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35万字)
△共8章:[1]古代以前:中国地区考古略谈;[2]中国文化的黎明(公元前16世纪—前3世纪);[3]中国的中国(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4]东亚的中国(2世纪—10世纪);[5]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10世纪—15世纪);[6]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上篇(15世纪—17世纪);[7]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下篇(17世纪—19世纪中叶);[8]百年蹒跚(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〇这是中国文化成长发展的故事。中国文化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经历了无数的起起伏伏,从源头的细流,长江大河一路收纳了支流河川的水量,也接受了这些河川带来的许多成分,终于汇聚为洪流,奔向大海——人类共同缔造的世界文化。万古的江河,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〇万古长河,昼夜不止。
〇秦汉时代发展了精耕农业,也由此发展了以农舍工业为商品生产基地的全国性市场经济体系。庞大的市场网,依托于一个联系全中国的道路网。在这个巨大的网络上,僻远地点成为边陲,而边陲的隙地,则是网络系统最不稳定之处。
〇向西南夷开发的三条道路,实际上都从成都辐射下去。第一条大路是向西南进入了澜沧江;第二条是向南进入了红河以及西江,然后向西联系到缅甸,向南联系到广东;第三条则是正西方,朝向青康藏的一条大道。
〇茶作为饮料,于南北朝时已经风行。茶的原产地是中国西南部,汉代的“槚”,实是茶的原名。
〇宋代书院,盛时不下200所,其中颇有历百千年还存在的著名书院。真要比较中国与欧洲中东的大学制度,中国方面的国学、太学未必更比书院适当。书院这种“研究院”级的学术机构,在人类学术思想的发展上,有一定的地位。
〇明代,政治权力是绝对的皇权,思想体系是正统的朱子儒学,社会力量是占尽优势的缙绅精英——这是一个僵化的庞大的文化体系,压抑了内在力量发动修正的活力与生机。
〇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都会,除了南北两京,都是因国际贸易而勃兴,上海、天津与武汉,原来不过是小城镇,其勃然兴起成为重要都会,全因为它们是通商口岸。
〇“革命”一词,在古代是天命更易。在近代,政治革命通常意指:对于当时制度与秩序不满的人群,秉持一定的理念,由下而上发动群众力量,推翻统治者,建立新政权,而且随着新体制当权,通常还进行社会革命、改变社会价值,以贯彻掀起革命的理念。在近代世界,这种革命屡次出现,但以其重要性而言,当以美国独立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大革命和中国的革命影响最为深远。
(2018年3月24日下午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