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忌胆大妄为(1 / 1)

胆大妄为意指胆子很大,做事不经思考,泛指毫无顾忌地干坏事或大胆地乱做事。武则天《臣轨·慎密章》云,“事不慎者,取败之道。”明代名臣薛瑄说:“圣贤成大事业者,从战战兢兢之小心来。”清人高廷瑶指出:“夫居官之要,莫要于谨言慎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少数胆大妄为、不知敬畏、无法无天、明知故犯者,要高悬利剑、严厉惩治、形成震慑、以儆效尤。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狂妄自大、擅权弄权,耍威风、耍特权;有的心存侥幸、目无法纪,捞好处、揩油水;有的独断专权、肆意妄为,乱拍板、乱作为;有的台前台后、人前人后不一样,做“两面人”、当“两面派”;等等。

胆大妄为的原因,要么是权力膨胀、私欲膨胀,要么是头脑不清、定力不够。胆大妄为必然招来祸患和失败。领导干部胆大方可有作为,但胆大绝不可妄为。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西方有句谚语:“上帝要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肆无忌惮、胆大妄为无异于玩火自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狂之则骄,骄之必败。俗话说,“人狂天收,狗狂人收。”狂到一定程度,离灭亡就不远了。清朝大太监安德海恃宠而骄,连小皇帝载淳、恭亲王奕訢等朝中大臣也不放在眼里,终被丁宝桢以太监擅出皇城之名,严密查拿、就地正法。

“亢龙有悔”,身居高位而倨傲者不免招祸。明智者深谙此理,权力越大越是谦虚谨慎。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领导干部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不作不死,自作自灭。凡事都有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些官员私欲、贪欲膨胀,利令智昏,甘于被围猎,大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集政治变质、经济贪婪、道德堕落、生活腐化为一身,最终落得自毁前程、身败名裂、倾家**产、妻离子散、众叛亲离、身陷囹圄的下场。

观其前后因果,不过是咎由自取、自取灭亡、罪有应得。自作孽,不可活。不把党纪国法当回事、没有戒惧之心,无法无天、胆大妄为,迟早要出事。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远离危险,一言一行慎之又慎,切莫自取其辱、自毁前程。

权力越大,越自谨自慎。“要想看清楚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将权杖塞在他的手里,看他如何行权号令。”有的人没有权力时小心谨慎,一旦有了权力就放肆狂妄。领导干部有了特权思想,就认不清自己是谁,就想“当官”“做老爷”,“越界”“搞特殊”,就会随心所欲、行无规矩,而且权力越大越容易失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特权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腐蚀剂”,必须“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职务是组织任命的,权力再大也大不过组织,级别再高也高不过人民。必须坚决摒弃特权思想,不管权力大还是小,都永远不搞特殊,永远不迷恋特权的“滋味”,永远不凌驾于组织和人民之上,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今日权在手、倾心为人民,而且权力越大越要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在位”一天,“赶考”一天。

小心驶得万年船。“慎者无误。”凡事小心谨慎,方能行稳致远。小心谨慎的人,会对事物做整体的、细节性的考虑,小心评估利弊得失,并且时常反思自己的决定和行动,汲取经验教训,自然不容易出事。“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领导干部要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小心,谨慎用权,任何时候不能心存侥幸。

心存侥幸必有不幸。侥幸是指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利益或免去不幸。心存侥幸,就是无视本质、违背规律,事事、时时、处处都想投机钻营、不劳而获,是一种典型的“赌徒心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侥幸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克服纠正,任其滋长蔓延,就会导致私心膨胀、原则立场丧失,结果害人又害己。

侥幸得了一时,侥幸不了一世。遵守党纪国法没有例外,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违反党纪国法必将受到严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必须坚决杜绝侥幸心理,特别是在廉洁上,哪怕是1%的侥幸也绝不能有,要坚决抵制失志之念、失德之欲、失格之为。

“油水”越“厚”的地方越容易滑倒。“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古往今来,权力越集中、资源越聚集的位置往往“油水”越“厚”,在这些位置上滑倒的官员也往往越多。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领导干部:“所有自己认为是当官能享受的、产生快感的事情,背后都可能隐藏着罪恶,都可能是陷阱。”领导干部如果经不住“油水”**,认为这是个“肥差”,必将一步滑、步步滑、滑到底。防止滑倒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自身。

要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小心做人、小心做事、小心做官,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做到慎独慎微,时刻警惕“地上的陷阱”“带刺的玫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绝不能揩“公家油”,让“油水”弄脏了自己。

既要慎始如终,又要慎终如始。万事开头难。清代郑端说:“事必谋始。莅事之初,士民观听所系,廉污贤否所基,作事务须详审,未可轻立新法,恐不宜人情,后难更改;持身务须点检清白,且不可轻与人交,恐一有濡染,动遭钳制,不但贿赂污人而已。”行百里者半九十。事情越接近成功,越要小心谨慎。元代名臣张养浩说:“为政者不难于始而难于克终也。初焉则锐,中焉则缓,末焉则废者,人之情也。慎始如终,故君子称焉。”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为官从政既要慎始如终,更要慎终如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刚当上领导还谦虚谨慎,当久了就骄傲自大、忘乎所以;有的当小领导时很懂规矩,当大了就唯我独尊、肆意妄为;有的是在‘吹号抬轿’中忽视规矩,习惯于搞例外、搞特殊、搞特权,热衷于搞潜规则。这样搞下去没有不出事的!”只有无论任何时候都做到懂规矩、守规矩,才能行稳致远。

凡事三思而后行。就是说做事前要多思考,考虑周全。明人薛文清说:“处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三思而后行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领导干部做事要沉着冷静、考虑周全、谨慎决策,决不能冲动蛮干、贸然行动、不计后果。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要办成事,谋划是前提,没有“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哪有“决胜千里之外”的行动?一项政策举措最终有没有效果,取决于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仅要满足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还要经得起时间检验,不留后遗症。不作一番深入的思考,就贸然决策、贸然行动,是会犯错误的,甚至还会铸成大错。

有的干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前期思考谋划不到位,学这里、学那里,简单照搬照抄,最后“水土不服”,推倒重来、另起炉灶,既浪费了资源、浪费了精力、浪费了时间,又损害了党的形象。有的才能放矢,对症才能下药,凡事思考清楚了才能行动。只有事前深思熟虑,防患于未然,才能少走弯路、少受挫折。

要感性,更要理性。干事创业,心要“热”、头要“冷”,光有满腔热情不行,更需要头脑冷静。如果仅凭一股热情,就“拍脑袋”决策,往往造成瞎干、蛮干,贻误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旦被光怪陆离的现象所迷惑,就会看不清实质、找不到方向。

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迷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内外兼顾、趋利避害,牢牢把握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从“两个大局”出发把握方向、用好机遇、创造条件、驾驭全局,在复杂形势下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