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长相思·汴水流(1 / 1)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白居易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里,一任流年似水匆匆过,青春韶华斑驳;长相思里,容颜斑驳,魂也斑驳。

长相思,本是词牌名。写过长相思的诗人有很多,李白、李煜、晏几道、欧阳修、陆游、陈子龙、纳兰性德等。这一首《长相思·汴水流》的作者是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居洛阳香山,故自号“香山居士”。他是继盛唐的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一生留有诗作三千六百多首,著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在中国文学史上盛名远扬,是唐朝优秀的文学家,亦是中唐时期的风流才子,他和元稹并称“元白”,留下一段历史佳话,二人唱和的诗篇更是让“元白”的故事锦上添花。后半生他与刘禹锡结下深厚的友谊,世称“刘白”。

他的诗歌题材多种多样,一曲《长恨歌》,卖得洛阳纸贵。一首《琵琶行》赢得万古诗名扬,让他在中唐的诗坛上一枝独秀秀出万年春。白居易75岁去世,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

他的诗篇万古流芳,名声远扬。而他一生官路坎坷,晚年官至太子少傅。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男子,他的事业无疑是成功的。可是爱情呢?他的初恋如烟慢慢蔓延了他的一生。他是至情的男子,亦是天生的情种。

那个唤作湘灵的邻家女孩,是他心系一生、情系一生的初恋情人。那段感情纯真圣洁刻骨铭心,那是白居易青春年华里一朵蓓蕾绽放的百合花。他本想给这个占据了他整个绚丽青春、自己情有独衷的女孩一个爱情的归宿,他本想娶她为妻,携手佳人步入围城,共剪西窗红烛,百年好合。

可是白居易不是生活在现世,只要两个人彼此相爱就可以相守。那时封建文人的婚姻注定了逃不掉封建锁链的束缚,封建文人的婚姻大多是遵循了父母之命,多半是违心的,不情愿的。贞元十六年,白居易29岁,他已中进士。他恳求母亲成全他与湘灵,但被母亲一口回绝了。旧时的女子封建观念根植于骨髓,白居易的母亲不能例外,她怎能同意自己已是官家身份的儿子娶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乡下女孩为妻?

白居易一气之下,忍痛离家。贞元二十年(803年)白居易在长安被授校书郎,按惯例须举家迁往长安。白居易不死心,恳求母亲让他和湘灵成婚。母亲再一次横刀阻拦,棒打鸳鸯,拒绝了儿子的请求,并在举家迁往长安时,禁止白居易和湘灵见面。

白居易像普天下痴情的男子一样,他放纵,他迟迟不婚,与恋人不得相见的痛苦让他写下了一首又一首凄婉的情诗。

白居易在《长相思》里送走了一个男子人生中最好的华年,这一年他已37岁,便和同事杨汝士的妹妹结婚。可是多情的白居易依然在思念着湘灵,在无数个无眠的长夜里他依旧在为湘灵写诗。曾经痴爱的女子注定要成为生命中的过客。有情人不能成眷属,这是刻在他心底的痛啊!

白居易也没有料想这一生还能再见到湘灵。在被贬江州的途中,白居易和夫人邂逅了四处漂泊的湘灵父女。昔日倾心相爱的恋人蓦然重逢,他已为人夫,而她依然未嫁。他已四十四岁,她已值不惑,半生情都成东流水。

自己已有妻室,有心纳她做妾,恐负了她一生痴守的情意,佯装潇洒,挥手作别吧?在人生的这个渡口,一首《逢旧》问世: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他爱她,却不能拥有她,他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情愿,还是负了她的花样年华。让自己倾心相爱的女子成为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可是又不得不放手,这种锐痛让人喘不过气来。

