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赠卫八处士(1 / 1)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 甫

赠卫八处士

杜 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年少的时候能背很多诗,有时也仅仅是背诵而已。那时以为自己懂了,其实不过一知半解罢了。

这一首诗我却总记得其中的首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和末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而每一次读到杜甫的诗,总是身不由己地被他带到他所描绘的场景中。而自己也在思绪迷离中,幻化成诗人的模样,惟愿能在入诗的时刻能切身去体味诗人的心情。

我没有诗人那样丰富的人生经历,亦没有体验过那种颠簸动**的乱世,与烽火中的生离死别。生于和平年代里的我,更是一片空白。我喜欢文字,亦喜欢唐诗宋词。我喜欢在夜晚的灯下,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徜徉在诗人的动人诗篇里。或喜、或悲、或忧、或愁,爱诗人所爱,想诗人所想,愁诗人所愁。为诗人的人生遭遇而愤慨与不平,心酸与流泪,为诗人的恬淡生活知足与向往。

有时候总是感觉对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有些力不从心,总是感觉有那么多精美的诗句总是被古人说尽了。而每一次读到我喜欢的诗句,它总是在那样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扣动我的心弦。诗人的爱与恨、诗人的悲与苦,宛若一泓溪水缓缓地浸漫过我的心房。

苍天高,人寂寥,岁月催人老。“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我们生于这喧嚣的红尘之中,有多少的因缘际会,都会是在一些自己始料未及的瞬间。急匆匆奔行中,青春早已远离。十年青春贵美易碎,一寸华年一寸灰。曾经嘻嘻哈哈天真的女孩子早已步入中年,为人妻为人母。记得曾经有那么多的朋友,也都慢慢消逝在旧时光里。

总是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亦总是在梦里,或是在翻阅泛着季节枯黄的同学纪念册的时候,我会幻想能在都市熙熙攘攘的十字街头,邂逅我的朋友。

也不知道如若有一日能相逢于熟悉的时间熟悉的地点,却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还是相熟相知于当年。人生如参商二星,总是无法旋转到同一个桌面。宛若旭日东升,皓月就得坠下。世界很大,芸芸众生,曾经相遇已经是缘,不知道他年后能否重逢,日日相见却只是奢求。

我是一个羁旅在外的游子,一个寂寥的天涯客。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让我们一路奔行匆匆赶路。倘若真能相见,是不是彼此满脸惊喜地能唤出对方的名字后,就只剩下一句客套的寒暄,却再无他言。人生如梦,一转眼就是这么多年。

我们的人生、环境、生活已经没有多少交集。只是相约一起喝几杯淡酒,坐下来追忆前尘往事,追忆往昔似水流年,追忆我们曾经万马奔腾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我们会不会也像杜少陵一样,仰天长叹“少年弟子江湖老”。人生相聚如浮萍,转眼各自散。

在今夜,在万家灯火都依次熄灭的时候,让我枕着诗人的名字,梦回大唐,感叹于杜甫与卫八处士的相见。即便已是岁月悠悠,所有的记忆已经开始斑驳了旧日颜色。再次细品杜甫的诗,只任心底再掀起阵阵波澜。

756年安史之乱不久,安禄山叛军攻进长安。唐玄宗仓皇传位唐肃宗李亨,房琯受命于危难之间,被唐肃宗任命为宰相。安禄山叛军进犯长安,身为宰相的房琯向唐肃宗献计,向民间征用2000头牛,驾着战车,牛尾系鞭炮,想以火牛击溃叛军。可是事不随人愿,火牛奔向叛军阵营时,对面战鼓狂擂,牛群受惊,逃回,唐朝大军因此伤亡过半,大败。

杜甫那时正在京兆伊任上,他探亲时闻听长安已沦陷。便安顿好妻儿只身去投唐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押解回长安囚禁一年。后来,唐肃宗明鉴杜甫一腔至诚报国之心就任命杜甫为左拾遗,兼任工部员外郎。

左拾遗虽然只是一个八品小官,位卑权小,但这个职位让杜甫离大唐政局高层近在咫尺。如若不是他直言进谏,如若不是他得罪权贵,也许他会平步青云。他会安得荣华富贵,那么他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番模样,可是历史的脚步已经无法逆转。

房琯兵败一事,唐肃宗并未追究房琯之罪,但让一些朝臣心生不满。后来由于著名的琴师董庭兰还在房琯相府,房琯对董庭兰信任有加。偏巧董庭兰贪赃枉法被人抓住把柄,便有朝臣上书弹劾房琯,唐肃宗震怒,想罢了房琯宰相一职。

杜甫在房琯还隐于山中时,便和他相识,私交甚笃。现在又同朝为官,听说房琯要被罢免一事,杜甫便再三向唐肃宗进谏,并为房琯辩说,“罪细不宜免大臣”。唐肃宗大怒。于是杜甫的仕途人生出现大逆转,这件事为他的左拾遗官职,划上了句号。

乾元元年(758年),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个官职负责祭祀、礼乐、学校等事,杜甫心情郁闷。同年冬天便告假,到河南洛阳、偃师探亲。乾元二年(759年)三月,九节度使的军队兵败于邺城,杜甫自洛阳探亲返回途中,经潼关回华州,沿途路过奉先县。诗人少年时代的朋友卫八恰好居住在奉先县,杜甫便前去拜访旧日友人。一别数年,不曾相见。

