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又称武术、功夫,现多引申为本领、技艺、身手等。从事任何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功夫”,说相声要会“说、学、逗、唱”,唱京剧讲究“唱、念、做、打”,做中医需要“望、闻、问、切”,当干部也要有一身高强的“武功”。“武功”强,才能打胜仗。领导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必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不断修炼好头功、心功、身功、眼功、耳功、口功、手功、腿功。
一、修炼好“头功”——武装头脑,增长智慧
人类大脑拥有超过140亿个神经元,堪称史上最精密的计算机,是人体神经系统最主体部分,对人的思维、语言、运动、情感等起着绝对支配作用,是一个人思想、智慧的源泉。善思则睿智。每个人都应具备良好的“头功”,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用智慧解决问题,这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领导工作既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领导干部要不断修炼好“头功”,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家”“理论家”“创新家”。
争做“政治家”。政治家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善于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只有自觉增强政治意识,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遇事多想政治要求。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会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工作的高度去思考和谋划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多想一层、想深一层,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把握工作。办事多想政治规矩。不论做哪项工作,都要时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在思想上时刻紧绷纪律规矩之弦不放松,自觉遵守党规党纪,什么必须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不能干,一定要脑子十分清醒、态度非常鲜明、立场极其坚定,不能模棱两可,坚决做到不破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处事多想政治影响。从思想深处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免疫力、政治鉴别力,强化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时刻警惕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居安思危,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有效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成事多想政治效果。完成一项工作不仅要考虑其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等方面,更要善于思考工作背后的政治考量,习惯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评估工作落实的成效,多考虑其在政治上所能够带来的成效和影响。
争做“理论家”。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养成科学的理论思维,不断增强理论思维能力。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熟练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特别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用。认真学习、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经常看看自己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有没有真正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学习掌握运用得如何;更加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准确把握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要始终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争做“创新家”。“尊新必威,守旧必亡。”创新思维是一种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智力品质。一切创新行为和创新结果都源自思维的创新,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根本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一新天地宽。创新思维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正确领导的灵魂、治理能力的核心。领导干部要想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自觉培养创新思维,努力做一名创新型干部。强化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牢固树立“无创新便是过,无创新便是失败”的意识,给思维深处的障碍设定一个“删除键”,不断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吐故纳新、与时俱进,以创新为己任,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自觉。储备创新知识。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勤奋学习研究一切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科学、新技术,积极借鉴先进理念和工作方法,博观约取“他山之石”、厚积薄发“为我所用”,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努力打造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知识结构,筑牢创新的知识根基,用博学勤思找到创新的智慧源泉,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性、思维的活跃性、思路的开阔性。