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廷杖之下苟全性命,又从阴谋暗杀中逃出生天,这时的王阳明正在走向南京的路上。王阳明躲了多年的父亲王华,此时就住在南京做官。正如前面交代的,由于王阳明得罪了权监刘瑾,殃及父亲王华,也被外放出京城,迁职到了南京作礼部尚书。
本来,这时的王阳明打心眼儿里不愿意去见自己的父亲。
由于自己年轻气盛、鲁莽冲动,不知官场仕途的险恶,不但没有光宗耀祖,反而自己几乎招来杀身之祸,还累及了自己的父亲。王阳明又是丧气、又是颓唐和委屈,他现在有一千个理由不想去。但有一个原因却让他必须去:他到南京的那天正好是八月十四。
中秋节要到了。
按照王阳明弟子冀元亨后来的记录,当满身征尘的王阳明来到南京城郊的时候,远远就看到家中的老佣人正在焦急地在家门口守望着。
当王阳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他看到的不再是儿时记忆中那个满口仁义礼智、面孔横眉竖目的父亲,而是一个满面慈祥、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这才惊觉:不经意之间,父亲老了。
而更出乎意外的是,原本等着一通呵斥和教训的他,却只听到父亲一声又一声激动的问候:“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王阳明实在忍不住,眼泪大颗大颗地掉落下来。他紧上前几步,扑通一下,跪倒在了老父面前,这次却不似以往,他少有地主动认错:“是我意气用事,不但自己把功名弄丢了,还连累了您。我对不起父亲大人!”
父亲和蔼地看着他宽慰道:“孩子,你是为了斥责权奸才这样做的。你做得对。”
接下来,就是王阳明在自己文集中记载的那一段少有的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时光。王府中秋节的家宴上,久别的亲人们相聚一堂、把酒言欢,把一切不快和不平都一时间抛到了脑后。
父亲还特意为王阳明准备了一个小节目:他聘来一位南京城有名的杂技演员,在家宴上表演戴头盔翻跟头。这可是个高难度动作,王阳明惊叹地问演员,你怎么做到的?演员答:我翻跟头的时候,脚跟要站定,牙齿咬紧,让太阳穴膨胀,然后头盔就戴住了,翻跟头的时候不会掉下来。王阳明明白了:父亲是用这个方式告诉他一个简单的信念:立定脚跟做事,咬紧牙关做人。
正德二年(1507年)中秋节的这一幕,在王阳明的一生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节点,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之后的王阳明,流放到贵州龙场,期间矢志不移,探究学问真谛,终于在龙场黑漆漆的夜空下,发出了“纵皆阴影,吾心光明”的呐喊,开创了震古烁今的阳明心学,立下赫赫伟业。
后人在说起前因后果的时候,也会捎带着说起王父的教子有方,用心良苦。然而在那个特殊的中秋节,真正打开王阳明黑暗的心扉,为他注入无尽光明的,其实是一个平凡人都知道的真理。
家,是永远的避风港。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深知阳明这一去,凶多吉少,条件艰苦这不必说,说不定宦官刘瑾还不会放过阳明,更何况阳明这孩子从小心气极高,自命不凡,这一致命的打击,他能挺得过去吗?“知子莫如父”,王华这几天也在冥思苦想,怎样鼓舞,鞭策阳明,让他顺利渡过难关。
第二天,王华把阳明叫到房中,抚摸着阳明的头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从小博览群书,一定知道‘大圣人’孔子在陈国讲学,因为没粮食吃,差点被饿死;司马迁为了编篡《史记》,在受刑之后仍能十九年间勤笔不辍。他们受得苦难比你多得多,都能挺过来,日后才能成圣成才。你也要先学学他们坚毅不屈的意志,在龙场蛰伏一时,以后一定会有冤屈昭雪的那一天。”
早已满脸泪花的王阳明连连点头,此时的他才深深明白:无论何时何地,慈爱的父亲都是自己坚强的后盾。
转眼之间已是十二月,王阳明恋恋不舍地离开父亲,去龙场赴任。王阳明从南京出发,经江西、湖南进入贵州东部的玉屏,再由玉屏经镇远、黄平、清平、贵定、龙里等地,于正德三年三月到达贵州龙场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