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理任何事情,都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不能为了某种暂时的需要,而放弃所有的原则,无所不为。
历史已经证明,无所不为的人不是臭名昭著,就是湮没无闻。如果一个人无所不为,那么假如他原来是个领袖,那么可能会因此而失去个人魅力,失去下属对他的信任。如果他是一个大臣,那么他可能因此而失去周围人对他的信任和最基本的尊重,虽然他一时并不会遭到损害,但是长期下去定会遭到恶报。
我们熟知的吕不韦、张居正、多尔衮都是政坛枭雄,但是他们做的某些事情超出了底线,最后都落得非常凄惨的下场。君子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无所不为会给自己埋下祸根。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根本目的是希望一个人能够活得有尊严,有所不为才能有尊严;希望有智慧,有所为才能够算得上是有智慧。
如果我们没有尊严地活着,那只不过是行尸走肉。而一个人如果没有智慧地活着,可以说是生不如死。
在历史上有不少的读书人,因为缺乏必要的智慧,到头来平庸一生。当然,极少数的人虽然在日后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但是他们在当时活得并不轻松,甚至连饭都吃不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智慧。而有所为,主要是指在好事上要有所为。只要做的是好事,就应该有所为。绝不能对好事置若罔闻。什么是好事,就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情,是坚持正义和公道的事情,是对弱势群体有利的事情。
有所不为,主要是损害道德、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不去做。做了这样的事情,我们是亏良心的。有所不为,需要一种坚持,一种对自我人性的克制,甚至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清醒,一种做人的良知。
有所为,有所不为,需要一种境界,一种非常恬淡的心。如果一个人的欲望过多,那么是很难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因为人一旦有了欲望,就会想着去实现这些欲望,就可能走一些旁人不愿走的路,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克制欲望,不该拿的不拿,不该想的不想,不该做的不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有一个通透的了解。
说到底,人还是应该活得现实些,因为只有活得现实,才能活得潇洒、充实。
甲是哪个部落的人
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到美国探险,结果当他来到一片森林时,他迷路了。这个时候,即使他手中拿着地图也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因为地图上根本就没有显示出这一地区。
无奈之下,他只好向当地的土著人求助。但是他想起来之前曾经有同事告诉他:这个地区有两个部落,而这两个部落的人说话正好是截然相反的,即甲部落的人说真话,乙部落的人说假话。恰在这时,他遇到了一个懂英语的当地的土著A,他问他:“你是哪个部落的人?”A回答:“甲部落的。”于是他相信了他。但在途中,他们又遇到了土著B,他就请A去问B是哪个部落的。A回来说:“他说他是甲部落的。”忽然间这个人想起来同事的提醒,于是他奇怪了,A到底是哪个部落的人,甲还是乙?
答:假设他是乙部落的,则与他不认识的B则为甲部落的,则A说假话,那么A回来说的:“他说他是甲部落的人”这句话应该反过来理解为:B是乙部落的,这就矛盾了;假定A是甲部落的,则他的话为真,并且与他不认识的B应该是乙部落的,那么B说的就是假话。所以A回来说:“他说他是甲部落的人”,正好证明B是乙部落的,因此这个假设成立。所以A是甲部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