锻造创新胆识。保持舍我其谁的豪气、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胆气,既大胆改革大胆创新,积极识变、善于应变、主动求变,又自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精准把握创新的形式、途径和方法,不断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研究新情况、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二、修炼好“心功”——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所谓“心”,生理层面指心脏,心理层面指内心活动。古人讲“心为人之本”“心为思之官”“身之主宰便是心”,都是强调“心功”的作用重大。心盛则兴,心败则衰,心胜则胜。领导工作的压力阻力来源是多重多方面的,面临的困难矛盾是复杂多样的,所肩负的责任使命也是繁重的,只有“心功”强,才能拥有强大的内心,始终有自信、有勇气、有智慧应对一切挑战,不畏艰难、一往无前。领导干部加强“心功”修炼,必须先修炼好“自信心”“进取心”“平常心”。
增强“自信心”。拿破仑曾说:“胜利不站在智慧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萧伯纳说过:“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信心是战胜自我、消除自卑、摆脱烦恼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对行为、目标、希望等抱有必胜信念的心理状态。自信心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力量。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领导干部只有增强自信心,内心强大、从容不迫,才能激发战胜困难和成就事业的内生力量,临危不惧、勇往直前。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信心”修炼。有实力,才有真自信。要激发“内力”。善于欣赏自己,自我鼓励、自我激励,为自己鼓掌,为自己加油,提升胆略,做自己的主人,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正确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始终保持昂扬斗志,自信工作、自信生活。要提升“实力”。增长智慧、提高本事,强化理论功底、积累学识,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加强实践锻炼,在改革发展中历练自己,在迎接各种挑战与挫折的磨炼中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从根本上增强自信资本,做到靠实力说话、凭本事立身。
永葆“进取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凡事业上有成就者,都必定有一颗强烈的进取之心。“进取心”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奋力执着前行的积极心态,是一种昂扬向上、发奋图强、不断自我扬弃、勇于迎接挑战的精神追求。“进取心”是干事创业的“发动机”、人生成就的“助推器”。有了进取心,就会奋发向上;有了进取心,就会百折不挠;有了进取心,就会向上向好。领导干部要成长进步、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修炼“进取心”。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斗具体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努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要守初心担使命。扎实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厚植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真挚情怀,保持绝对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坚守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将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融入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懈奋斗中,积极担当作为、勇于奉献。
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心静如水、淡泊名利、保持定力的心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一个人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乐观豁达、顺其自然、从容淡定,不畏惧艰难、不回避挑战。面对得失,心境淡然;面对困难,处之泰然;面对失意,心境豁然。领导干部主政一方,承担的任务重、责任重,面对的挑战大、压力大,遇到的陷阱多、**多,要履好职尽好责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英雄气,也要有平常心。心态好不好不仅会影响领导干部的价值追求、精神状态和工作境界,而且会左右其立身处世从政的具体行为。要淡泊名利。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事业观、义利观、得失观,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坦然看待名利得失,不争名、不图利、不揽功,该看重什么、看轻什么,该坚守什么、舍弃什么,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从容淡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拿得起、放得下,轻松自在,活在当下。要抑制私欲。学会克制官欲、权欲、物欲、钱欲,重视“小事”、留心“小处”,抵得住金钱、美色、权力**,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永葆洁身自好。
三、修炼好“身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古语云:“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身功”喻指领导干部要亲力亲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发展的“领头雁”,必须自觉强化“身功”修炼,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引领者、示范者、实干者。