诗人提笔以“人生不相见”开篇,洒下一片苍茫与悲凉。人生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宿命中难以同天。聚散本是天注定,真情永远两依依。一年一年春秋交替,一年一年又彼此错过,这些年,我们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真正相知的朋友却一直没有机会见面。

今晚能见到老朋友,与你挑灯共叙别后情愫,是何等的幸运,这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缘分啊。那份重逢的喜悦洋溢在诗人和卫八的脸上,轻轻晃动的烛光辉映着两张神采奕奕的脸。人生如奔腾的长江水浩浩****东流不息,淘尽了世事的艰辛与磨难,淘尽了颠沛与流离,只留下我们之间那份深厚的情谊在心底。犹记得,那年那月我们还都年少,我们在一起度过了那么长的青涩小时光。意外、惊喜、辛酸亦或感叹?他们久久凝视着对方。

弹指间,旧岁已从指缝间流过了。如今面对面,掬起一杯记忆的潮水,昔日的美好历历在目,都被骤然重逢的潮水**在眼前。还清晰地记得那年你说你不愿意入仕做官,才来到这偏远小城安身。而我,为了心中的理想远走他乡去了遥远的大都长安。那轰隆而过的青春真的有那么多的往事值得他们一起去回忆,去缅怀。那时,他们还都很年轻,怎么转眼之间就变了模样。

人生易老天易老,这些年梦一般就匆匆走过了,青春留给我们太多的恩赐,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不经意间,我们的鬓发都已斑白,这是岁月的印痕,我们无法抹去。

少年时代的朋友骤然重逢,却已恍如隔世。从前的我们情同手足,现在的我们依如往昔。故乡的你是否会经常想起,异乡孤独的我。这些年,世道坎坷,尘世多艰,你知道吗?当年的朋友大都各奔西东,故乡的发小已有几位不在人世。刚才推开你家小院大门时,你热情的惊呼让我胸中热流激**。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一时语塞。

惊叹杜甫不愧为一代“诗圣”,就这么短短的八句诗就能让人热泪盈眶,那如闲聊家常一样的诗句,于平淡中隐藏着汹涌澎湃的情感,浅浅吟出,却勾起读者无尽忧伤。窗外飘起小雪花,此刻我的心河却已激**起圈圈涟漪。

经年不见的故友重逢,自然离不开酒,斟几杯薄酒畅饮,让我们共话别来无恙,共诉重聚的衷肠。依稀中仿若看见了山中小院,简陋低矮的草房。诗人正与他的朋友坐在桌边举酒共饮,推杯换盏。曾经相熟的朋友,没有功利场的造作与虚假,逼仄的空间里唯有一股暖意在空气中弥散着,在彼此的心中回**着。几杯薄酒入肚,胸中感慨万分。

前十句诗人即兴抒情,下面的十句是诗人娓娓而谈叙事。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里评说这首诗,“首叙今昔聚散之情,次言别后老少之状,末感处士款情,因而惜别也。”

这一次相见,是相见,亦是离别。长久的离别是为了将来的相聚,而短暂的相聚只是为了离别。我真没想到时隔二十年,竟然还有机会登门拜访,你还能一眼认出我来,我真的倍感欣慰。记得那年在故乡和你握别时,你还是一个毛头小子,都还没有成亲,今天见到你,你已经儿女成行。你的孩子们很可爱也很懂礼貌,他们很和顺,很敬重父亲的老朋友,他们热情地拉住我的手,问我从哪里来。

看到你的孩子们,想到了我们年轻的时候,想和他们侃侃我们少年时的往事。三言两句都还没有说完,你便笑着吩咐他们张罗家常酒宴来招待远方的朋友,曾经的故交。寂静的春夜,细雨霏霏,才从门前田地里割来的韭菜,细细长长,新鲜含露,才蒸好的掺着黄米酒的米饭热气腾腾氤氲着满屋子的香味儿。

看似信手拈来的小诗,语言极平淡朴素,如话家常,可隐藏着的情感波澜却如冰下的河水,暗涌着。诗人奇思妙想,独具匠心,以如此新颖的手法写故友相会,却先言人生聚散,慨叹红尘多磨难。真正的朋友难以相见,自然过渡到“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一份情,由相见的满心欢喜欢转入慨叹“少壮能几时”,青春易逝,人生易老的悲愁与沉郁。

杜甫的诗,终是被一种忧郁笼罩着,那亦是晚唐的哀与愁所致。它的诗句总是那样情蕴悠长,沉郁顿挫,饱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吟唱着人生的悲喜交加。短暂相聚,他们一夜促膝长谈,却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戛然收尾。那一抹温馨,那一抹暖意,拉伸为让人回味悠长的反复咏叹。

人生聚散如浮萍,一程又一程,停驻、离别,万里关山,千里烟波。我们都知道,此一别,便是经年不得相见。他就是这么别出心裁地在诗句终结时,恰好押上开篇的韵脚,合上首句的节拍,不偏不倚,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