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矛盾
我在看电视剧,妻子在旁边一边整理文章一边说我:“你写的文章有前后矛盾的地方。”
我笃定地说:“不可能,我别的本事没有,写的都是真实想法,没有迎合任何人。即使是错了,也是从头错到尾,不可能前后矛盾。”
妻子人生的一大乐事,就是拆穿我吹的牛。她指着正在整理的一篇文章说:“你这篇文章说人在衰落的行业里,也可以通过不断改善、精进赚到钱。但很早之前,你还有一篇文章,说的是沉没成本,要争取去有前途的行业。这两个观点,是不是矛盾?”
我看着妻子,一脸忧伤。为什么忧伤?因为她没有被社会伤害过,在玩纯逻辑的文字游戏。
我问妻子:“你看是不是有很多其他行业的人,看了我写的《为什么POCT是门好生意》等医疗类文章,就来找我,要跟我合作?”
妻子点头,说有很多。
我说:“他们有的是律师,有的是金融行业的,有的是搞建材的,有的是地产行业的,有的是做保险的。他们所在的行业五花八门。我让他们来做医疗了吗?”
妻子说:“没有。”
我说:“那就对了。医疗行业可能比其中的部分行业收入要高一些,也更容易完成原始积累。但我为什么不让这些人来做?因为这些读者,年纪都不小了,在各自的行业积累了经验,建立起了壁垒,很难回头了。”
如果让这些人只是看完我的那些文章就放弃所有的积累,贸然进入医疗行业,那就是对他们不负责任,是不道德的。
我只能传授一些方法,让他们通过改善和精进,在自己的领域跑得比同行快一点,就能赚到钱了。
“隔行如隔山”“万事开头难”这些流传千年的话,每一句背后都充满血和泪。我从来不轻易劝人换行,但是有一些人,他们本来就是医疗行业的,原来就有医疗资源的积累,他们可以做。
还有一些人更加重要,是谁?刚毕业或者还没毕业的家伙。
我每次回首往事,都是一身冷汗。一个选择跑偏了,这辈子的财富水平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而面临赛道选择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是瞎选的。很多时候,原生家庭帮不上任何忙,给他们的建议也都是错的。
最需要建议的时候,没人给建议。等到年纪大了,懂事了,已经晚了,也来不及重新选择了。
这才是我努力写作的原因之一,虽然不能保证我写的都是对的,但肯定写的都是真诚的。
二、行业选择
下面我来讲一下关于选行业及赚钱的个人思考,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1. 玩家多少
年轻人,父辈有关系的,可以去垄断性行业,那小日子是很舒服的。如果没有这个命,就一定要谨慎,不要去玩家特别少的行业,因为你会很被动。
即使去了大型的技术性公司,即使这家公司在某个领域处于垄断地位,等你35岁之后,你也会很被动。因为除了这家公司,你的技能就没有其他买家了。你是个卖家,出卖劳动力的,没人出价了,你怎么办?
有人跟我说,他就职于某个集团,这个集团是为了在行业中有竞争力、防止无谓的竞争而合并的产物。这种合并有一个后果,就是内部员工的薪水会下降。我身边所有在偏垄断行业的朋友,近几年日子都不太好过。
2. 相关性、可替代性
这一点,是我上次和一个销售员聊天时想到的。
我问他去年做了多少生意。
他说做了两千多万元,说完就得意地笑。
我再问一句:“这些生意中,和你是强关系的有多少?换句话说,离开了你,这生意就成不了的,占比是多少?”
他的笑变得尴尬了。
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财富的分配、薪水的发放,不是根据你的辛苦程度来分配的。你再苦再累,除了感动自己,其实没什么用。
比如,你拿算盘在公司里算半天账,别人用软件一分钟搞定,你说财务老大是该给你加工资,还是把你开掉?
财富是按照创造的价值来分配的。
芯片卖得那么贵,不就是因为很难被替代吗?
任何一个人,只在努力程度上下功夫,不在可替代性方面下功夫,结果都会很难看。
3. 生态的视角
如何观察一个行业?我提供一个视角,就是观察一下你要选的行业,看看它的生态是什么样的。
比如,你想做自媒体,那么每个平台的生态是不同的。在B站,学习类、动漫、科普之类的长视频容易火;在抖音,唱歌、跳舞的短视频容易火。
做自媒体的人普遍年轻,尤其是新兴的直播。我反正是看不太懂,都是年轻人的生意。
很多时候,头部玩家还经常是你注意不到的群体,他们没什么负担,反而容易崛起。他们崛起之后,专业机构和娱乐明星等才开始入驻,展开厮杀,最后形成现在的生态。
当然,说生态这个概念,有人觉得抽象。
那我建议大家看一眼,你的行业里赚钱的人,是年龄大的人多,还是年轻人多?用这个视角来看就简单多了吧?
比如在建材、地产、矿产等行业,是不是清一色的年龄大的人?
但在IT、软件、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是不是年轻人,尤其青壮年比较多?
这就是生态,我们得分析自己的年龄,分析自己想过的日子、想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
甚至分析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你的黄金年龄在哪一段,最后能带走多少,能积累到什么,这些都是生态决定的。
有些工作非常辛苦,除了累,没有任何积累。
4. 过度忙碌导致贫穷
过度忙碌导致贫穷这个观点,不是我说的,是《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8)这本书里说的。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很多采访和观察,提出了“脑袋有带宽”的理论,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能太忙,每天忙得四腿朝天,占用了大量“带宽”,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总结,没有时间改善自己的行动规则,更别说拿出大量时间进行智力投资。这种情况就非常糟糕。
我平时忙不忙?我每周到处跑,拜访潜在经销商、终端客户,开各种会议,但是每天晚上,我都要花两个小时沉下心来写篇文章。
我是自己的观察者,把自己作为镜像。
当别人喝酒打牌的时候,我在思考,在总结,在写文章,在联结。
当别人在湖边看夜色的时候,我在思考,在总结,在写文章,在联结。
当别人在娱乐的时候,我在思考,在总结,在写文章,在联结。
有同事知道我每天写文章,开玩笑地说:“达叔,你是时间管理大师。”
但时间是最公平的,我们如何对待时间,就是如何对待我们的财富,也是如何对待我们的人生。
我劝告很多人,这辈子要成为一个有作品的人,而任何一个作品都是需要用时间浇灌的。
难不难?
当然难,但人生进阶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先是花时间、花心思搭建思考框架,好好选赛道,然后花时间、花心思不断改善,好好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