当好引领者。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就是“火车头”,既要发挥“领”的作用,也要发挥“导”的力量。焦裕禄有句名言,“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大意是,虽然广大党员群众潜力无限,但如果没有好领导,这力量就难以充分发挥,好比一头大水牛掉进了井里,有劲无处使。领导干部必须不断修炼自己的“引领力”。在政治上,要善于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诚核心、拥护核心、紧跟核心、捍卫核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做到思想上认同、政治上依靠、工作上服从、感情上信赖,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在思想上,要善于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别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常学常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全党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党对思想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坚决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积极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当好示范者。示范是最好的领导。率先垂范体现的是一种态度,树立的是一面旗帜,展现的是一种作风,凝聚的是一种力量,引领的是一种风尚。自身硬气才有公信力,以身作则才有感召力。领导干部放下架子、甩开膀子、做出样子,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对党员、干部、群众自然会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和说服力。领导干部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提高用“身影”指挥的能力。示范是领导干部应有之责。正人者必先正己。但凡有所作为的领导干部,无一不把率先垂范作为自己干事创业的准则。领导干部是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组织者、谋划者、推动者,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必须强化带头意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必须先不做,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树好形象,用带头践行来赢得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理解和认同。行动虽无声,动员最有力。古人云:“行之以躬,不言而引。”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既善当指导员、又能当战斗员,多用“身影”指挥、少用“声音”指挥,才能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扎实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做忠诚老实的政治表率、公道正派的官德表率、实事求是的行动表率、清正廉洁的作风表率,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蔚然成风。
当好实干者。干部干部,先干一步。真抓实干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共产党人的科学态度和工作的根本要求。马克思说:“空谈和实干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邓小平同志也强调:“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实干方能立身、立业。领导干部的实干精神,不仅关乎党性要求,还关乎人心向背、事业成败。要“实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关键,多角度思考、多途径探索、多措施解决,切实把问题解决好;定了政策、作了决策、拿了思路,就要落到实处,不能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制度落实制度、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落实要求;要乐于在实践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不断增长本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要“实干”。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优先,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风,不等不靠,谋事要实、做人要实、创业要实;想问题、作决策、定举措、办事情,都坚持从本行业、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实际出发,上情与下情相结合,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要加强和改进作风,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一股韧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搞花架子,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实效”。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既注重显绩,又注重潜绩,着力打基础、利长远,聚焦谋发展、搞改革、惠民生、保稳定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聚焦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痛点,为群众解决好一件件急事难事,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四、修炼好“眼功”——眼观六路,洞彻世事
