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1 / 1)

齐安郡后池绝句

[唐]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a,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b,鸳鸯相对浴红衣。

注释

a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之绿。b尽日:整天。

解析

碧绿的菱叶和青翠的浮萍长满了整个池塘,让池水变得翠绿。黄莺唱着婉转的歌,在蔷薇花丛中跳跃。整天都没有人来观赏这蒙蒙细雨的景色,只有成双成对的鸳鸯在水中栖息。

在这首七绝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齐安郡后池细雨图,把明丽的色彩协调地搭配在一起,展现出夏日午后池塘的寂静幽深,如梦如幻。首句描写整个池塘长满了菱叶和浮萍,绿色填充了大部分画面。第二句诗人的视线从池塘转移到岸上。黄莺的叫声是听觉描写,以动衬静,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弄蔷薇”看上去活泼热闹,实际上更能反衬出后文没有人赏景的孤单寂寞。而且,黄色又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第三句写没有人赏景,却没有算上诗人自己,暗示了诗人得不到重用的失意和落寞,“尽日”更能表现出诗人的百无聊赖。最后一句的“红衣”与前面的绿色、黄色相衬,协调地搭配在一起,层次分明,色彩丰富。

语文小课堂

衬托也叫映衬,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修饰手法。运用衬托手法,能达到一种“烘云托月”的效果,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关系,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正衬是指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比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反衬则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比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用“蝉噪”和“鸟鸣”来反衬林静山幽。

江 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活后写的,通过描写一幅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来抒发轻松愉快的心情。

前两联描写幽静的自然环境,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清江流水曲折,燕子飞来飞去,鸥鸟相亲相近,营造出一种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氛围。颈联写生活的轻松惬意,妻子为棋局画纸,小儿子敲针做钓钩,构成了一幅天伦之乐图。看到这样的生活场景,诗人感到欣慰和满足。但是,他想到这样的生活背后的隐患,又觉得有点悲苦:只要能一直这样,我还求别的什么呢?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仕途已经看淡,却担心以后不会一直得到资助,读起来又有一点心酸。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a,蒸藜炊黍饷东菑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c,松下清斋折露葵d。野老与人争席罢e,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

a空林:稀疏的树林。b藜(lí):一种野菜。黍(shǔ):指饭。饷(xiǎnɡ):送饭。菑(zī):刚开垦的田地。c朝槿(jǐn):早上开花、晚上花谢的木槿。d清斋:吃素。葵:葵菜。e野老:指诗人自己。

解析

连续的雨天让山林潮湿,炊烟上升迟缓。做菜煮饭是为了送给村东开垦田地的人。广阔苍茫的水田上有白鹭飞过,夏日浓密的树荫中传来黄鹂鸣叫的声音。在山中修养身心,看木槿朝开暮谢;在松下吃的斋菜是早上采摘的沾露的葵菜。我已经过了跟人争锋的年岁,海鸥为什么就是不相信呢?

王维晚年在终南山的辋川山庄隐居,在那里写了很多山水诗。这首诗描写了辋川山庄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诗人淡泊闲适的禅修生活。首联写诗人所见的农家生活。颔联写田间风光,白鹭和黄鹂色彩鲜明,相得益彰。后两联写诗人的禅修生活和与世无争的心态,其中,“海鸥何事更相疑”一句化用了鸥鹭忘机的典故。整首诗构建了一幅开阔深邃、富有境界感的画面,清新明净,形象鲜明。

语文小课堂

鸥鹭忘机的典故出自《列子·黄帝》:有个很喜欢鸥鸟的人,他每天早晨都到海边和鸥鸟玩,鸟儿会成群结队地飞过来,落在他身边。后来,这个人的父亲跟他说:“我听说,鸥鸟喜欢跟你一起玩,你捉几只来给我,我也玩一玩。”第二天,这个人再到海边的时候,心里始终想着要捉住鸥鸟,鸥鸟们就只是在空中飞舞盘旋,再也不肯落下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人没有奸诈的心思时,连异类都愿意亲近他。后来就用“鸥鹭忘机”来比喻人淡泊隐逸,不被俗事困扰。

结客少年场行

[唐]虞世南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头。焰焰戈霜动,耿耿剑虹浮。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云起龙沙暗,木落雁门秋。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

