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木居士二首·其一a
[唐]韩愈
火透波穿不计春b,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c。
注释
a居士:指那些信奉佛教但不用出家做和尚的人,这里借指枯木。b火透波穿:雷火灼烧,大水浸泡。不计春:不知道过了多少年。c无穷:无数。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寓言诗,诗人通过描写一棵根如人头、干如人身、被人们跪拜祈福的枯木,侧面讽刺了荒谬迷信的社会现象。开头两句写枯木的形态和形成这种形态的原因。枯木长时间经过雷火的灼烧和大水的浸泡,被侵蚀得有了“如身”的树干和“如头面”的树根。后两句写这棵枯木因为外形而被人们放到神龛上供奉,有无数的善男信女来跪拜祈福。“木居士”自己都无法避过磨难,这些祈福的人却向它乞求,可见他们多么急功近利、荒唐可笑。诗人以物喻人,文笔辛辣,构思巧妙,喜剧效果中含有深刻的主旨。
从军行七首·其一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a,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b,无那金闺万里愁c。
注释
a烽火:烽火台。古代在边境上要建造瞭望台观察敌情,看到敌人要燃烧狼粪或柴草报警,叫烽火。b羌笛:羌族竹制的乐器。c无那:无奈。
解析
黄昏时分,战士独自坐在城西百尺高的烽火台上,感受从青海湖吹来的瑟瑟秋风。更凄凉的是,伴着从远方传来的用羌笛吹奏的《关山月》,战士想起了独守闺中的妻子在万里之外那无可奈何的忧愁。
在这首描写边疆战士思念家人的诗里,诗人刻画了一个有家不能归、只能独自忧愁的征人形象,表达了对边疆战士深切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对。前两句中,诗人描写环境,营造出一片苍凉寂寞的氛围。时间是萧瑟的冷秋,又赶上黄昏,四周苍茫辽阔,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思念故乡、亲友的感情。后两句用代表离别伤感的《关山月》渲染情绪,让征人愁上加愁,为最后一句的抒情做铺垫。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野径云俱黑c,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d,花重锦官城e。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下册)
注释
a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b润物:滋润万物。c野径:田野间的小路。d红湿处:指被雨打湿的花丛。e花重:花朵因为被雨水打湿而显得沉重饱满的样子。锦官城:成都的别称。成都曾经是主持织锦的官员的官署所在地,所以叫“锦官城”。
解析
好雨知道自己该什么时节来,在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就降临了。细雨随着夜里的春风飘落,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乡野间的小路上,黑云沉沉,只剩下江中的渔船上还有明亮的灯火。早晨起来看看花丛,锦官城的花儿因为浸润了春雨而显得沉重饱满。
春天里,万物复苏,许多植物都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在这首诗中,诗人就为我们描写了一场及时的春雨,它的到来让人们万分喜悦,所以一个“喜”字贯穿了全诗。前两联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赞美春雨善解人意,而且它没有大张旗鼓地来,而是悄悄地随着风在夜里来。“润物细无声”后来成为千古名句,用来比喻教书育人潜移默化。颈联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黑一明,在强烈的反差中体现出春雨的可喜。尾联是诗人的想象,根据这场春雨,诗人能够预料到第二天锦官城将花团锦簇,令人欣喜。
诗人对春雨的描绘细致入微,生动传神,不仅形象地摹画出春风化雨的景象,而且传达出春雨润泽万物的精神。
语文小课堂
《春夜喜雨》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作此诗时,杜甫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他亲自耕种,与农民交往,自然对春雨有很深的情感。在《春夜喜雨》中,杜甫通过“知时节”“润物”“细无声”等春雨的特性,描画出一幅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a,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b,能饮一杯无?
注释
a绿蚁:新酿的米酒没有经过压榨或过滤,会在上面形成绿色的小泡沫,像蚂蚁一样,被称为绿蚁。醅(pēi):没有经过压榨或过滤的酒。b雪:名词作动词,下雪。
解析
新酿成的米酒还漂浮着绿色的泡沫,温在小小的红泥制作的火炉上。天色已晚,看起来就要下雪了,你要不要来和我共饮一杯酒?