拳语云,“心为主帅,眼为旗”,“手到眼不到,真是瞎胡闹”,“拳似流星,眼似闪电”。这些都是强调习武者如果不善“眼功”,就会动作呆板、没有生气,无法达到神形俱备的高境界。对领导干部来说,修炼“眼功”就是要提高观察事物现象、本质、规律的能力。“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领导干部只有练强“眼功”,才能精准判断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做到识“势”、识“世”、识“时”、识“事”,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使领导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修炼识“势”的“天眼”。势者,形势也。“势”即事物发展的趋向、规律、潮流。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看“形”比较容易,看“势”则需要点水平。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一双视野开阔、高瞻远瞩的“天眼”,才能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地方发展形势,才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中化被动为主动,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识历史趋势。“天下大势浩浩****,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认识把握历史趋势,重在把握其发展规律。要树立历史思维,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深刻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知道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过去有清醒深刻的认识,对未来有全面客观的分析和预测,从而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要识当前形势。形势每天都在变化。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任何时候,都不能用昨天的“眼睛”来看待今天的事情。要坚持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善于从实际出发去掌握事物发展总体态势,切实把当前形势摸清搞准,立足当下知变、应变,善抓机遇,加快发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握机遇、迎难而上,不故步自封、不满足于现状。要识民意态势。伟力藏于民众之中,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要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多体察民情、掌握民意,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知道人民群众急什么、盼什么、怨什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始终顺着民心做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新期待。
修炼识“世”的“慧眼”。识世,就是认识世界,反映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各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领导干部唯有具备一双洞察世事的“慧眼”,才能拥有大视野、大思维、大格局,做到“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必须练就“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本领。要知世情。必须树牢世界眼光、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全球观念,放眼人类发展进程,认识到当今世界之变局,主动站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大格局大背景下想问题、思考工作,既要看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又要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严峻挑战保持清醒认知,从世界发展趋势、发展脉搏和发展潮流中把握发展机遇。要知国情。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既要科学认识我国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实际情况,也要熟练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这不仅是不断坚定“四个自信”的需要,更是我们作决策、干工作的根本依据。要知民情。既要着眼所在区域,深入调查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布局、地形地貌、乡土风情、历史文化、产业结构、发展前景等方面情况,适应当地、融入当地、爱上当地;又要跳出当地,广泛了解周边地区各方面发展情况,在比较分析中看清所在地区优在哪里、劣在何处,特别要找准与外地的差距,从而拓展思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修炼识“时”的“明眼”。时,就是时代、潮流。“识时务者为俊杰。”领导干部必须修炼一双能看到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明眼”。“明者因时而变”,领导干部只有识时务,才能紧跟时代步伐、答好“时代之卷”。要认清时局、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所在。领导干部要了解熟悉每一阶段的中心工作、大局工作,自觉紧跟中心大局、服务中心大局,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从中心大局出发,思考工作、谋划工作,也要从具体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广听民意,推动工作。要与时俱进、把握当下。立足当下的事、当下的人、当下的时间,不好高骛远、不急于求成,不浮躁、不急躁、不粗糙,专心致志把眼前的事做好、把手头的事干好;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思考问题,认真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根据宏观形势、变化态势、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和准确判断。
