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肝胆结石(1 / 1)

有一老太太患有胆结石,说自己在家治好了,我细问,说是连喝了七天苹果水,最后一天,又吃泻盐(泻盐是硫酸镁的俗称),然后拉了,便便里有一些细颗粒,再去查,结石没有了(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书文章涉及的药物和药方)。

有时候,在门诊不得不被一些偏方气死。

我对胆结石的治疗,开始并不在行,遇到的患者更多是患胆囊炎的人。

最早是2013年,我同学的母亲,因为心肌缺血,心前区闷痛找我看病。她当时畏寒,面青口唇白,胸闷气短,一派虚寒又气血亏虚的样子,我当时给开的处方是归脾汤加味,吃完之后明显改善。

一开始,我不太理解,为什么才五十岁,就亏成这样,又这样寒。

后来我才知道,她有慢性胆囊炎,只要胆区一痛,她就吃消炎利胆片(主要成分为穿心莲、溪黄草、苦木,主要功效是清热、祛湿、利胆。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胁痛,急性胆囊炎、胆管炎)。

消炎利胆片是凉的,她只顾着利胆,可是又不懂得温补,一味清利,久而久之,人的体质就寒了。

我并不是说消炎利胆片不好,我自己也常吃——只要我多吃点坚果,出现胆区痛,我就会吃消炎利胆片。

坚果油性大(另外我肉食要是吃多了也会引起胆区痛发作),油多就需要胆汁来帮助分解,所以胆会很累,一累着了就发炎,发炎就痛,我就得吃消炎利胆片。

我同学的母亲,只知清利,不知补益,只会泄法,不会补法,久而久之,人就泄虚了,心肌也跟着缺血了,如果她会用归脾汤送服消炎利胆片,那就不至于发展至心肌缺血。

当然了,这是后话。

其实前面我也说过,我岳母胆区作痛,我让她吃消炎利胆片,虽有效,但是易反复。

后来我给她改用大柴胡汤的汤药,症状就不再反复了。

其实有时候,我用的方子,会根据一些中成药的成分来自己组合。

以消石利胆胶囊和排石利胆胶囊为例:

消石利胆胶囊,具有疏肝利胆,行气止痛的功效。由醋北柴胡、青皮、黄芩、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烫)、大黄、白芍、郁金、茵陈、姜黄、醋三棱、威灵仙组成。功效是清热、解毒、排石,用于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炎、胆囊手术后综合征及胆道功能性疾病。

排石利胆胶囊具有疏肝理气、利胆排石的功效,由茵陈、柴胡、金钱草、龙胆、赤芍、郁金、蒲黄、大黄、五灵脂、芒硝组成。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这两款中成药的方,能被做成中成药,绝对是久经考验的成方,我常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用两款方的主要药物,再自行加减。

岳母的胆区作痛,我就给开过大柴胡汤加味,到这时,我还没有用在胆结石上。

某一天,有一女士胆结石引发胆绞痛,她去急诊,医院让她马上手术,不过她先到我这里来寻求保守疗法,我给她开了中药,用的就是大柴胡汤加味,后来她疼痛稍缓解,起码晚上能睡觉了,但因为石头太大,她还是去做了手术。尽管我没有治好她的胆结石,却让我对大柴胡汤有了更深的认识。

后来又有一位胆结石的患者来治疗,他胆囊炎有四个月了,同时有胆囊结石。

他有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口苦,早上口苦,很难受。脉是细涩。

我给他开的是大柴胡汤,我又怕大柴胡汤太泄他的气了,因为他的脉细涩,又加了点补气健脾的药。

服药后,他口苦、睡眠都稍有改善,但胆区的不适感没有变化,进食稍多胆区就不适。

于是我决定大胆一点,将补药去掉,专心利胆。具体方子如下:

柴胡2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生姜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鸡内金30克,金钱草30克,滑石10克,郁金10克,浙贝10克。

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没想到,去了补药后,他原先细涩的脉反而出来了,变成了弦脉,还浮大了起来,这是三焦通畅的表现。

最明显的反应就是,他用了这个方子后,胆区的疼痛、牵扯感和灼热的症状都减轻了。

既然对证,我就守方。

在上方基础上,我又加了鱼脑石加强化石。

他继续吃药,口苦越来越轻,到最后,口中竟然回甘,出现很舒服的甜味,而胆区基本感觉不到不适了,稍吃多东西也无妨了。

基于我前文的论述,我认为胆结石的问题与三焦痰湿有关,三焦湿热的人肚腩大多都大,三焦的痰湿无处可去,只能通过经络借道于胆,从胆排,久而久之,痰湿在胆处凝炼化为石块,堵塞胆道。

所以为什么胖的人,很多胆囊都有点小毛病,像胆囊息肉、胆囊炎或胆囊结石,这都很常见。

所以治胆要泻三焦痰湿,泻三焦痰湿可以用大柴胡汤,力度比较强。

以上是我个人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