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柳
[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a、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b,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年来,应折柔条过千尺c。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d。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e。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f,津堠岑寂g。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
a隋堤:隋炀帝时所建的汴河之堤,是北宋时到京城必走的路。b故国:指故乡。c柔条:指送别的柳枝。d榆火: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旧俗寒食禁火。唐代时清明节皇帝要取榆、柳之火赐给大臣。e迢递:遥远。f别浦:指送别之处的水边。g津堠(hòu):渡口守望的高台。岑寂:清冷寂寥。
解析
柳荫连成一条线,柳丝在轻烟中摆动。在隋堤上,见过多少次柳条拂水、柳絮纷飞、依依惜别?登高眺望故乡,谁认得我这个长期漂泊在京都的人?在十里长亭,一年又一年,折下的柳条应该有上千根了吧。
我趁着有空去寻找以前的痕迹,又在哀怨的音乐中饮酒,灯光照耀着离别的宴席。寒食节在梨花和榆柳的催促中来到。我怀着愁绪看着船像风中的箭一样离开,一半竹篙插进温暖的水里。等船上的人回头再看,船已经过了好几个驿站,而送别之人已经远在天边。
我心中痛苦,离恨聚积。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渐渐沉寂。夕阳悠悠地照着,仿佛春天没有尽头。我怀想以前我们在月光下的水榭携手游玩,在飘露的桥头听人吹笛。回想往事,就像在梦中,泪水暗暗流下来。
这首词是周邦彦自创的新声,全词以柳起兴,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描绘了柳树之景,寓情于景,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
作者小传
周邦彦(1057年—1121年),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年纪还小的时候就展露出才华,精通音律,能自己创作曲调。他写的词在北宋婉约词派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词风富丽精工,被认为是词坛正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语文小课堂
周邦彦是宋朝有名的才子。相传,他因为写了一首词,得罪了当时的皇帝宋徽宗,宋徽宗就要把他贬出京城。周邦彦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写了这首《兰陵王·柳》。有人把这首词唱给宋徽宗听,宋徽宗听后,觉得周邦彦确实是个人才,就赦免了他,还让他做了大晟府乐正(主管朝廷礼乐事务的官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a,偏惊物候新b。云霞出海曙c,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d,晴光转绿(上艹下频)。忽闻歌古调e,归思欲沾巾。
注释
a宦游人:在外做官的人,这里指陆丞和诗人自己。b物候:景物变化的特征。c曙:天刚亮。d淑气:暖和的气候。黄鸟:黄莺。e古调:指陆丞所写的《早春游望》。
解析
诗人在江阴县做官的时候,有一个叫陆丞的晋陵人写了一首《早春游望》,诗人就作了这首诗来唱和。在诗中,诗人抒发了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思归的感情。
首联就发出感慨:只有在外做官的人,才会对异乡自然物候的变换感到惊奇。“独有”“偏惊”已经暗含了思乡的感情。颔联和颈联描写诗人在江南所见的春景,“出”“渡”“催”“转”四个字具体描绘了物候的变化。尾联提到陆丞的《早春游望》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与首联呼应,点明诗人思乡的主旨。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用字讲究。
作者小传
杜审言(约646年—708年),字必简,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诗圣”杜甫的爷爷,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合称“文章四友”。他擅长写五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语文小课堂
唱和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唱”是指吟咏歌唱,“和”是回应,就是一个人先写一首诗,另一个人根据第一个人的诗回一首诗。第二个人所写的诗要在内容、体裁、韵脚上都与前一首一致,这对写作功底的要求很高。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a。金陵子弟来相送b,欲行不行各尽觞c。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
a吴姬:指吴地酒店卖酒的侍女。压酒:新酒酿好后需要压糟取酒汁。b子弟:年轻人,指李白的朋友。c欲行不行:要走的人和不走的人。尽觞(shāng):喝尽杯中的酒。觞,酒杯。
解析
风吹着柳絮,满店都是香气。吴地卖酒的侍女压好了酒后邀请客人来尝。金陵的年轻朋友都来送我,要走的人和留下的人都频频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请你们问问这向东的流水,离别的情绪和它相比到底谁短谁长?