修炼识“事”的“亮眼”。事,就是事情、事物、事业。任何“事”都有表里之分、利弊之别。领导干部只有修炼能识出事物真相、本质的“亮眼”,才能认清和抓住“事”的本质,把握“事”的变化发展规律,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客观全面、深刻系统、辩证历史地认识、分析和研究事物;学会用“放大镜”“显微镜”看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不被假象所困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措施,防止大而化之、一刀切。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善于从偶然偶发中发现工作的内在规律,提高由小及大、由点及面看问题的能力,增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主动性和有效性,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统一起来,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把思想和行动与事物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把识“事”和做“事”统一起来,确保思想和行动既不落后也不超越于客观实际。
五、修炼好“耳功”——耳听八方,博采众智
“耳功”就是听取提醒、批评和意见的功夫。“耳功”如何,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品格和修养,而且事关事业的发展与兴衰。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领导干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落实都离不开“耳功”。领导干部必须修炼一双“听八方、采众智”的“顺风耳”,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实效性。
耳要“聪”。“耳聪”就是要善于倾听不同意见,这有助于信息沟通,避免因信息失真而使决策行事失之偏颇。“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商纣王不听叔父比干劝告,沉迷酒色,导致国破家亡;隋炀帝不纳忠言,仅十几年就丢了江山,自己被杀;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并且善于纳谏,最终成就了“贞观之治”。我们党每一个治国理政、安邦富民的方针政策措施的出台,都有一个听民声、纳民言、集民智、聚民意的过程。“言能听,道乃进。”领导干部不仅要善于听“美言”,还要乐于听“丑话”。要“掏空耳朵”全听。主动走出办公室、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常性、近距离、面对面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听得见、听得清、听得全,从“听”中找准工作着力点和困难突破口。要“拉长耳朵”细听。提高“听”的辨别力,能听出弦外之音、领悟言外之意,听出一般人听不出的、听懂一般人听不懂的,努力听得更详细一些、更具体一些、更到位一些,不偏听偏信、不道听途说,既了解台面上多数人的肯定性意见,也了解背后少数人的否定性看法。要“竖起耳朵”恭听。摒弃“官本位”思想,保持虚怀若谷的姿态,自觉放下“架子”、脱去“帽子”、摘下“耳塞”,深入基层“洗耳恭听”,把耳朵“竖”在群众之中,多潜听基层“呼声”,多聆听下级“怨言”,多倾听群众“骂声”,从中找到加强工作的着力点、解决问题的破解点、制定政策的出发点。
耳要“硬”。“耳硬”就是要信忠言不信谗言、信真言不信谣言,坚持原则、保持清醒,不能入耳即当真、听风就是雨。领导干部手握“公器”,难免会有很多人主动“送声入耳”。耳朵“硬”,心思定。领导干部只有修炼“硬耳根”,才能不偏不倚、秉公用权、一心为民。要学会甄别。给耳朵装上“过滤网”,对听到的话进行分析和选择,边听边想,警惕“语言贿赂”“精神贿赂”,不为阿谀之词所醉倒,把那些谗言、媚言、小人之言、奉承之言挡在耳外,让金玉良言、肺腑之言、逆耳忠言畅行无阻,能辨明其中是非曲直,做到不受“噪音”所扰、不为“杂音”所困。要保持主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心中始终有“一本账”,对人对事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被人言所蛊惑,不轻易受别人左右,不人云亦云,不当“墙头草”,不管听到什么样的“流言蜚语”,都不能头脑发热、混淆视听,要冷静客观,当断则断、敢于拍板,始终保持强大的定力。
耳要“顺”。“耳顺”原指人到了六十岁,什么话都听得下去,没有不顺耳之事。“耳顺”便是“耳功”修炼的最高境界。喜听甘言、爱闻美语是人的本性。陈云同志说过,“相同的意见谁也敢讲,容易听得到;不同的意见,常常由于领导人不虚心,人家不敢讲,不容易听到”,“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这就启示我们,善听骂声才有掌声。领导干部不能得“耳背”之疾,否则就会导致“纳谏不诚、进谏无门”,必须有容言之气度、纳谏之雅量。要广纳诤言。以勤勉务实的态度、襟怀坦**的风度、海纳百川的气度,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对多元意见保持豁达,对不同看法保持包容胸襟,对“顺耳之音”则始终保持冷静头脑。要闻过则喜。多听逆耳之言、“詈骂之声”,容得下尖锐批评,对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打扫思想灰尘、理清个人缺点、祛除不良风气、提升品德修养、提高思想层次。要择是而从。不论听到什么话,只要是正确的都应当听从并加以采纳,“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努力使自己达到“耳顺”的境界,正所谓“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六、修炼好“口功”——能言善道,言之有理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说话是人的本能,而“口功”则是人的本事之一。“口功”不仅是表情达意、沟通交流、鼓舞士气、展示魅力的重要手段,更反映一个人说话的方式和技巧、言语表达的艺术和修养、内在的学识和涵养。“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口功”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领导能力和工作成效的高低。领导干部必须努力修炼过硬的“口功”,不断提高领导力。
锤炼“善于辞令”之功。善于辞令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才华技艺的集中“亮相”。领导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说”中进行、“道”中开展。可以说,善于辞令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技能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他曾批评一些领导干部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震天下者必震之于声,导人心者必导之于言。要练就“三寸不烂之舌”。注重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各方面知识学习积累,夯实功底、增强自信,珍惜每一次发言的机会,把每一次发言都当作锻炼提升、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不断努力,促使自己做到讲话旁征博引、侃侃而谈、情真意切、出口成章,遇事得心应“口”。要掌握正确的说话方式。做到“言”之有据,逻辑严密、有节有据、让人信服,不信口开河、不乱说一气;“言”之有情,沁人心脾、入人心扉,不居高临下、不咄咄逼人;“言”之有物,见人见物见思想,不空洞说教、不照本宣科;“言”之有味,喜闻乐见、通俗易懂,不呆板贫乏、不枯燥乏味。
