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1 / 1)

赋得自君之出矣

[唐]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解析

“赋得”是一种诗体,专指摘取古人现成的句子为题的诗歌。因为这首诗中的“自君之出矣”一句摘取自乐府诗杂曲歌辞名,所以诗名为“赋得自君之出矣”。首句摘取现成的乐府诗句“自君之出矣”,介绍了事情的起因,埋下了离别后的相思情调。第二句写爱人离开后思妇没有心思织布的生活状态,“残机”暗示时间之久,织布机已经坏了。后两句由情即景,用比喻的手法写思妇的心理活动,一方面是说思妇思念爱人,就像月亮一样越来越瘦;一方面也暗示了时间过了很久,月亮一天天残缺。

整首诗仅用一台残机、一个思妇就塑造了一幅寂寥的画面,饱含相思之情,语言清新淡雅,富有生活气息。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a,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b,枳花明驿墙c。因思杜陵梦d,凫雁满回塘e。

注释

a征铎(duó):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铎,大铃铛。b槲(hú):一种落叶乔木。c枳(zhǐ):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驿:驿站,古代为传递公文的人或过往官员设置的暂住、换马的地方。d杜陵:地名,这里指长安。e凫fú):野鸭。回塘:堤岸弯弯曲曲的湖塘。

解析

早上起床,出行的车马已经震响了马脖子上的铃铛。漂泊在外的人心里还在想念家乡。鸡叫声中,茅草店沐浴在晓月的余晖之下;人行走在布满寒霜的板桥上,留下串串足迹。槲叶落满了荒山的小路,枳花照亮了驿站的墙。我于是想起昨夜梦里见到的长安城,那一群群野鸭和大雁落满了弯弯曲曲的池塘。

这首诗是温庭筠离开长安经过商山时写下的。首联写早行的经典场景:一大早就起床了,听到驿站外面的车马铃铛响个不停,早行的人正忙着套马、驾车,而出门在外的人轻易地就被勾起了思乡之情。首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旅行之苦、客思之悲。颔联选取了鸡叫声、茅草店、晓月、足迹、板桥和白霜等六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早行图,既有听觉描写又有视觉描写,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路途的艰辛和思乡的忧伤都包含其中。颈联写路上所见,其中“明”字的意思是,早起的天光还没有太亮,显得白色的枳花有一种照亮了墙壁的错觉。尾联用梦回故乡来表达思乡之情,呼应首联。

语文小课堂

花间词派主要活跃在晚唐和五代时期,因为《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选取了晚唐至五代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作品,共十卷,五百首。其中收录最多的是温庭筠的作品,他是花间词派的鼻祖。花间词派词风香软迷离,内容多是旅愁闺怨、合欢离恨,比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等,字字唯美,句句温柔,让人读来心动不已。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四年级上册)

解析

活着的时候要当众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魂中的英雄。到现在还在悼念西楚霸王项羽,因为他不肯为了苟活而逃回江东。

诗人李清照得知丈夫赵明诚在战乱时临阵脱逃的举动,深深感到耻辱,在经过乌江的时候,想起项羽宁死不愿苟且偷生的精神和气节,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同时,诗人也是在借古讽今,抒发对朝廷苟安江南的悲愤之情。

前两句直抒胸臆,震撼人心,饱含了一种顶天立地、无惧生死的英雄气概,一个女子在这里显示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后两句化用典故,追思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指出他不是“不能”而是“不肯”逃到江东去,反衬宋朝当政者的苟安态度,强烈对比之下,讽刺意味更浓。

语文小课堂

项羽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说法。巨鹿之战的时候,项羽率领军队渡过漳水,然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去,只带上三天的补给去迎战秦军。他手下的士兵被激发出了超强的战斗力,几乎以一敌十,最后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这就是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

[唐]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a,楚客相思益渺然b。汉口夕阳斜渡鸟c,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d,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释

a汀洲:水中的小洲,指鹦鹉洲。b楚客:在楚地漂泊流浪的人。c汉口:这里指汉水流入长江的地方。d孤城:指汉阳城。角:号角。

解析

诗人被贬官,中途从夏口出发来到鹦鹉洲,触景生情,想到西汉时贾谊曾经被贬到长沙,就以此来自喻,表达幽愤的心情,词句哀婉凄清。

前六句以写景为主,写诗人沿途的所见所闻。鹦鹉洲没有风浪,也没有云烟,漂泊到楚地的诗人思绪渺然深远。汉口沐浴在夕阳的光辉下,归来的鸥鸟在江上斜着飞过。洞庭湖秋水浩**,远处与天相连。孤城后的山上传来阵阵号角声,孤树对着江面,那里停泊着夜晚暂留的客船。苍凉的景色引发了诗人悲凉的情绪,在最后两句中,他想到了贾谊忧心汉室,多次上书,却未被采纳,反而被贬谪到了长沙。他以贾谊暗指自己,委婉地道出了写诗给元中丞的意图。

桃源行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a,两岸桃花夹古津b。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c,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d。月明松下房栊静e,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问神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f,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g,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注释

a逐水:挨着溪水。b津:渡口。c隈(wēi)隩(yù):曲折幽深。d物外:世外。e栊(lónɡ):窗户。f灵境:仙境。g自谓:自己以为。

解析

在这首七言乐府诗中,诗人以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为基础,进行了艺术上的重新创造,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

前四句是第一个画面,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的“渔舟逐水图”:渔舟在青山绿水中前行,夹岸的桃花林落英缤纷。五六句写渔人弃舟登岸,到达了桃花源。这两句是过渡句,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接下来两句,桃源的全景展现出来:远远看到茂盛的树木层层聚集,近看家家户户门前都有鲜花翠竹。描写由远及近,云、树、花、竹,美得让人目不暇接,一股和谐安宁、生机勃勃的氛围油然而生。接着,人物开始出场:桃源中的人和外来的渔人发现了彼此的不同。然后展现了桃源中的景色和各种生活场景:夜晚在月光和松影下的寂静和安宁,白天在艳阳、云彩笼罩下的热闹,各有各的美。桃源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充满了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他们对外来客表现出了惊奇和热情,也表达出他们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八句写渔人离开桃源后怀念却再也找不到的怅惘,融情于景,把人物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a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三年级下册)

注释

a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山东:这里指华山以东。b茱萸(yú):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有浓香,古人每到重阳就会佩戴上来辟邪。

解析

独自漂泊在外,在异地他乡作客,一到过节就会加倍思念亲人。在远方能够想见兄弟们登高祈福的场景,大家头上都插着茱萸,唯独少了我。

这首诗是诗人王维十七岁游历长安的时候写的。首句中的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渲染了他作为漂泊浪子感受到的孤独凄凉和陌生环境对他的排斥。第二句自然而然地引出思念家乡的感情,一个“倍”字突出了感情的强烈。后两句独辟蹊径,不直接写思念兄弟,而是遥想兄弟登高、遍插茱萸而独缺自己的情景,用兄弟们团聚的热闹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凄凉,表达出不能与亲人团聚的伤感、凄凉之情。

语文小课堂

王维初入官场的时候,担任掌管音乐宴饮事务的官职,上司是得宠太监高力士的亲戚高凤成。高凤成见王维没有奉承自己,怀恨在心,就利用职务之便陷害他,把给宰相府训练舞狮队的任务交给了他。结果,舞狮当天,所有狮子的衣服都变成了黄色,这就犯了忌讳,因为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观看舞黄狮。王维因此被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