解析

《结客少年场行》是内容描写游侠的乐府旧题。在这首诗中,诗人首先叙述了游侠的精神在于一个“奇”字;然后引用典故,叙述历史上有名的少年侠士的丰姿;最后感慨游侠都是为知己者死,而不是为自己谋名利。

开篇四句概括全诗的主旨,表明侠的精神之“奇”在于他们轻身重义,在于士为知己者死,在于不为私利。后面引用典故,展开叙述“奇”的具体表现:“殉知己”“一言重”“怀一顾”“千里至”“远相求”。“吹箫入吴市”引用了伍子胥在逃往吴国的路上吹箫乞讨遇到公子光,帮助公子光谋刺吴王僚的典故;“击筑游燕肆”引用了高渐离击筑刺秦王的典故。这两个人都在落魄的时候忍辱负重,坚持兑现自己的承诺。“寻源博望侯”引用了张骞杀敌立功的典故,引出后面游侠儿慷慨立边功的内容。最后八句写游侠儿并没有被艰苦的边关生活吓住,而是奋勇杀敌、报效国家,并引发“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慨,呼应开头。

语文小课堂

“士为知己者死”出自《战国策》,讲的是豫让的故事,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牺牲生命。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大臣智伯瑶被赵、韩、魏三家联手打败身死,家臣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瑶的知遇之恩,用漆涂黑身体,吞下炭火弄哑嗓子,埋伏在桥下刺杀赵氏家族的首领赵襄子,结果失败了,被赵襄子抓住。赵襄子被他的忠诚和执着感动,想招揽他。豫让拒绝了,只要求用剑刺三下赵襄子的衣服,表示自己为主人报了仇,然后就挥剑自杀了。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a,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b,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

a浓:指树影浓密。b水精帘:即水晶帘,精美又晶莹剔透。

解析

夏天的时候,绿色的树荫繁茂,白天要比其他季节的更长。亭台楼阁的影子倒映在池塘里。池水像水晶帘一样轻轻摆动,是因为微风吹拂。满架的蔷薇盛开,整个院子里都飘着沁人心脾的芳香。诗人描绘了一幅色彩鲜艳、情调雅致的山亭夏日风景图,表达了对乡村宁静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首句点明了季节和诗人的感受。“浓”字既暗示了树木繁茂,又暗示了时间是夏日午后。“长”是诗人在炎热的天气下觉得白天似乎格外漫长。第二句中,“入”字让倒影拥有了生命,就好像楼台也害怕夏日的炎热,所以躲进了池塘避暑一样,读起来让人觉得很轻快活泼。第三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阳光照耀下的平静水面比喻成水晶帘,微风吹来,水面波光粼粼,就像水晶帘在晃动一样。最后一句从嗅觉入手,写院子里的野蔷薇随着风吹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一院”既暗示了蔷薇花的芬芳,又照应了前面提到的“微风起”。三四句从细节来展现夏日山亭的清幽,也衬托出诗人悠然自得的闲情逸致。

作者小传

高骈(821年—887年),字千里,晚唐名将。他出身禁军世家,曾在咸通七年(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敌兵二十余万,后担任过五镇的节度使。

语文小课堂

高骈年轻的时候曾经在禁军中任职。有一天,他看见天上有两只雕并排飞过,就许愿说:“如果我以后能够飞黄腾达,就让我同时射中这两只雕吧。”然后他一箭射去,果然同时射中了两只雕。其他的人见了都很吃惊,从此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落雕侍御”(侍御的意思是侍奉皇帝的人)。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宋]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解析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被排挤罢官,到了今江西上饶的带湖隐居。他用浅俗幽默的语言描绘了自己闲云野鹤般的隐居生活。词题中的“效李易安体”,意思是学李清照的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特点。

上阕写雨后风景。千山被乌云笼罩,一场大雨来得快、去得快,很快就雨过天晴。斜阳挂在远处翠绿的树上,这样美丽的风景连画家都画不出来。酒店的门口挂着卖酒的幌子,山那边应该也有人家居住。在这么美的山水风景中,没有什么事来烦人,就这样舒服地度过这个夏天。词人借景抒情,情中有景,闲适的心情融入了这一幅优美的图画。

下阕写词人午睡醒来后的所见所感。窗外的翠竹、野鸟和词人一样自由自在,清净悠闲,环境的幽静反衬出词人心里的不平静。结尾词人向白鸥发问,在幽默中显出孤独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