人生苦短,相爱中的男女都有太多的不得已,哪能凡事都由着自己的意愿?佳人已去,这颗心又该魂归何处?旧时的文人,遭遇仕途的不顺或婚姻的波折,矛盾与徘徊无以排解,一般都会选择寄情于青楼女子。他一边沉浸在旧情里痛不欲生不能自拔,一边肆意过着自己不羁的人生。难怪有人说,唐诗宋词的繁华都来自与青楼女子的风花雪月中。

白居易,亦是流连于青楼的一员,或与歌女吟诗作对,或是脉脉深情。年轻时太钟情,可终是情无所归。老了老了却又偏偏对狎妓乐此不疲,这究竟是对年轻爱情的失意的一种补偿,还是对旧礼教的一种反叛呢?都说白居易老了,依然不改年轻时的风流。或许,是年轻时的爱情刺痛了他的心,没有得到心仪的女子,他才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愫吧。

晚年时的诗人经历了起起落落,官路转向平坦,51岁任杭州刺史,54岁任苏州刺史,在他的诗里都有家中与歌妓作乐的记载:

不得当年有,犹胜老到无。

今夜还先醉,应须红袖扶。

年轻时太过痴情,老了,太过放纵和肆意。而他的诗则更加大胆和疏狂:不饮一杯听一曲,将何安慰老心情;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诗中的樊素和小蛮都是白居易的侍妾歌妓。这两位女子得以在史书中留名,实属罕见。樊素,亦是青春妙龄的女子,因善歌《杨柳枝》又名柳枝。

唐文宗开成四年,白居易已68岁。诗人老了,青春不再,风烛残年,又患有风疾。便遣散家妓,从年少时买进到二十五六岁时转出,樊素已陪诗人十几年,她的青春年华早已弥散在与诗人共度的年年岁岁里。

一朝分别,无论是诗人还是樊素都是不能忘情的。传说樊素和小蛮是同时转出去的。她们走后,诗人作诗曰:

两枝杨柳小楼中,袅娜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相依相伴,多有情愫在心中,一朝离别,纵有不舍又奈何。樊素与诗人作别时,泪流满面,无论诗人有多老,毕竟曾相依相伴。

诗人骑过的老马,在悲鸣,多情的樊素更是依依难舍。诗人终是命樊素离去。他老了,不能再耽误了她的青春,趁华年还在,他希望她能有一个好的归宿,也不枉相识相知这十多年。

白居易在《对酒有怀寄李十九郎中》有写道:

樊素走了,诗人的失落孤寂都在诗中展现无疑。诗人终是无法派遣这种失意与失落,挥笔写下这首《长相思》。樊素是杭州人,回乡必经之路便是吴山口。昔日的汴水河、泗水河,依旧滚滚东流,长安和杭州相隔遥远,昔日陪他饮酒吟诗的女子离开了,宛若这奔腾而去的江水,一去不回头。多少旧岁、多少恩情、多少缠绵、多少相思都付东远去。诗人的回忆在万般相思里沦陷,那弥漫在心底的相思漫延到古老的瓜洲渡口,一直蜿蜒到杭州吴山山口。

词的上阙,一连用了三个“流”字,诗人用简单的笔触巧妙地勾勒出江水的蜿蜒曲折,声声不息。那婉转低回那凄切的情韵,便也随江水倾泄而去。那南国绵延起伏的群山默默点头,起伏着樊素对诗人的眷恋,点点都似离愁别恨凝聚而成。

此一曲:“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下阙连用两个“悠悠,”把诗人万般愁思的绵长与强烈诠释出来。一腔思念,一腔愁恨,宛如这滚滚的江水没有尽头,直到你归来才肯罢休。无论诗人的思念有多深,失意有多重,碧水东流去,佳人已逝,妆楼空空。

简短一阙词,离人的行程,诗人的愁思,和谐舒缓的音律,直抒心意的告白,被诗人一阙言简意赅的词演绎得淋漓尽致。

天已晓白,相思未央,我仿佛看到头发斑白的乐天,正蹒跚着脚步,倦倚栏杆,沐浴在一袭月华,独依小楼遥望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