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1 / 1)

忆江南三首·其一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b。??

能不忆江南?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三年级下册)

注释

a谙(ān):熟悉。b蓝:植物名,品种很多,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绿染料。

解析

江南真是美好啊,那里的风景我已经很熟悉了。太阳出来时,江边的花红得赛过了火焰;春天来临时,清澈的江水就像蓝草一样碧绿。叫人怎么能不想念江南呢?

词人白居易曾经游历过江南,后来回到了洛阳。晚年的时候,他厌倦了官场生活,怀念在秀丽的江南体验过的自由美好,所以写下了这首词。全词以追忆的情怀,描写了白居易曾经熟悉的江南春景。

首句一个“好”字总领后文,把词人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总括其中。接着,词人围绕“江”来展开画笔,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图:日出百花争艳、生机勃勃,春来江水**漾、碧波万顷。这些描述都体现出了江南春色的浓艳和热烈。“红胜火”“绿如蓝”采用异色相衬的手法,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深受震撼,印象深刻。结尾一句收束全词,再次咏叹江南令人怀念,韵味悠远深长。

语文小课堂

相传,白居易晚年的时候非常欣赏李商隐的作品。有一次,他喝多了,叹着气说:“如果我死后投胎转世,希望能做李商隐的儿子。”后来,白居易在七十五岁的时候去世,数年后,李商隐的大儿子出生了。李商隐认为这是白居易的转世,就给大儿子取名为“白老”,来纪念白居易。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a,今朝**思无涯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

a龌(wò)龊(chuò):窘迫,困顿,指多年来的困窘和抑郁。不足夸:不值得说出口。b**: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解析

诗人孟郊多年来穷困潦倒,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他周游各地,也没找到施展抱负的地方。到了四十六岁的时候,他终于考中了进士,不禁欣喜若狂,一扫以前的抑郁不得志,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别具一格的《登科后》,诗中洋溢的酣畅淋漓的喜悦之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前两句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心情,把以前的怀才不遇和困窘一笔带过,着重刻画了此刻内心的狂喜。数十年的困顿生活因为一朝得中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诗人多年积攒的愁闷一下子烟消云散,只剩下了说不出的畅快。后两句是第二句中“**思无涯”的具体表现。诗人表面上说“春风得意”,实际上得意的不是春风,而是诗人自己。“马蹄疾”不一定是马真的跑得很快,而是诗人因为心情愉快,所以一切事情在他眼中都变得轻松了。他踌躇满志,感觉自己一天就能看尽长安的风光。“一日看尽”明显是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为的是刻画人物志得意满的心情。

语文小课堂

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因为采取的是分科取士的方法,所以叫科举。唐代延用隋制,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到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一共存在了一千三百年。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a,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年级上册)

注释

a锄禾:给禾苗锄草。

解析

正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农民还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汗水滴落到禾苗下的土里。那些浪费粮食的人,有谁知道餐盘中的粮食,每一粒都是这么的来之不易呢?

首句以农民辛苦劳动的场景开篇,一幅烈日炎炎、农夫辛勤劳作的图卷展现在读者眼前。第二句是细节描写,详细描绘了农民汗水滴落的画面,呼应前面所写的农民种植庄稼时的辛苦。后两句是耐人寻味的评论,“谁知”一词具有讽刺和控诉的意味,表示农夫的辛苦明明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却有人刻意忽视,不以为意。

这首诗流传广泛,妇孺皆知。它并没有说教似的讲道理,而是选取经典鲜明的场面,采用虚实结合、正反映衬的手法,以具体的形象感人。它对骄奢**逸的人做出的诘问和控诉也虽不是非常激烈,却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

语文小课堂

据说,有一天,李绅和朋友一起登上了城东的观稼台。两个人看着远处的田野,心潮起伏。朋友首先作了一首诗,意思是但愿升官就像登台阶这样快。而李绅看到的却是田野里的农夫在烈日下辛苦锄地的场景,他深受震动,脱口而出的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a,属国过居延b。征蓬出汉塞c,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d,长河落日圆e。萧关逢候骑f,都护在燕然g。

注释

a问边:到边塞视察,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b属国:即典属国。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c征蓬:被风吹得到处飘的蓬草,这里指诗人自己。d烟:狼烟,遇到敌情时报警的烽烟。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被风吹散。e长河:黄河。f候骑:军队中负责侦察和联络的骑兵。g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燕然:古山名,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战事的前线。

解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天,诗人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作为监察御史去边塞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他在路途中被大漠雄奇的风景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在描绘壮丽景色的同时表达自己悲壮的心情。

首联交代事件,诗人单车单骑从长安出发,前往边塞慰问,要去的地方比居延还要远。颔联写自己像被风卷起的蓬草飘出汉塞,又像归雁飞入胡地的天空,情景交融,悲壮和凄凉之情流露笔端。颈联镜头一转,出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画面变得开阔宏大,雄奇瑰丽。“直”“圆”二字让气象变得更加雄浑,让人的心胸也变得开阔。尾联写半路遇到侦察骑兵,对方说统帅正在前线坐镇。

