虑,进而开始担心自己焦虑的情况,对每件事都想得太多,接着又花很多时间回想自己做过的事,并对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感到焦虑不已。

为了方便理解,同时也为了让自己免于陷入窘境,我把这个复杂的心理现象称为“忧虑型想太多”。相信你也同意这个名词涵盖了“想太多”的大部分内涵。

临床医生通常会认为,想太多的重点是“它是一种重复思考”,并将其定义为“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的忧虑症状、起因与结果上,而不是在找出解决之道上”。

他们还认为,想太多和焦虑之间是邪恶伙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