李白离开金陵去扬州时,写下这首诗赠送给来送行的朋友。全诗虽然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表现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前四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言辞恳切地述说离别之情。“柳花”说明时间在暮春,“金陵”点明地点在江南。一个“香”字串联起店内和店外。风吹柳花,吴姬压酒,香气满店,好友送行,景美、酒好、人好,让人不禁产生留恋之情。
结尾两句把离别之情与东流的江水相比,化抽象为具体,以问句来融情于景,构思独特,让人觉得余韵无穷。
语文小课堂
在唐代,特别是唐代中后期,饮酒之风盛行,几乎各个阶层都喜欢饮酒,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唐代的酒文化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且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诗酒文化。诗酒文化最好的代言人就是李白,杜甫曾写诗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下册)
解析
街上细密的春雨滋润细腻得如同酥油一样,远远看去,一片草色若隐若现,近看时却好像没有。一年之中最美的时光就是早春了,远远超出了绿柳满城的盛春时节。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因为张籍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所以叫张十八。这首诗就像是一幅淡雅朴素的早春图,画中有浅浅的嫩草和蒙蒙的细雨,空灵传神。
首句中的“天街”指的是洛阳城内的定鼎门大街。因为是“早春”,还没有出现百花争艳的盛景,所有的事物在春雨的笼罩下显得朦朦胧胧,有一种静谧的美。诗人把春雨比喻成滋润细腻的酥油,突出了雨丝的细、雨势的小。第二句写雨中小草:早春的小草刚刚萌发,在雨雾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形成一种似幻似真的视觉效果。三四句中,诗人用盛春时候的景色与早春的景色对比,赞美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时候,即便是一抹淡淡的春意也会让人觉得振奋,诗人在这里准确地表达出了早春给人们带来的欣喜之情。
作者小传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主张“以文为诗”,作诗讲究新奇,并多发议论。他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语文小课堂
韩愈比张籍小几岁,却是张籍的良师益友。他引荐张籍进士及第,后来又推荐张籍为国子博士等,在张籍穷困潦倒的时候多次伸出援手。但是,韩愈并不认为自己是张籍的恩人和老师,而是和他平等地交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呈”字意思是“恭敬地送给”,从中就可以看出韩愈对张籍的态度。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a,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下册)
注释
a渭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位于渭水北岸,是秦时的咸阳城,汉时改名叫渭城。浥(yì):润湿。b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解析
渭城的早上下了一场雨,润湿了路上的尘土。驿站前面的柳树在春天的时候格外清新。请你再干了这一杯酒,向西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这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后被编入乐府,又叫《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被人们广为传唱。唐代在安西设立了统辖西域地区的都护府,有人要离开长安去安西的时候,人们大多在渭城送行。
前两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的环境。“柳”象征离别,古人讲究折柳送别。“浥轻尘”“柳色新”,描绘的画面清新明朗、素朴清雅,具有诗情画意。后两句写离情,“更尽”二字承载了送行的人惜别、劝慰、体贴、关怀之情,情感真挚深厚。全诗用词简单,意象常见,但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能千古传诵,久唱不衰。
语文小课堂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西头,北面相对的是玉门关。从汉代开始,阳关就成为从内地通往西域的通道。唐朝时期因为国力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比较密切,从军或出使阳关以外的地方都被盛唐人认为是壮举。
闺 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a。忽见陌头杨柳色b,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a凝妆:盛装。b陌头:路边。
解析
闺中的年轻女子不知道什么是忧愁,在一个春日里,她盛装打扮去登翠楼。忽然看到路旁的杨柳变成了新绿色,她才生出后悔之意,觉得当初不该叫丈夫去参军谋功名。
在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闺中少妇的一个生活小片断,描写了少妇从“不知愁”到“悔”之间细微的心理变化。前两句交代时间是“春日”,闺中少妇“不知愁”,盛装打扮出游,暗示了女子轻松愉快的心情,刻画出一个天真烂漫的年轻女子形象。第三句写登楼后所见,“忽见”一词暗示了转变的突然,春日里有很多景色,抓住少妇眼光的却出乎意料。“杨柳”在古代象征着离别,为后面写离思做了铺垫。最后一句中,“悔”字画龙点睛,与前面的“不知愁”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此时少妇的愁很深、很重,刻画细腻、精准。
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a,黄縢酒b。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c,几年离索d,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e。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释
a红酥手:红润白皙的玉手。b黄縢酒:宋代官酿之酒,因用黄纸或黄罗帕封口,故名。c一怀:满怀。d离索:离别,分散。e鲛(jiāo)绡:指丝帕。
解析
红润白皙的玉手,送来黄縢酒。满城春意盎然,宫墙旁边柳条飘动。东风太可恶了,把两情相悦的欢情吹散。我满怀愁绪,分开的这几年一直感到萧索,只是后悔曾经的决定:错!错!错!
眼前的春色跟以前一样,人却消瘦了很多。胭脂被泪水化开,浸湿了手中的丝帕。桃花凋落,池塘阁楼也空了。从前许下的山盟海誓还在耳边,却连想给她送封信都很难,只能痛苦叹息:莫!莫!莫!
这首词是陆游在沈园邂逅前妻唐琬时,有感而发,在沈园的墙壁上写下的,词中满含着对前妻的思念之情,感叹自己与她分离后十分痛苦,感情真挚动人。词的上阕追忆两人曾经度过的美好生活,悔恨做出了分开的决定。“东风”是一种比喻,暗示词人与爱人是被迫分离的,结尾连续三个“错”字把沉痛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下阕回到现实生活,抒写自己对前妻的深切思念和痛苦的心情,结尾连用三个“莫”字,写出了词人的无可奈何。
语文小课堂
唐琬曾经是陆游的妻子,两个人感情非常好,但是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琬,迫使他们分开了。陆游另外娶妻生子,唐琬改嫁赵士程。几年后,陆游在沈园偶然遇到了前妻唐琬,心里痛苦不堪,就在墙壁上写了这首《钗头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