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喝咖啡,有人说它味道香醇,有人说它回味无穷,还有人说它如同人生,虽然苦涩,却依然芬芳。人生亦如此,不如意十之八九,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经历了其中的过程,才可以享受到最终的快乐。充满了困苦和不容易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身在异乡的林徽因和梁思成本该彼此依靠,彼此取暖,享受这陌生城市中只有彼此的感觉。可就在林徽因以为两人的感情越来越稳固时,却爆发了从未有过的激烈矛盾,其实无非是旧事重谈。
在泰戈尔来中国时,林徽因和徐志摩的那场诗剧成为矛盾爆发的导火索。一个是文质彬彬的风流少年,一个是年轻貌美的灵动少女,两人深深陷入了剧情当中,忘我的表演引起了各大报社的争相报道,很多人开始说林徽因和徐志摩才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林徽因倒是没怎么将这些报道放在心上,因为她知道自己和徐志摩之间是不可能的。可这些报道却刺痛了梁家人的眼睛。因为这场戏剧表演而名声大噪的林徽因并未因此获得李夫人的青睐,而且梁思成母亲还认为林徽因是个不怎么讲究的女人。一个即将过门的儿媳妇,怎么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和别的男人眉来眼去,即便那只是演戏,可终究是碍眼的。
其实李夫人本来就不怎么喜欢林徽因,因为林徽因长得太漂亮了,又曾出国留学,不管是持家还是传统礼教,都不能和一直养在深闺之中的大家闺秀相比,在李夫人的传统思想里,女儿家还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好,女子无才便是德。
其实梁思成的大姐梁思顺也是不怎么赞成这个弟媳妇的。梁思顺是梁家大女儿,从小受尽宠爱,虽然梁思顺的童年经历过梁启超的落魄时期,可他从未疏忽过对女儿的教育。梁启超将她带到日本,亲自教她读书、写字、作词,甚至为了让她更好地学习数理化还建立了一间实验室。
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梁思顺成为杰出的人才,她长期担任父亲的助手。梁启超逃亡日本的那段时间,她担任父亲的日语翻译,帮助父亲阅报、读书、收集资料、做翻译等,梁启超在《双涛阁日记》中写道:“昨夜净夕不成寐,晨间卧听娴儿读书,久之睡去”,可见梁启超对这位女儿的信任。
除了帮助梁启超,梁思顺还承担着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的责任,她在家中的地位仅次于梁启超。梁启超一直将梁思顺视为自己最心爱的宝贝和家庭“脊梁”,梁家的大小事务他都会征求梁思顺的意见。
但是在梁思成和林徽因这件事上,梁思顺和母亲一样持反对态度。两个人在美国留学的那段时间,梁思成经常收到姐姐的信,信中的诸多言语都是对林徽因的责备,而且直接道出了母亲对这桩婚事的反对,而且以母亲病重、至死也不能接受林徽因为由让他和林徽因分手。梁思成每次收到姐姐的信的时候就感到非常为难。一边是自己的家人,一边是亲密的爱人,他很难取舍。
长期处在夹击状态下的梁思成倍感疲惫。特别是梁思顺的丈夫周希哲任职驻加拿大领事馆总领事时,由于距离较近,林徽因和梁思顺可以经常见面,而对于梁思顺的指手画脚,林徽因也是非常不满意,两个人常常吵得面红耳赤。
面对这种情形,梁思成很多时候不知如何应对,他从小在母亲和长姐的庇护下长大,处理事情的时候难免有些急躁。而林徽因自幼夹在母亲和姨娘中间,常年听着母亲的抱怨,也有着急躁、心直口快的毛病。
林徽因渴望自己的生活自由而无忧无虑,她不甘心成为笼子里的金丝雀,哪怕全天下的人都不理解她,她也要活出自我。正是因为她觉得梁思成懂自己,才会那么义无反顾地选择和他在一起。可是她没想到,因为家庭的诸多反对,梁思成竟然也开始劝慰林徽因,希望她可以变得更加倾向于中国传统的大家闺秀。
在林徽因的眼中,梁思成的劝慰就像是在暗示对自己的不满意,时间久了,两个人竟然经常因此而闹翻,最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两个人的性格都是那么倔强。
虽然两个人的关系很紧张,可并未向家人提及。由于争吵,林徽因一连几个月都没有和家人联系,多次写信却没有得到回复,林长民不禁起了疑心,只好一封封写下去,期盼女儿可以早点儿回信。
其实,担心的不只是林长民一个人,梁思永曾写信告诉梁启超两人吵架的事情,希望父亲可以好好劝劝哥哥,可是隔着大洋,梁启超也毫无办法,只好在心里暗暗期盼两个人可以早点和好。为了安慰林徽因,梁启超打算拟寄林徽因留学费用3000元作为补助,可却收到林徽因“请暂勿付邮”几个字。林徽因的回信让梁启超更加不安,但是站在三个年轻人中间的他也非常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和母爱相比,父爱更加深沉,虽然平时看不出他有多爱你,可是在你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他就会伸出那双大手扶住你的肩膀,带你走出困难。这场情人之间没有硝烟的战争整整持续了半年之久才终止。梁启超在给“孩子们的书”中还曾记述此事:思成对于徽音感情完全恢复,我听见真高兴极了。这是思成一生幸福关键所在,我几个月前很怕思成因此生出精神异动,毁掉这孩子,现在我完全放心了。他还说“思成与徽音,去年便有几个月在刀山剑树上过活!这种地狱比城隍庙十王殿里画出来还可怕,因为一时造错了一点业,便受如此惨报,非受完了不会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