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1 / 1)

(楼宇烈著,中华书局2016年版,15万字)

△分上下两编:中国的文化精神;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〇董仲舒说:“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〇理性的东西是清晰的、准确的;直觉的东西是模糊的、不准确的。但直觉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

〇凡事有阴就有阳,有上就有下,有顺必有逆,有昼必有夜。

〇如果能做好本职工作,就会是一个踏实的人。

〇西方哲学关注的对象是物质,中国哲学关注的对象是人事。

〇“驭欲、养情、明理。”

〇科技,如没有人文精神的指导,就会失去灵魂。

〇“道法自然”就是强调人应尊重事物的本然状态,“以天为则”。

〇“庸者,用也”,“用中”。中庸之道,恰到好处。

〇人要做成一件事情,第一要心术正,第二要方法对。只是心术正,方法不对没用;仅方法对,心术不正也不行,一定要把心术与方法结合起来。

〇“自爱爱人被人爱,自知知人被人知。”

〇读书之目的:[1]通晓人道,明白事理;[2]变化气质,完善人格;[3]拓展知识,学习技能。读书要“得其意”,能举一反三;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〇禅是我们日常的生活、言论、行为、思想。禅学三要:做本分事、持平常心、成自在人。

〇“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不服药为中医。”

〇西方文化,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〇没有自觉自律,民主会变味。

〇《礼记》里讲:“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〇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

〇儒、释、道三家在相互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南宋孝宗皇帝赵昚说:“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〇20世纪中国文化走的是一条以接纳西方文化为主的道路。21世纪应注意调整好中西文化之比例,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树立对中国文化的自尊和自信;调整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比例,充分认识人文文化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重要意义,积极扶植和发展人文文化。

〇个人道德准则四要素:要有羞耻心;要讲诚信;作为一个人要讲最起码的气节;应该懂得感恩。

〇现在社会最亟需的是礼、义、廉、耻。

(2017年8月5日晨0:20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