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年版,22.4万字)
△共4章:[1]追寻人生的意义;[2]体悟生命的本质;[3]人生在于自我认识;[4]获得人生的幸福与满足。本书是冯友兰先生关于人生哲思的散文,从人生的本质、自我的认知、人生的境界等多个维度,讲述他对于人生的独到理解。
〇命和运不同:运是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的遭遇,命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遭遇。
〇如果才不够,不能成为大学问家;命运欠好,不能成为一个大政治家。唯立志为圣贤,则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成功。
〇人生中的境界可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〇人所遭遇的环境,有利于展其才及施其力者,谓之顺境。相反的环境,谓之逆境。
〇在功利境界中,对付死的办法:求避免死、求立名、急求眼前的快乐、相信灵魂不死。
〇一人之成为大人物,至少要有两个资格:一、要有特别的才能;二、要别人相信他是大人物。
〇人生之目的是“生”,“生”之要素是活动。有活动即是生,活动停止即是死。活动之原动力是欲。
〇不量自己的才力,而恋居高位、任大事,这就是不道德的行为。其虽遇事尽心竭力,而仍不能免于道德上的责备。
〇“有之必然,无之不必不然。”
〇成功种类:[1]学问方面:有所发明与创作,如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大科学家等;[2]事业方面:如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事业家等;[3]道德方面:在道德上成为完人,如古之所谓圣贤。
〇关于青年修养:[1]要感觉责任;[2]要立定志向;[3]要注重兴趣;[4]要忘去成败;[5]要锻炼体格。
〇冯友兰,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28年至1952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等。
(2018年9月22日上午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