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江楼感旧(1 / 1)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赵 嘏

江楼感旧

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旧年。

梦醒时分,被一缕从窗帘中透过的月光惊扰。于阳台仰望星光璀璨的夜空,一轮明月独挂中天。掬捧如水的轻寒,独品高处的孤寂。

银色的月光下,可否有我曾经的恋人,与我携手一同赏月,而今夜我却是独自一人。喧嚣的都市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没有属于我的喧闹和繁华。

我多么期待在我疲惫心累的时候,浩淼红尘中有那个她站在苍茫的远方,为我唱一曲红尘,为我点燃一盏心灯,在每一个孤月凉夜,为我洒下暖心的灯火,驱散俗事的纷扰,让我繁杂的心空灵澄澈,不染一丝俗世的纤尘。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记不得是哪年哪月就熟稔了这一句诗,如今依然可见曾经的日记本上工工整整抄着这首诗。

感人怀旧,是古诗里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唐诗宋词里咏月怀人者比比皆是。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些留传千载的妙词佳句,是诗情缱绻的诗人,在一轮明月上挂满的人间沉甸甸的思念,但凡高手之作,如拈叶飞花,皆可入心,因月怀人,古来有之。月圆人难圆,有几许遗憾又衍生出多少相思与缠绵。

这首诗的作者是赵嘏(约806~约853年),晚唐诗人,字承祐,今江苏淮安人。年轻时和李白一样四处游历,过着路迢迢走四方的日子,他性格也颇像李白,他豪放不羁,天马行空。唐大和七年(833年),他去长安考进士不第,从此后就寓居长安很多年。曾去岭表为幕府幕僚,后来返回江东(江苏镇江)。唐会昌四年(842年)他进士及第,于长安一年后东归,不久又返回,正式步入仕途,官至渭南尉,唐宣宗时卒于任上。

客居长安的岁月,他曾写下了七言律师《长安秋望》: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首诗意境浩淼悠远,风格清新扑面。诗人凭高望长安,笔下的长安秋色逼人,却透着清冷,景象壮阔却含着离情,并触发他心中的怀归情怀。客居他乡的日子,那响彻苍穹里的雁翅回声,那东篱沉默的**朵朵,那高楼的凄切笛韵,这一切的风景意象,无不勾起诗人的羁旅情愁。在他的心底,家乡,原本一直就是他心中最遥远的牵挂。

此一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是诗人的名句,《唐诗纪事》里记载,杜牧因此一句呼赵嘏为“赵倚楼”,想必杜牧一定欣赏这一曲《长安秋望》,一定是喜欢极了这一诗句,赞叹欣赏之余才送给诗人这样的雅号吧。

当我在这样一个乍暖还寒的春夜的夜半时分,重拾这曾经熟悉的诗句,巧合得很,恰逢正月十六,同样的月光如水水如天。视野中闯入一抹银光,那可是晚唐的那抹月光,便是独属于赵嘏的月光啊,那一夜的长安的月,是那样的清澈、皎洁透明。我就贪婪地借着这一满屋的月华,穿越历史的时空,细细品味一下作者的满腔思念。

是那样一个寂静月夜,想必诗人是深夜读书作罢,起身欲要安睡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毫无倦意。不忍惊扰他人,独自信步登上江边的小楼,夜凉如水,江风袅袅,举目望去,银白色的月光从万里高天倾斜而下,平铺在夜色下的江面上,夜阑人静,微风拂过,海面柔波如缎起起伏伏。

天光、浩月、万顷碧波交融在一起,如雾如幻。诗人的心也情不自禁地波澜起伏,情思渺渺,浩**千里。记得去年今日,也是这样的月色,也是这样的寂夜,我们曾携手同游,在这茫茫江边,一起吟诗赏月,填词作赋,如今明月依旧,却不知你漂泊何处?只留下我一个人怅然登楼。没有你,月是凄冷的;没有你,夜是漫长的。月光随意泼洒的寂夜,思念轻轻拨动我的心弦。此时此刻,我的心境宛如这清辉冷月一般寂寥清凉。

旧时景象,是那样的明了清晰,说不清从哪里慢慢涌起的思念,就这样如丝如蔓牵牵绊绊就绕到了我的心坎上,纠结得我的心隐隐作痛。蓦然间才悟得,原来思念如蚁,就这般无情地吞噬着我的心,那思念正在我的五脏六腑、骨髓血液里蜿蜒前行,多少怅惘多少离情别绪漫过了我的心头。

其实,离离合合不过是人间常事,可多情的诗人依然是那样的愁思缠绕。天光、月色、小楼、还有诗人孤独的身影,还有那正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的牵肠挂肚的念想。一首诗,一袭月华,一江春水,三位浑然呈一体,水乳交融般融合在一起。