在这首诗中,王维一改之前追求宁静冥思的写诗特点,笔下描绘的景物美丽辽阔,抒发了自己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语文小课堂

王维不但作诗很厉害,还是个了不起的画家。据说,王维曾为岐王画过一幅巨石图,虽然只有简单的几笔,却栩栩如生。岐王非常喜欢这幅图,时不时就会取出来欣赏,仿佛自己进入画中,并游览了一番一样。一天,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突然,“轰”的一声,一个东西冲出了岐王府邸的屋顶,飞上了天空。众人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等见到巨石图的空轴时,才发现原来飞走的是画中的石头。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解析

经常会想起那时在溪亭玩到傍晚才回家,因为玩得太入迷而忘了回家的路。直到尽兴了,看到天晚了,才划船往回走,一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深处。待到奋力划出,却吓得栖息在荷塘边的水鸟都飞了起来。

在这首小令中,词人回忆了少女时代一段愉快游玩的经历,展现了她当时自由欢快的生活状态和热爱自然的情趣。词人没有刻意地写景,而是用游玩过程中的几个片段描绘出了一幅日暮晚归图,侧面衬托出溪亭景色之美。

开篇“常记”二字总领全词,引出词人对往昔的追忆,并点明了地点和时间。“沉醉”“兴尽”可见溪亭的景色之美,让人沉迷。“晚”和前面的“日暮”呼应,“误入”与前面的“不知归路”呼应,表现出词人玩得太忘情了。两个“争渡”连用,表现出词人紧张和焦急的心情。被惊吓得飞起来的水鸟把气氛推向了**,让整个意境得到了延展。

整首小令用词简练,语调平淡悠然,却内容丰富,把事、情、景熔于一炉,写得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

语文小课堂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在文学方面自小就受到父母的熏陶。后来,她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夫妻两人都喜欢读书、藏书,每次吃过饭后都要一起煮茶,然后用比赛背书的方式决定谁先喝茶。李清照的记忆力很强,往往很轻易就能说出某个典故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他们玩得太开心了,往往茶水还没喝到嘴里就洒到了身上。后来,人们就用“赌书泼茶”来形容夫妻美满的爱情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早发白帝城a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三年级上册)

注释

a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

解析

早晨离开耸立在彩云之间的白帝城,一天之内就可以到达千里之外的江陵。江水两岸猿猴的鸣叫声还在耳边回响,轻快的小舟已经行驶过一重重青山了。

李白被流放夜郎,途经白帝城时,突然接到了朝廷大赦天下的号令。他惊喜异常,然后坐船向东,前往江陵。为了表达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他写下了这首《早发白帝城》。

首句写白帝城地势高,就好像耸立在彩云之间。“彩云”一词可见当时的天气很好,情景交融,诗人的心情也很好。因为从白帝城到江陵,地势是从高到低、顺流而下的,所以船走得很快。第二句就写行船迅速,远隔千里的江陵一天就到了。“千里”“一日”让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句用猿声和万重山来衬托船速很快。一个“轻”字有两重含义,一是写出船的轻盈快捷,一是传达出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语文小课堂

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李白正在庐山隐居。唐玄宗的儿子永王率领大军平定叛乱时,邀请李白下山为自己效力。李白很高兴自己有了报国的机会,就答应了邀请。后来,唐玄宗的另一个儿子当了皇帝,开始排挤永王。两兄弟开始内斗,永王败,所以追随永王的李白受牵连,被判流放夜郎。

元 日a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千门万户曈曈日c,总把新桃换旧符d。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三年级下册)

注释

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②屠苏:指屠苏酒,古代常在元日饮用。③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逐渐变亮的样子。④这一句是说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春联的前身,古代新年时会在大门上悬挂桃符,用来辟邪。

解析

在爆竹燃放的响声中,一年又过去了,人们在屠苏酒的香味中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暖意。家家户户在旭日的照耀下,用新的桃符换下原来的旧桃符。

这首诗描写了民间百姓除旧迎新的景象,刻画了燃爆竹、喝屠苏酒、换新桃符等富有生活气息的经典场景,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对新生事物的欢迎。

首两句写古代春节的经典习俗,“爆竹”“屠苏”是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物品。第三句中的“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旭日,家家户户都被春天的太阳照耀着,给人一种生机勃勃、蓬勃向上之感。最后一句指家家户户都用新桃符换上了旧桃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揭示了“除旧布新”的主题。

语文小课堂

古人在不同的节日要喝不同的酒。八月桂花香,人们顺应节气,酿酒时加入桂花,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桂花酒。春节时,古代有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的习俗,认为屠苏酒可以祛病强身和辟邪。到了端午节,人们还要喝雄黄酒。人们普遍认为,雄黄酒有驱妖辟邪、杀虫解毒的功效,所以有“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