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操的典型性格
必须分别历史和小说。分别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1.《三国演义》中否定曹操,其典型性格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作为统治阶级的阶级本质在曹操身上的体现
①虚伪 割发代首(第十七回)。
②权诈(阴险) 梦中杀近侍(第二十三回);少年时就欺骗叔父;借刀杀祢衡(第二十三回);杀粮官王垕(第十七回)。
③忌才(忌刻) 杀杨修(第七十二回)。
④多疑 杀吕伯奢(第四回);杀华佗(第七十八回)。
⑤僭妄 许田射猎(第二十回);逼令荀彧自尽,使荀攸忧愤而卒,见其篡夺本心(第六十一回,第六十六回)。
⑥残暴 残戮百姓,发掘坟墓(攻陶谦,第十回);杀董妃(第二十四回);杀伏后(第六十六回);杀吉平(第二十三回);杀陈宫(不义);嘲关羽的头(不义)。
(2) 作为憎恨、指摘、暴露的对象来描写
①突出上述恶行的恶劣本质。
②夸大描写曹操的失败:战濮阳(第十一回),战宛城(第十六回),写曹操极为狼狈。
赤壁之战,败走华容(屡屡中计,犹自己得意)。
割须弃袍(第五十八回)。
③嗜酒好色。
(3) 比袁绍、袁术、刘表、吕布等高明,但不放过否定他的机会
2.作为实力派、得势派、当权派的典型来攻击,来憎恨(刘备是弱者, 在野失势的)。
3. 处理曹操与处理别的否定人物不同,他不是无才智、无眼光的,而是有心计城府的。他的才智、眼光助长了他的罪恶。曹操是奸雄的典型:
作者一开始就借许劭之口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杀吕伯奢后说的话,足见其残忍。
表现他的机智之处:孟德献刀(第四回);吕布战曹操,危难之际,曹操一句“前面骑黄马者是他”,骗过吕布,险里逃生(第十二回)。
假仁假义,以忠义号召人:“力扶社稷”“以忠义讨卓”;同卫弘的谈话。
笼络人才:哭典韦、哭郭嘉。褒奖为敌人尽忠而死者,看不起庸俗的投降他的人。青梅煮酒论英雄。笼络关羽,让他走,还赞扬他。招降庞德。
中计,觉悟以后,偏不肯认错(杀蔡瑁、 张允)。
曹操笼络人才是功利主义的;刘备三顾茅庐,尊贤下士。曹操囚徐庶母,以伪书骗徐庶北来,其行为与刘备恰成对比。
自以为能,实出人下(如赤壁败走时之屡屡大笑)。
操平生多疑,疑多则败(第七十二回)。
(二)关羽的典型性格
关羽是忠义的典型,而与忠义不可分的是信、礼、智、勇。
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第二十回)
公曰:“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谓张辽语)(第二十五回)
操曰:“素慕云长忠义,今日幸得相见,足慰平生之望。”(第二十五回)
复刘备信:“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第二十六回)
1. 忠
(1) 忠于汉室
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见曹操失君臣之礼,“云长大怒……提刀拍马便出,要斩曹操。”此处实重在礼。
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关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
关羽的忠于汉室,比较抽象,其忠义对于刘皇叔则很具体。
(2) 忠于刘备
忠于刘备,比较具体。因刘备忠于汉室,所以关羽也忠于汉室。前面引其“只降汉帝”的话,他原可不出山,对于汉帝也只说降。
他对于刘备是“朋友而兄弟,兄弟而主臣者也”(第二十六回)。
挂印封金,去曹求备(第二十六回)。
2. 义
第五十回“华容道义释曹操”。曹操兵败势危,走投无路之时,竟向关羽提出“大丈夫以信义为重”,而被放走。文中说 “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
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黄忠原为长沙太守韩玄部下,关羽取长沙,与战,忠马蹄有疏失, 羽不忍杀之,唤其换马再来作战。
第七十四回:杀庞德,怜而葬之。
3. 信
关公约三事(第二十五回)。
挂印封金(第二十六回)。
单刀赴会(不失信于吴,“既已许诺,不可失信”,略无畏惧之心。第六十六回)。
4. 礼
对待二嫂(第二十七回)。
许田射猎,愤怒曹操的僭妄(第二十回)。
5. 勇
勇猛:温酒斩华雄(第五回)。(据正史,华雄非关羽斩。)
斩颜良、文丑、五关斩将(据正史,文丑非关羽斩)。
智勇:单刀赴会(第六十六回)。“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既已许诺,不可失信。”
满宠曰:“吾素知云长勇而有谋,未可轻敌。”(第七十三回)
曹操曰:“关某智勇双全,切不可轻敌。”
水淹七军,擒于禁。
刮骨疗毒(忍受力)。
6. 傲慢
欲与马超比武(好胜,因孔明之阻而罢)。
闻五虎将之称谓,曰:“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第七十三回)
向诸葛瑾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拒绝东吴说亲(第七十三回)。
7. 疏失:轻视东吴,失去荆州。
王甫谏糜芳、傅士仁恐不竭力,必须再得一人以总督荆州,举赵累。羽谓曰,已派潘濬,不必更改(第七十三回)。
与庞德作战,恃勇轻敌,被庞德射中一箭(第七十四回)。
攻打樊城,为弩箭所伤(第七十四回)。
关羽不备东吴,因吕在陆口时,曾致书两家约好,共诛操贼。吕蒙偷袭,是背盟背信义;关羽重信义, 初不料人不能以信义待之。君子为小人所算。《三国演义》于写关羽疏失处,仍加回护,使读者同情而惋惜之。
至于关羽之性格,则为完整的,前后一致。刚毅坚韧,勇而有谋。
作者写疏失、傲慢,于歌颂中指出其缺点。这种笔法,含有批判意。华容道的失去立场,亦非全用褒笔, 有批判。凡此皆含有教育意义。
孔明曰:“关公平日刚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祸。”作者借孔明之口评论关公的缺点。
誓死不降东吴,此其忠义坚贞处。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出场时,推一辆车子,自言为了杀死本地势豪,因而逃难江湖。他抱不平,义侠性格,接近人民,逃难江湖。他的善良的个性是从人民队伍中成长出来的。
或曰,前半部关公似有偶像化,不太现实;或曰, 关公令人敬,张飞令人爱,性格不同;或曰,关公作为武圣,把他偶像化,是统治阶级利用人民口头所流传的英雄。 罗贯中不负此责任,罗氏所写是有血有肉的。
《三国演义》的作者属市民阶层, 小说保留了人民口头创作所流传的所塑造的典型性格。《三国演义》所歌颂的人物性格是合乎小市民的劳动人民的道德标准的, 当然也融合着部分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
信义和忠诚都是美德。尤其是信义为商人、手工业者所恃重。智勇是军人的道德。
《三国演义》的听众多数是商人、手工艺者、军人。
或曰,关羽为义气的典型。《三国演义》所给予关羽的性格,是属于劳动人民的、民族的优秀品德。
他们是锄奸扶善、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一班好汉。他们身上寄托着人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