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的社交
第一种是网络社交。
社会学家戈夫曼洞见了网络社交的本质:这是一个大剧场,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演员,通过各种符号自我美化,进行合乎他人期待的表演。演员时而组成剧班,相互配戏;时而深入观众,挑逗互动。
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最需要的只是情绪化的态度,比如一哄而上的赞美、趋之若鹜的围观,尽管这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
这种网络社交,也可以称为“点赞之交”。
第二种是泛泛之交。
很多人都有如下行为:过节要走亲访友,平日里要打理和同事的关系,有时被老同学邀请去聚会,甚至被某铁杆朋友拉过去凑个数……
再想想下面这个场景:你跑到一个聚会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嘘寒问暖,全程笑脸相迎,满屋子客套话,互相絮絮叨叨,敬酒、扫微信、留电话号码,但是三天之后就记不清对方是谁。这种是普通的社交,也可以说是无效社交。
第三种是不平等社交。
社交,其实是一种资源交易。
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太弱,就变成了单纯的“索取方”,公平交换的关系建立不起来,只是一种徒劳。
甚至如果你“用力过猛”,在别人眼里就成了“谄媚”“逢迎巴结”“点头哈腰”的人,最终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
仔细想一下,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被这种“无效社交”占用了。很多时候,使我们劳累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这种“无效的社交”。
真正的社交
社交场上,资源多的人喜欢与资源更多的人交往。当然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和资源差不多的人建立了社交关系,这才是“公平的交易”。从社交角度来说,这也是有效的社交。
你自己不优秀,认识再多优秀的人也没有用。你自己的层次,决定了你所处的层次。你永远只能和同一个层次的人在一个圈子。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结交别人,不如努力地提升自己。
我们正在从外求变成内求。外求就是求资源、求渠道、求关系,往往到头来却发现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内求就是将自己的精力都放在应该做的事上,将你的特长发挥到极致,这样自然就会把别人吸引过来,然后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的真正内涵。
价值交换
真正高效的社交,所有行为都围绕着我们提到的“价值交换”原理展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未来的社会是不需要社交的。凡是存在的距离,都是合理的。我们不需要刻意走近或走开,只需做好自己,该走近的早晚都会走近。
对每一个人来说,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更重要的事上、更重要的人身上。将你该做的、擅长做的事做到极致,自然就会把该吸引的人和事都吸引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