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忌矛盾上交(1 / 1)

矛盾上交是指本该自己负的责任,却向上“甩锅”、问题“上推”,导致矛盾问题解决不了或没有解决好,最终只能由上级被迫处理。矛盾问题是锤炼和锻造干部的“疾风”“烈火”。面对矛盾问题的挑战,敢不敢上,考验的是党性原则;能不能上,反映的是能力素质。

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遇见矛盾问题绕着走,不敢担当、不愿担当,总是把矛盾往上推,不失为“太极高手”,唯恐事情沾身,最终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的干工作习惯于往上“投球”不“接球”,对群众反映的矛盾问题,本应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却一股脑儿塞给上级,以“事不关己”的姿态等着上级解决;还有的则是对自己职责内的工作不尽心尽责,十分劲只出三分力,没有抓工作的狠劲和韧劲,该提前请示的不请示,该提前汇报的不汇报,出现矛盾问题“躲猫猫”,藏着掖着,瞒而不报,直到出现难以挽回的局面,才被迫让上级来收拾“烂摊子”;等等。当领导干部就要有领导干部的样子,就要正视矛盾、直面矛盾、解决矛盾,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断在解决矛盾中炼就“钢筋铁骨”。

守好“主阵地”,种好“责任田”。古人云:“人而无责,于世何益。”冯友兰先生也曾说:“不必做与众不同的事,只要就其所居之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尽伦尽职即可。”领导干部身在领导岗位,就要“守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把矛盾问题解决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

岗位就是责任。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一个人没有责任感,遇事只会逃避、退让,就不配当干部,更不要说当好领导干部。干部责任意识强,就会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负其责。相反,责任意识不强,工作就很难做到位,甚至还会缺位。一颗道钉足以倾覆一列火车,一个烟头足以毁掉一片森林。现实中,许多政策落不了地,许多工作成效不好,甚至出现失误、错误,往往都是由于干部履行职责不到位引起的。党和人民把干部放到领导岗位上,目的就是让其负起责任、担当作为。如果身在领导岗位,却在位不知责、在岗不负责、在职不尽责,就辜负了组织和群众的重托,失去了当干部的意义。

要知责、负责、尽责。领导干部干好分内的事情,就是要积极主动解决好矛盾问题,真正让问题“到此为止”,让矛盾“到我为止”。要知责明责,从思想上强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知道责任边界,明白自己应做什么,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要认真负责,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敢于直面困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做到事不避难,敢于担当,扎扎实实地推动工作。要尽心尽责,关键时候站得出来、顶得上去、扛得起来,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把该尽的责任尽到位,把应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烈火真金”。有矛盾就有斗争,勇于斗争才能增长本领。矛盾是块磨刀石,干部自须多磨砺。矛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碰到矛盾就退缩,错失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在重大斗争中磨砺,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一棵树苗,唯有经历风吹、雨打、日晒、虫害等挑战,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名干部,也唯有经受意志定力、耐心耐力、担当精神等考验,方能成为优秀人才。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说:“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将让我们更加强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是最能锻造干部的“试炼场”。领导干部每天都在矛盾中工作,只有不逃避、不回避矛盾,勇敢地面对矛盾,接一接“烫手山芋”,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才能在矛盾中磨出“真功夫”、练出“大心脏”。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指出要强化实践磨炼。最艰苦、最艰难的地方,也是矛盾最多、最复杂的地方,同时也是最考验干部、最锻炼干部的地方,干部要自觉到矛盾多的地方去磨炼自己。领导干部要有“不怕事”的精气神,努力克服怕担责任、怕有风险、怕惹麻烦的心理,以“能吃天下第一等苦”的勇气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积极投身到困难矛盾最多的地方去,哪里有矛盾就去哪里,哪里矛盾最尖锐就铆在哪里,哪里矛盾最难处理就干在哪里。要自觉在解决矛盾中磨炼自己,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决心和“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气概,向问题“出招”、向矛盾“开炮”,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借口,勇于当先锋、炸堡垒、攻山头,敢接“烫手山芋”,敢钻“矛盾窝”,在矛盾中历经千锤百炼,磨砺品质、坚定意志、增长才干、砥砺作风。

解决问题的干部才是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干部的价值就在于解决问题。有没有问题意识、能不能发现问题、会不会解决问题,是衡量干部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问题是矛盾的外现,领导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曾讲:“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如此。哪里有矛盾,哪里就会有问题;哪里问题突出,其背后的矛盾势必突出。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也是发展的起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解决问题就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应有之义。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领导干部只有树牢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坚持识短不怕丑、揭短不怕痛、治短不犹豫,会“想问题”,敢“找问题”,解决好问题,才能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使命。

为官避事平生耻,当领导就要解决好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自觉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做好领导工作和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抓住关键问题,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才是水平。领导干部要从“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中走出来,站在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高度,勇于解决好问题。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扭住问题做,揪着问题改,善于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切不可遇到问题绕着走、躲着拖、“踢皮球”或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会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好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和科学性。