锤炼“沟通协调”之功。沟通协调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一门艺术。沟通协调在工作和生活中就如同人的血脉一样重要。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言为心声,相通则共进。领导干部学会沟通、善于协调,不仅能求得思想上的统一、谋得行动上的一致,而且能展现自信与能力、思想与视野、智慧与艺术。话语是思想的“外衣”,管理就是5%的指令和95%的沟通,沟通协调是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技能。要增强沟通意识。认识到沟通协调对于领导工作之重要,自觉把沟通协调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事前多请示、事中多沟通、事后多汇报,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外一体、立体交叉的沟通运转体系,确保上情下达准、下情上传快,实现各方面工作信息对称、有效衔接、无缝对接。要掌握沟通艺术。分情况采取不同说话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迅速找准共同话题,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到心坎儿上;能切中要害、直抵人心、引起共鸣;能坦诚相见、开诚布公,推心置腹、换位思考;能保持平等、畅所欲言、自由交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
锤炼讲话之功。讲话水平是体现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也是评价领导干部能力的一把尺子。领导干部对内要组织动员说服,对外要汇报介绍宣传,不仅要能讲话,而且要“说话像话”。要重视自己的每次讲话。只有为用而讲、讲必有用,才能听之者众、闻之者然。要敢讲,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打开天窗说亮话”,敢于脱稿讲,敢于当面讲;要能讲,勤于积累、脑子里有料、肚子里有货,善于思考、精于提炼,从而出口成“章”;要善讲,保持头脑清醒、思路清晰,既能讲真话、实话、新话、短话、管用话,又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使人愿听想听乐听,听了如沐春风。要活学活用群众语言。群众爱听,才是“好声音”。心里要始终装着老百姓,把自己的深入思考和群众的智慧紧密结合起来,在说话中多一些源于基层群众的“原创”、反映群众呼声的“原唱”,常讲“百姓话”“大白话”,使“官话”与“民话”相对接,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把通俗易懂的语言变成带领群众自觉自愿跟党走的力量,当群众工作的能手。
七、修炼好“手功”——能“文”能“武”,善作善成
所谓“手功”,就是指动手干的能力,具体可以表现为写和做两个方面。只要动动手,幸福就会有。毛泽东同志有句大家都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名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还在“动手干”。领导干部必须练就“多面手”。
拥有“秀才手”。“秀才手”,喻指驾驭笔杆子、组织文字、以文辅政之功。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提倡领导干部要自己动手写文章,指出“写文章,可以锻炼头脑的细致准确性”,“搞成比较谨慎的作风”。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不懂得用笔杆子、不会拿笔杆子,这个领导就是很有缺陷的”。写文章有助于领导干部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不断写文章、改文章、集体讨论文章的过程,就是不断训练思维、提高认知、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文以载道,动笔是思想的“磨刀石”。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提升“用笔领导”的能力。要不畏其难、敢写愿写。写作是实施领导工作的重要途径。要克服写作上的“本领恐慌”,增强写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努力让写作成为工作的一部分,自觉养成动笔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切实把动笔写作能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能力。要多读勤思、想写乐写。多看经典原著、常读名篇佳作,广泛涉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历史人文、文学艺术等方面知识,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研究规律,不断厚实写作功底。遵循“一万小时定律”,不要寄希望于什么“文稿写作速成班”,勤动手多练笔,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以写为乐、乐中写作。把写作当兴趣爱好,养成工作之余随时提笔的习惯,将工作的见闻感受、所思所想跃然纸上;将读书看报、学习政策的心得见悟变成墨宝,将工作的经验、工作的规律提炼为理论成果;让写作成为锻炼思维、提高认知、思考问题、谋划工作的重要“法宝”。当然,也要时刻保持好文风。
练就“绣花手”。绣花需要技术高超、耐心细致。“绣花”功夫成于细、贵在精。精细是管理的精髓。领导工作需要的就是精细管理,切不可大而化之,更不能动不动就“手榴弹炸跳蚤”。世上只有把小事做好,才能做成大事。领导干部既要肩挑千钧担、又要手捏“绣花针”,既要能干大事,又要能做小事,既要宏观控制,又要细节把控,做到精而又精、准而又准、严之又严、细之又细。要坚持严肃、严格、严谨。“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要态度严肃,对每项工作都认真、认领、认账,始终按制度、按程序、按政策、按规矩办事;要严格要求,树立高标准,强化精准理念,专心用心、深钻细研;要作风严谨,心思缜密、考虑周全,全过程倾力倾情、凝神聚力,毫厘不差、一丝不苟。要力求细致、精致、极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发扬工匠精神,精湛技术,对待每项任务都因时、因地、因人精准谋划、精细施策、精确验收,用细致的工作和精准的手段“对症下药”,下足一番“穿针拉线”的功夫,以精心凝神聚力,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见水平、见功力,把工作做到位、做过硬,出精品、创一流,努力“绣”出党和人民满意的锦绣篇章。