并不是突发其想,我却意外地想到了另一首诗。这便是崔护的那首《题都城南庄》:

初春,沾染相思的季节。彼时的崔护,于桃花绚烂的季节邂逅了一场最旖旎的花事。他不过想讨碗水喝,却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美丽女子,没有任何矫情的开场白,只是一个瞬间的轻轻凝眸,她便撞痛了他的心。

她于门边那一次回眸,终是令这位多情的书生一念堕落,万劫不复。爱情就是这般神奇,有些人相处每一个朝夕却不曾有过心动的感觉。有些人,只是眼神的瞬间交汇,却能牵动彼此的心弦,心跳的感觉让我们留连忘返,坠入爱的轮回。

可是他不过一个应试的书生,功名未就,前途未卜,即便是刹那间的心动是这般让人心魂**漾,可是他不能给她一个未来,也不能给她安稳的生活。他未敢涉步于爱河便怅然离去。一年后他考取了功名,杯酒庆贺的时候他又一次想起了她。他故地重游,只为找寻昔日佳人,可是物是人非,旧时的门户还在,旧时的桃花依旧,花木扶疏,春光潋滟,只是昔日的女孩却不知何处。

这两首诗是这般惊人的巧合,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有各有彼此不同的风采。同为七绝,同是于今日忆往昔,把万千思绪推送到旧年,同是触景伤怀,睹物思人,而偏偏旧人不在,徒留旧时风景犹在。

彼时,赵嘏徘徊于江边高楼之上,望月;崔护踌躇于农家柴门之中,赏花。心里心心念念牵挂的人,都不在自己身边,都在彼此的缠绵回忆里。

叙述的手法也是如此这般惊人,如出一辙,都是在诗的第三句,提出设问,点明诗的主题,掀起诗人情感的波澜,“人面不知何处去”“同来望月人何处”。仅七字的诗,竟然有两个字是相同的,“何处”奇妙地都在诗的第三句呈现。最奇妙的是两首诗的末一句,都是在答非所问或是模糊地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赵嘏笔下的月色是何等澄澈洁净,崔护笔下的人面桃花又是何等的娇艳怡人。崔护的诗以浓烈潋滟奇芳,而赵嘏的诗以隽永淡远见长,此一曲七绝,作者可谓是别具匠心,奇思妙想。情与景默契交融,情与思细密轻缠,仿佛是一气呵成的诗,宛如这粼粼江水,让人读罢,不免情思悠悠。淡远的意境,让读者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就是那登楼望月的怀人之人。

首句的“独上江楼思渺然”,简简单单七个字,为读者清晰地交代了此番登楼的时间、地点、人物,所谓何事而来。一字重千斤,即刻点墨成诗,是这般简洁凝练,颇有大家的风采。

“月光如水水如天”这一句,可与初唐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媲美。彼时,王勃的这一句堪称千古名句,赵嘏的这一句,当仁不让。王勃画丹青临摹的是白天之景,赵嘏执素笔描绘的是月夜之景。

一个“水”字的叠用,不但不让读者感觉重复繁杂,反而奇异地为读者呈现了别样的赏读效果,真乃平淡中见奇妙,不得不为诗人的妙笔奇思感叹。

如此这般的叠字回环,于诗作平添了别样的风采,为这幅水月如天的美图锦上添花。自古儿女为情忧,似这般怅然的相思便顺理成章地挥洒于字里行间。

第三句的“同来”与首句的“独上”遥相呼应,暗示赏读此诗的人,这一首便是诗人故地重游,触景伤怀。“人何处”对应“思渺然”,人生活于这个繁华的世界上,离离合合本是平常事,时间是把挫刀,于冥冥之中就把同属于我们的岁月挫得面目全非,此景此情犹在心里,昔日的恋人或朋友却永远遁出了自己的视野或心海。再也捕捉不到关于她或他的任何消息,这究竟是不是物是人非,这究竟是不是人世无常呢?

似这般的人生哲理,都被诗人别出心裁地融入这短短的28个字之中。让这首出于名不经传的作者之手的小诗如一朵淡菊,于寂夜中绽放,暗香飘远。

我依然徜徉于夜色弥漫的阳台上,依然沉浸在赵嘏的小诗里,初春的寂夜,天边一轮明月洒下点点清凉,我愿在这繁华的现世,拂去白天的繁华,一个人轻轻踩碎这如水的银光,牵出我心中浓烈的思念。

诗赏罢,思绪依然纠缠于诗里。寂寞,融在月色里;相思,流淌在江面上。梦里他独桨孤帆,依然为往昔刀刻的岁月执着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