这首诗是写给刘禹锡的堂哥刘禹铜的,刘禹铜在家排行十九,所以被称为刘十九。诗的开篇就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是要饮酒。“新醅酒”和“小火炉”两个意象的选取很有特色,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气氛,给好友的相聚长谈增添了温馨之感。第三句中的“天欲雪”让人联想到寒冷的大雪天气,更衬托出前两个意象的温暖和友情的难得。最后一句诗人率真又殷勤地询问朋友,其实是料定了朋友会痛快地答应下来。短短几句,语浅情深,言短味长,通过前面三句对饮酒环境和外面天气的描写,反复渲染气氛,引出最后一句,写得情趣盎然,韵味无穷。
语文小课堂
唐代人酿酒是把米、水和酒曲按一定比例装到一个大瓮中密封,发酵一段时间后撒上石灰,就制成了浊酒。这样的酒没有经过压榨或过滤,前期会在上面形成绿色的小泡沫,就像蚂蚁一样。所以,人们就常用“绿蚁”来指代新酿出的酒,又称浮蚁、碧蚁、蚁绿和绿酒等。
田家三首·其二
[唐]柳宗元
篱落隔烟火a,农谈四邻夕。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b。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里胥夜经过c,鸡黍事筵席。各言官长峻d,文字多督责e。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公门少推恕f,鞭朴恣狼藉。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迎新在此岁g,唯恐踵前迹。
注释
a篱落:篱笆。b寂历:凋零败落的样子。c里胥:乡间小吏。d峻:严厉。e文字:催缴佃租的文书。f推恕:饶恕。g迎新:迎来新一轮的收粮食和纳税。
解析
柳宗元被贬官永州后,看到地方官员为了得到好的政绩,对下层劳动人民横征暴敛、催租逼税,致使很多百姓生活困苦。要是再遇上灾荒,百姓就更是苦不堪言。他感到愤怒的同时,也对百姓很同情。在这首诗中,诗人纯用白描手法,用平淡简朴的语言详细地描述了地方官吏的恶劣行径,不加抒情和议论,却把恶人的恶和百姓的苦都写了出来。
前六句是第一部分内容,描述百姓交完夏税之后夜里的场景:左邻右舍聚在一起,隔着篱笆谈论。这时候只能听到庭院墙边虫子的叫声,种植疏麻的田地里十分寂静。百姓收获的蚕丝都用来交了税,只剩下空下来的机杼靠着墙放着。三四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更显出四周的幽静。第六句一个“空”字,写出了百姓的无奈和凄凉。
剩下十二句是第二部分,写乡间小吏敲诈勒索百姓,让百姓有苦难言。乡吏来了,百姓要准备好酒好菜来招待。乡吏们个个都很横,嘴里说的都是恐吓人的话。百姓听了,都吓得加紧准备下一次交税的东西,就怕一个不小心落个悲惨的下场。在这一部分,诗人通过描写百姓的低声下气、忍气吞声和乡吏的言语来体现地方官吏对百姓的盘剥,以小见大,可以看出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画面,从而对统治者加以批判。结尾对百姓的描写呼应了开篇的聚众议论。
语文小课堂
柳宗元在柳州当官的时候看到城外有大片的荒地,就以官府的名义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垦荒地,鼓励人们种树种菜,发展生产,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此外,他还提倡植树造林,并且亲自参加植树活动,可以说是古代植树节的形象代言人。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a,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b。
注释
a惆怅:苦闷,伤感。b把火:手执火把。
解析
开篇的“惆怅”一词使这首诗的起调有些哀沉,猛一看上去好像要写怜惜落花、感伤春去。第二句却有了转折,花只有“两枝残”,让人们为花朵感到庆幸,心情一下子开朗了很多。第三句却又一转,写对“明朝风起”的无限担忧,花朵还是有落尽的危险啊。最后一句写诗人护花,举着火把去照看它。
忧愁、庆幸、担忧、忧愁,这首诗的情感一波三折,把诗人的惜花护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a。行人刁斗风沙暗b,公主琵琶幽怨多c。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d。
注释
a饮(yìn)马:让马喝水。交河:位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b刁斗:古代行军时白天用来煮饭、晚上用来敲击巡更的铜制器具。c公主:指汉武帝时远嫁乌孙的江都王之女。d蒲桃:即葡萄。
解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边关将士紧张凄苦的生活:白天登上山头观望报警的烽火,黄昏时分到交河边饮马;走在昏暗的风沙中听到刁斗的声音,还有公主弹奏的幽怨的琵琶声。所有的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肃穆凄凉的氛围。中间四句写边疆恶劣的周边环境和人们心里的悲伤:原野的云遮天蔽日,万里不见城镇,整个大漠雨夹着雪纷纷下落;胡地的大雁夜夜哀鸣着不停地飞,胡儿不断地落下眼泪。在这种环境下,从中原远道而来的士兵会有什么感受?最后四句写将士战死异乡,回不了家。结尾由葡萄引发感慨:年年打仗死了无数人,最后换来的只是葡萄的进贡。最后一句画龙点睛,点明统治者穷兵黩武,不关心将士的生死,达到了讽刺的目的。
作者小传
李颀(约690年—约751年),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中进士后,授官新乡慰,后来归隐,所写的边塞诗、人物素描诗、音乐诗、咏史怀古诗都是很好的作品。
语文小课堂
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为了抗击匈奴,想要跟远在西域的大月氏进行联合,于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张骞虽然并没有完成汉武帝交代的政治任务,但是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的交流,加速了丝绸之路的开拓。引进自西域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也丰富了汉族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