成为“快刀手”。“快刀手”指办事果断、干净利索、手脚麻利,快速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是互联网时代领导力的特征之一。领导工作千头万绪、时紧任重,没有一手“快刀斩乱麻”的本事是不行的。在充满高度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变革时代,领导干部唯有用自身的快应对外部的变,才能趁势而上、有所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必须戒掉“拖延症”,练成“快刀手”。出手要快。面对工作任务和突**况要快速反应,迅速摸清矛盾,快速出击,及时果断决策,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变被动为主动,切不可“扭扭捏捏”“支支吾吾”,半天“无动于衷”,最终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行动要快。凡事雷厉风行,保持快节奏、追求高效率,今日事今日毕、此时事此时毕,日清月结、案无积卷,不轻视怠慢眼前和当下的工作,“事情定了就办、办了就要办好”。反馈要快。增强“复命意识”,注意适时反馈、阶段性反馈,事中要反馈、事后更要反馈,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决不能搞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也不能等任务全部完成了才反馈。
争做“主攻手”。“主攻手”就是挑大梁、带头打攻坚战的人。若把工作过程比作排球比赛,一项任务下来,领导干部要先当好“一传”,把任务布置下去,接着自己马上站到“主攻”位置,带队完成一次漂亮进攻。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集体的顶梁柱,必须走在前列,冲锋陷阵。增强“主攻”之愿。坚持“当官避事平生耻”“不担当就是不忠诚”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记对党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不断提升担当的格局、境界、情怀,切实担起该担当的责任,始终忠诚履责、尽心尽责、主动担责。提振“主攻”之勇。勇于担事、带头攻坚、冲锋在前,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敢挑最重的担、敢涉最险的滩,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砥砺“主攻”之能。增强能力不足的危机感,练好攻坚克难的“几把刷子”,在应对各种复杂形势、处理各类挑战中成为一专多能、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行家里手,使自己的能力素质跟上时代节拍、始终与担负的岗位职责相匹配。
八、修炼好“腿功”——勤勉务实,行稳致远
“腿功”是练武术必须先练扎实的基本功,对领导干部而言,就是指工作中脚踏实地、勤勉务实、行稳致远的能力。俗话说,“官勤民少忧”。自古到今,大凡有作为的官员无不“勤”字当头。新时代,领导干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加强“腿功”修炼,切实为党和人民事业勤“跑腿”。
练就“飞毛腿”。“飞毛腿”的功夫,就是说腿要勤快。天道酬勤,为官当“勤”、当“快”。领导干部不仅要“静如处子”,还要能“动如脱兔”。当领导干部只有多穿“跑鞋”,成为“飞毛腿”,才能熟悉实际、熟悉基层、熟悉群众,提高工作的“地气”。腿要“勤”。勤向“上”跑,加强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多到上级部门汇报沟通,尽心尽力为本地区本部门争取更多工作上的支持。勤往“下”走,常到工作一线、大街小巷、村村寨寨走走跑跑,了解体谅基层干部的艰辛、群众的疾苦,当好“勤务员”。勤在“内部”走动,积极向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领导、同事、下属请教学习,积极配合他们做好工作。勤往“外面”走动,多争取到其他地区、其他单位学习、交流或考察的机会,学习借鉴他们好的经验做法和理念思路,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腿要“快”。接到群众的需求要在第一时间快步如飞去落实去解决;当上级作出工作安排部署,要在第一时间行动,遇到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当工作目标任务已经下达、思路举措业已确定,就要事不过夜,在合理范围内先行一步、快人一拍抓落实。
愿做“泥腿子”。“泥腿子”,是对干部勤下基层服务群众的形象描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领导干部只有当个“泥腿子”,深入基层接地气,与群众掏心窝,说话干事才会更有底气,群众才会对你服气,工作才会充满生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领导干部理当为了群众脚踩一路泥、身落一层灰。要多往基层一线跑。多穿“草鞋”,蹚泥巴、涉河水,走村串巷,听真言、摸实情,拜群众为师,与群众打成一片,尽可能多地获取最原始、最珍贵的素材,决不能“足不出户”、甘做“井底之蛙”“大家闺秀”。要多往群众家里跑。真心诚意和群众交朋友,多到群众家里坐坐,倾听百姓之声,摸清群众思想脉搏,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忧群众所忧、乐群众所乐,只要群众有所呼、有所盼,无论大事小事,都竭尽所能帮助解决,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为民服务解难题,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到履职尽责的一言一行之中。
磨出“铁脚板”。“铁脚板”,比喻脚踏实地、步履沉稳、踏石留印。“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途中,面对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红军正是靠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各种因陋就简的方式,爬雪山、过草地,硬是用“铁脚板”走出中国共产党的新胜利。进入新时代,前进道路上仍有数不清的“娄山关”“腊子口”,领导干部要想走得稳、走得正、走得久、走得远,就必须修炼出一双“铁脚板”。要“踏平坎坷成大道”。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路再远,走下去,定能到达”,不惧狂风暴雨、不畏千难万险、不怕山高路远,心甘情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要“千磨万击还坚劲”。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踏无人涉足的“盲区”、敢闯矛盾交错的“难区”,不断向前、向上登攀。要“不破楼兰终不还”。彻底摒弃“歇歇脚”的念头,日夜兼程、不知疲惫,越是关键时候越要咬紧牙关,越是胜利在即之时越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